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俗易懂,但是言簡意赅的話語,俗話是古人對于日常生産生活的一種總結,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因為俗話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因此,俗話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可以說涉及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俗話所涉及的其中一個領域,便是風水。風水是一種玄學,民間學問,它也被稱為“青烏術”,而風水的最早應用,是用于臨場考察地形的,因此,它也被稱為“相地之術”。
與風水有關的俗話,不在少數,例如之前所提及的“墳邊長竹須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門前路反弓,希望總落空”、“天空莫起屋,地空莫葬墳”等等,而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比較簡單,叫——“前有照,後有靠”,雖然這個俗語僅僅隻有六個字,但是,很多人看了,仍然覺得一頭霧水,這句俗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通過之前對于俗話的解讀,不難發現,很多有關于風水的俗話,最看重的問題,便是選址,無一例外,這一句俗話“前有照,後有靠”,也是涉及風水選址的,隻不過這句俗話,不僅僅适用于陽宅,而且也适用于陰宅。
至于什麼是陽宅,什麼是陰宅?則非常好理解,可以簡單的解釋為,活人住的房子便是陽宅,逝者安葬的墳墓,便稱之為陰宅。
1、前有照俗話的前半句,最難理解的便是“照”字,這個“照”字,其實指的是“水”,因為水在光的照耀之下,會反射光線,就像是鏡子一般。“照”便是“水”,有古詩為證據:“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複明”
2、後有靠這句俗話後半句,則比較好理解了,人們常說“靠山”,因此這句俗話其中的“靠”,指的便是“山”。
3、風水中的山與水
風水在民間,流傳了幾千年,有人認為,風水其實就是“山水”,主要講的是山與水,最根本的主旨,是為了體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長。
“山”和“水”在風水中,占據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老的風水學典籍,成書于春秋戰國的《金鎖玉關》,中,就曾有這樣一句記載,道:“宅後青山數丈高,前面池塘起彼濤”,而這句典籍中的風水俗語,化繁為簡,便是本文這句俗話所說的“前有照,後有靠”
古人認為,風水中的“山”,有穩靠的寓意,能為身體健康,事業前程提供保障,而水則代表财富。而近現代流行比較廣的風水學派玄空派,也總結出這樣一句術語,叫“山主人丁,水主财”
為何風水學中,注重“山”和“水”呢?也有人認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和水是古人賴以生存的保障。
總結:這句俗話“前有照,後有靠”,時至今日,已經不受用了,如今人們明白,風水玄學,有迷信成分,不足以為信。謀事在人,假若自己不努力,即使擁有一個好風水,好山好水,也會坐吃山空,水枯澤困。要以辯證地去看待俗話,雖然這句俗話不受用了,但是它也從側面,體現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