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濤哥瞎白話”時間,今天和大家唠個有意思的話題——小魚吃大魚。
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弱肉強食”的規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仿佛天經地義向來如此,但殊不知,在魚類的世界中,也有一些狠角色,它們盡管體型較小或者看起來并不特别兇殘,卻能打破這一法則,完成逆向反殺。
來看看這種魚,叫做黑叉齒魚——
它們生活在深海,對于周圍動辄1米,甚至幾米以上的“鄰居”來說,十幾公分的黑叉齒魚算不上什麼巨物,如無意外,應該隻能在食物鍊的最底端艱難度日,但事實上它們卻混得很開,甚至能反殺那些體型十倍于它們的獵物!
因為黑叉齒魚有兩個秘密武器——口器和胃囊。
黑叉齒魚的口腔類似于蛇類,可以張開非常誇張的角度,這是它們能夠“吞天”的第一個利器,隻要獵物的尺寸和橫截面積小于黑叉齒魚的口腔寬度,理論上都能被吞下去。
當然這樣極端的捕獵方式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黑叉齒魚的頭部骨骼極易因為大開大合而脫臼,但在漫漫歲月中,這種深海異獸已經練就了随意控制脫臼複位的神奇技能,即便下颌處的骨骼短暫移位,由于鉸鍊式的結構也能在短時間内自行複原,屬于相當不講道理了。
而黑叉齒魚的胃囊極具柔韌性,可以容納數倍于他們體型的食物,2007年,開曼群島的漁民在作業時,捕撈上來一條僅19厘米長的黑叉齒魚,此時它的胃囊中正包裹着一條尚未完全消化的黑刃蛇鲭,通過殘留的遺體判斷,這條可憐的黑刃蛇鲭在遇害時,體長不低于80厘米。
如果按照人類的體型類比,相當于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一頓生吞了泰森。
有意思的是,黑叉齒魚的死亡也和這種極端的進食方式密切相關,科學家指出,具有超強吞噬能力的黑叉齒魚,可能經常會被“噎死”——倒并不是說他們會直接嗆死,而是由于沒有研磨齒,獵物被整吞進去,胃部的微生物和酸性物質在分解時,産生大量的伴生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硫化氫等。這些氣體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根本不叫個事兒,因為我們會放屁和打嗝,自然排出體外。
雖然黑叉齒魚的消化系統也支持“放屁”這種行為,但由于深海的超高壓強,想要在數百米深的海底完成排氣行為的确有點難為它們,所以通常情況下,黑叉齒魚會遊到較淺的地方,排出這些煩人的氣體。
這就有一個兩難問題,因為肚子脹氣,需要遊到淺海排氣,但淺海壓強小,深海魚又無法适應,很容易爆體而亡。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就相當考驗黑叉齒魚的本事了,也的确有很多黑叉齒魚死于這種兩難糾結的尴尬局面中。
再來看看另外一種以小博大的魚類——吞鳗。這是另一種深海異獸,大概樣子長下圖這樣,相當抽象。
從照片就能看出來吞鳗之所以能小魚吃大魚,全憑這張“深淵巨口”,吞鳗一般體長0.6到1米,但這張大嘴理論上可以吞下4倍于它們的大家夥。它們的咽喉皮膜極其柔軟,非常類似另外一種我們熟知的動物——鹈鹕,因此也被稱為鹈鹕鳗。
雖然吞鳗具備了小魚吃大魚的能力,但一般來說,它們很少這麼幹,科學家在對它們進行觀察後發現,吞鳗基本還是以體型為它們4分之一左右的小魚和軟體動物為食。
如果說吞鳗和黑叉齒魚是以活吞為手段實現小魚吃大魚的話,那麼接下去這位仁兄采用的則是另一種令人不适的方法。
