在民間的風俗中,端午節有避五毒的說法,很多人不知道五毒是哪五毒,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端午節避五毒都有什麼,端午節避五毒吃五黃。
端午節避五毒都有什麼
避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在我國傳統陰陽五行中,認為進入農曆五月之後陽氣正盛,燥熱的天氣加上多雨的氣候,瘟疫開始流行,同時蟲蛇也開始活動肆虐,因此在古人心中農曆五月是“毒月”,加上五月初五端午節又是楊公十三忌中的一祭,人們便認為端午這天是“九毒之首”,為了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在端午這天就有了避災禳病的習俗,久而久之,這個思想和習俗就在民間就流傳了下來并延續至今。
其實古人将“五月”稱之為毒月,并不是無科學依據的,其實五月之後進入盛夏,天氣越來越熱,雨水也逐漸增多,在這種高熱潮濕的環境中人們很容易生病,由于古時候的醫療條件不好,現在看來很小的疾病如果放在古時可能就是緻命的,而且此時蚊蟲、毒物也開始活動,很容易咬人傷人。
在端午這天古人認為尤其是要防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這“五毒”,于是便采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
避五毒的方法衆多,一是制作五毒圖,每到端午這日人們會在自家的屋裡貼上五毒圖,也就是在紅紙上畫上“五毒”,并用五根針釘在每個圖案上,古人認為這樣做有将“五毒”刺死的寓意,這樣日後它們就不會再橫行了,不再擔心會“五毒”侵擾。
二是制作五毒兜,在端午來臨之際,媽媽或者奶奶都會為孩子提前縫制五毒兜,也就是找一塊最好為紅色的布,并在步上繡上五毒的圖案制成肚兜,等到端午節這天讓孩子戴上,希望孩子一年中都能平安健康。
還有五毒鞋、五毒餅、畫門符等,不管哪一種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端午節避五毒吃五黃
端午節的五毒,指的是五種有毒的動物,分别是 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
端午節的五黃,指的是五種端午的食材,分别是 黃鳝、黃魚、黃瓜、鹹鴨蛋、雄黃酒 。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避五毒的習俗。其實,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而五黃,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還有說法“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