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08:11:06

周仰

無橋不成村,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

紹興的橋究竟有多少?在2011年的全國文物普查中,登錄有各類紹興古橋700餘座,遠遠超過人們觀念上的另一個水鄉蘇州(僅470餘座)。

如果說數量之多還不能完全代表紹興石橋之輝煌的話,那麼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的原話,“我國古代傳統的石橋千姿百态,幾盡見于此鄉”,就更擲地有聲了。

由于古橋目标比較小,且同一座橋常有不同名字,這一次事先研究所得的導航點位錯誤率就比較高。第一天安排的五座橋,最終隻有兩處直接按照導航點位尋到,其他都經曆了不同的波折。

照例是将原始路線中精華部分挑出并重新排定順序。

第一站是距離紹興北站最近的浪橋,也稱萬安橋。根據介紹,這橋由二十孔石梁組成,采用不同體型的橋墩,使整個橋面形成圓弧。 根據導航進入一片宅基地拆遷戶的回遷别墅區,停車後走到河邊,再沿着綠化帶步行了一段,找到一座“萬安橋”,卻是2006年建的拱橋,周圍也并未見到古橋的影子。

難道短短幾周古橋已被拆除?在新橋上困惑了一陣,我們也隻能默默沿着河道走回去。接近拐向停車位置的路口時,我們見着前方水面開闊,便決定走過去看一看,就在那段路上,遇見兩位坐在河邊聊天的本地阿姨。見到我們這些外來客,她們自然問我們來做什麼,得知在尋找一座老石橋,阿姨說它不在此處,而在三、四公裡之外,并說如果我們同意開車送她回到原地,就帶我們前去。“救兵”的出現,讓人喜出望外。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1

阿姨坐副駕,在她的指揮下,車轉了幾個彎,穿過一片菜場街市,最終駛上一條田間土路,在樹蔭下停了車。兩邊是金黃待收的稻田,走不了幾步,就看到如彩虹橫卧水面的古石橋,這樣的造型,實未見過。

因為差點錯過,看到時格外興奮。走到橋上,可以看到對面的新橋和新建高樓,似另一個世界。橋另一端有紀念碑一座,明嘉靖年間姚長子将倭寇引入萬安橋包圍圈,全殲敵寇,他壯烈犧牲,後人為紀念他,在橋畔設立紀念碑。橋碑相映,也算是“孤品”。

與水邊廟宇相接的泗龍橋,位于魯東村内,算是較易導航的一座橋。依然是沿街尋了空地停車,從小道進入“村”。

為了看古橋,我們總是進入這樣并不是旅遊區的村子,也不是真正有農田的鄉村,而是混合不同居住狀态、有着強烈生活氣息的地方。

這一片魯東村内,有建于20世紀80、90年代的新公房,也有些平房,綠化中偶有一棵柚子樹,一樹金黃的柚子。在村中步行十多分鐘,要找橋,自然先找河。河邊遇到當地人洗着新鮮的蓮藕,白白胖胖,看着很好吃。簡單問了路,橋不遠了。這處水面比想象中寬,是古鑒湖殘存的部分,泗龍橋由三孔半園聯拱橋與二十孔石梁橋組成,護欄石闆上的地衣在陽光下呈現青、褐及藍三色,與本來的雕花融為一體。另一側的廟宇似乎已經廢棄,但橋頭的涼亭裡,還殘留着蠟燭的痕迹。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2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3

之後的畫橋也是讓我們傷腦筋。網上許多資料隻提到模糊的方位:鐘堰村。據說,此橋在宋代早已聞名,陸遊等詩人常以畫橋入詩,所以在網上,總是看到“陸遊畫橋”的名字。此橋以三山、快閣、鑒湖為背景,橋景如畫,故名畫橋。又一說,橋欄上有畫,故名。

勉強按導航抵達一處,确有河道和綠化,但周邊已是一個樓盤小區,不見橋影。小區門口有個巨大的圓形環島綠化,看到幾個老鄉坐在裡面樹蔭下,我們便去詢問。老鄉們七嘴八舌讨論起來,一句都聽不懂,然後告訴我們,畫橋據此不遠,似乎是兩三公裡的距離,有個公園。找到他們說的地方,确實是個建得不錯的公園,有路标指引到畫橋。

這是十五孔石梁橋,由五個大孔,十個小孔組成,既滿足各種船隻航行的需要,又達到排洪、經濟的目的。 湖面開闊,走過石橋,站在水邊松下回望,對岸常綠的香樟之間出現幾點紅楓,水、橋和近景中的松組合起來,的确有如畫效果,剛好有人騎着自行車從橋上過,竟頗有日本電影的感覺。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4