有一種鲨魚,叫做雪茄達摩鲨,聽名字感覺甚至有點佛系,但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海洋惡魔,它們雖然隻有40到50厘米長,在鲨魚一族中算不上大塊頭,卻經常能将大魚們整得生不如死,甚至連人類的潛艇都深受其害。
這種鲨魚的牙齒極其鋒利,一旦被咬上之後很難逃脫,并且雪茄達摩鲨會飛快地旋轉身體,這種“死亡翻滾”式的攻擊行為,會導緻獵物被咬住的部分被活生生地割下,而留下一塊圓形的類似雪茄的傷口,雪茄達摩鲨的名字就來自于此。
更恐怖的是,雪茄達摩鲨往往采取群體狩獵,這就意味着,如果一條大一點的魚被盯上,那麼它即将面對的是十幾甚至幾十條雪茄達摩鲨,一旦被這些海洋惡魔群起攻之,留下大量表面傷口的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死亡。
上世紀中葉,美國潛艇時常受到這些小惡魔的攻擊,因為潛艇的聲呐會發出超聲波,導緻雪茄達摩鲨誤認為是海豚,它們結伴前來覓食,于是美軍潛艇上用來包裹聲呐裝置的橡膠圓頂經常被咬壞,為了擺脫達摩鲨的攻擊,不得已,美軍在上世紀80年代,将所有潛艇上的聲呐表面,全部安裝了碳纖維鋼化玻璃。
這種非常不人道的攻擊方式,還出現的七鰓鳗的身上。
和雪茄達摩鲨一樣,七鰓鳗也是個小家夥,也會“淩遲”,經常搞得同一河流中的大魚痛不欲生。直接上照片——
諸位是不是都能腦補出來,這幫小王八犢子是怎麼霍霍獵物的了?沒錯,就是吸盤式卯上 死亡翻滾。
無獨有偶,在亞馬遜流域,還有一種叫做鲸鲇的小魚,也擅長“淩遲”大魚,并且它的方式相較于達摩鲨和七鰓鳗更加殘忍。
因為鲸鲇魚專挑大魚柔軟的腹部進行突破,一旦盯上,幾乎可以宣告獵物的死亡,他們仿佛是來自于中國古代最蠻荒時代的行刑手,一寸寸,一口口将大魚表面的皮膚挑破,切下,撕碎,并吃掉,然後看着獵物在無盡的痛苦中慢慢死去。
鲸鲇在我們國家是合法的觀賞魚,盡管濤哥我不知道這種魚的觀賞性在哪裡,但确實有些花鳥市場有賣。老闆一般會告訴買家,不要和其他魚類混養,因為鲸鲇的攻擊性極強,如果你不想看到太過血腥的畫面,就乖乖單獨把它們放在一個魚缸裡吧。
體型明顯大于鲸鲇的青蛙,慘遭剝皮,體表皮膚全被撕裂,肌肉纖維暴露在外,已經死亡。
如果說吞鳗是活吞蠻幹流,達摩鲨、七鰓鳗、鲸鲇是精細技術流,那麼下面這種魚就是出其不意流。
那就是亞馬遜最令人類膽寒的牙簽魚!
這類魚以寄生為手段,不斷蠶食大魚的養分,并且寄生的部位相當惡心,在腮部。
魚在水下靠腮呼吸,其中密布着大量的鰓絲和神經末梢,這就相當于人類的鼻腔和上呼吸道,想象一下,一隻蟲子寄生在你的喉嚨裡是什麼感覺?
那你要問,濤哥,難道大魚不會依靠急速擺動或者出水洗腮來擺脫牙簽魚嗎?
對不起,不能。
因為牙簽魚的嘴部兩側,專門演化出了用以固定身體的倒鈎,一旦選好位置,這兩根鈎子支棱起來,大魚想要擺脫的概率基本為零。
它們就日夜以大魚的血液為生,下面的兩條牙簽魚是剛從大魚身上取下來的,腹部的紅色代表着它們不久之前剛剛美餐一頓。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們長着兩個眼睛,但是科學家指出,他們的視力并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半瞎”,而辨别獵物位置主要依靠其他感官,尤其他們能夠感知到水流中的氨氮和尿素,因為大魚在進行呼吸時,會在腮部聚集大量氨氮和尿素,牙簽魚隻需要循着“氣味”遊過去就能成功鈎住鰓絲。
這一習性正是人類将其稱之為“亞馬遜魔鬼”,甚至恐懼程度尤在食人魚之上的原因,因為人類的生殖器附近由于尿液殘留,也會聚集氨氮和尿素,很容易讓牙簽魚誤認為是一條可口的獵物,而一旦它們進入人類的尿道,後果相當嚴重,除了手術取出外,沒有任何辦法。
好了,今天就唠到這,我是愛釣能聊的濤哥,喜歡就關注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