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結晶了還能吃嗎?為什麼蜂蜜會結晶?
有些朋友買完蜂蜜回家放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蜂蜜底部開始有顆粒狀物體出現,這時候就有人擔心是不是蜂蜜變質了,不能吃了。那麼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先說一說為什麼蜂蜜會結晶
大家都知道,蜂蜜中糖的含量非常高。在遇到低溫(13℃-14℃以下)時,蜂蜜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就會聚集起來形成結晶核,然後逐漸形成較大的晶體沉澱到底部,就是我們看到的結晶了,一般呈白色,這是一種自然現象。
那麼結晶後的蜂蜜還能吃嗎?
蜂蜜結晶其實對于其中的營養物質沒有任何影響,所以結晶後的蜂蜜并不會影響食用。當然如果大家心理上排斥直接吃結晶後的蜂蜜,可将其放于涼水中加熱,到了水溫50℃的時候,結晶差不多就會融化,而且這樣也不用擔心會對蜂蜜中的營養物質有所破壞。
說完這些,有些朋友可能還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超市裡的蜂蜜一直不結晶?
其實,這和蜂蜜的加工程序有關。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市面上的蜂蜜大多是高溫濃縮後形成的濃縮蜜。因為現在的意蜜居多,而意蜜在追求高産的時候人為的縮短了釀蜜周期,導緻意蜂初期大多屬于未成熟的水蜜,達不到相應的波美度要求,隻能通過高溫濃縮加工後再流入市場。
而在濃縮階段,蜂蜜中的結晶核會遭到破壞,很難會再有結晶現象出現。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土蜂蜜,比如秦地原品的土蜂蜜,采取的古法養蜂,一年隻割一次蜜,有足夠的時間等待蜂蜜自然成熟,人工幹預程度較低,其中的營養成分以及結晶核不會被破壞,所以一般都會有結晶現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