尋找古虹明橋的過程中倒是沒有遇到老鄉,而是借助手機地圖的衛星圖,找到了位于橫豎兩條河道丁字交接處符合描述的“之”形橋。

車行到水邊停下,就見到了門前江彙入漓渚江交叉口的橋,它的三折中,兩段橋面較長,而最後一折極短,大概才一米。資料上說此處河床較淺,漓渚江又常發大水,建造于河口的過于線性的橋梁常被沖垮,而這種“之”字型橋卻化線為體,從而使橋與大地的鉚接更為穩固。然而,在我們看來此造型十分随意,仿佛是造到此處發現離岸已經很近,剛一折就到頭了。

相對來說,真正在城中心的古小江橋就易尋許多,橋在城北江橋頭,連接蕭山街與北後街,為單孔半圓形石拱橋,資料顯示,其橋基木樁現經碳14化驗為距今850多年前之物,可見小江橋始建于宋代。

雖然代有修建,但基本橋型不變,故稱為“古小江橋”。 這一單孔拱橋尺度很小,令人感到親切,毗鄰大馬路和一處小商品批發市場,但暮色将近時走到橋上,還是頓感安靜。橋兩側護欄都帶有石凳,似乎是讓過橋的街坊鄰居随時可以坐下來聊天,我們也坐了一會兒,待到光線暗下去,便去酒店入住了。

第二天的行程相對導航資料的準确性比較高,也比較寬松,第一站八字橋周圍已是頗為成熟的曆史街區,這座橋有點“立交”的味道,可以通向四個方向,在古代算是交通要道了。

八字橋周邊曆史街區,雖然也有一些小店家,但主要還是居住空間,暮秋的早晨,居民在橋下生爐子,把白菜擺在護欄的镂空處晾曬,陽光從薄雲後面照過來,讓人覺得生活在此處也是惬意的。

在橋附近賣文創産品的店裡跟老闆聊天,說起附近還有王陽明紀念館,想着時間挺早,就沿河步行,尋了去。其實對于心學,我們也都不怎麼了解,隻是大緻看了一圈,周圍的街區還保持着生活化的狀态,不過據說也有開發成魯迅故裡和書聖故裡那樣旅遊區的規劃,若是那樣,實在會是一種遺憾。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5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6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7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8

在王陽明紀念館附近的街上買了些餅對付午餐,我們便去往栖凫三接橋,這是在三叉河口用一個主橋墩三條橋面聯接三岸的特殊梁橋。 這一處确實是鄉村,看到實物之前,我們很難通過文字描述想象出三接橋的樣子,實際上,它是一個“Y”型結構,這樣三叉的河道隻需一座橋便能都通達,真是古人聰明又獨特的設計。

查找資料時,路線裡提到的一處水邊戲台倒也是讓我們商過腦筋的,後來也是比對了許多圖片,确定是東安村戲台。它所在的東安村也拆得差不多,隻留下水邊的這個古老戲台,也并沒有在使用。走到近前一看,其中的藻井十分精緻。

行程最後一站荷湖大橋名字聽起來很新,實際也是古石橋,它所在的村子較為完整,靠近河的部分還建了綠化、步道和幹淨的公共廁所,看起來也是村民活動的場所。

這座也是石梁平橋,四個高孔,七個低孔。 到荷湖大橋時,正逢夕陽,整座橋的石闆散發着金色光芒,對于兩天的行程來說,實在是一個完美的句号。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9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10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11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12

紹興曆史人文景點(紹興訪古下)13

兩次訪古,萦繞我的依然是這樣的問題,古迹到底以怎樣的狀态展示給當代的人才最好呢?

又或許,其答案本不該一個隻有一種選項,從城中生活化的曆史街區,到郊區工廠邊的古纖道,公園中的古石橋和對面高樓林立的古石橋,周邊環境總能予以訪古者不同的時間感受。雖然拍攝時我盡可能排除環境的影像,以便創造“時間凝滞”的幻覺,但身體行走其間,卻會被那些不屬于古代時間的細節打動,比如橋欄上晾曬的白菜,比如橋欄下升起的爐煙。

(距離2019年兩次紹興之行已經過去許久,最近憑着依稀的印象和當時拍攝的照片來還原這兩次漫步。所提到的過程和古迹周圍狀況,在記憶中已有許多混亂和交錯,或許多有不準确之處,望讀者諒解。)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栾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