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文概括題易錯點

文言文概括題易錯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2:58:34

文言文概括題易錯點(文言文分點突破)1

一、專項練習

1.(2022·衡水市重點中學檢測)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C )

元興三年。桓玄之亂,劉裕入朝。玄謂其司徒王谧曰:“裕風骨不常,蓋人傑也。”玄後劉氏有智鑒,謂玄曰:“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終不為人下,不如早除之。”玄曰:“我方平蕩中原,非裕莫可用者,俟關、河平定,然後别議耳。”初,苻氏之敗也,王猛之孫鎮惡來奔,以為臨沣令。鎮惡有謀略,善果斷,喜論軍國大事。或薦鎮惡于劉裕,裕與語,悅之,因留宿。明旦,謂參佐曰:“吾聞将門有将,鎮惡信然。”即以為中軍參軍。秋九月,加劉裕太尉,裕固辭。

八年夏四月,以後将軍豫州刺史劉毅為衛将軍、都督荊甯秦雍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毅謂左衛将軍劉敬宣曰:“吾忝西任,欲屈卿為長史南蠻,豈有見輔意乎?”敬宣懼,以告太尉裕。裕笑曰:“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

毅性剛愎,自謂建義①之功與裕相埒,深自矜伐。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及居方嶽,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嘗雲:“恨不遇劉、項,與之争中原。”及敗于桑落,知物情去己,彌複憤激。裕素不學,而毅頗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歸之,與尚書仆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深相憑結。僧施,超之從子也。毅既據上流,陰有圖裕之志,求兼督交、廣二州,裕許之。毅又奏以郗僧施為南蠻校尉、後軍司馬,毛修之為南郡太守,裕亦許之,以劉穆之代僧施為丹陽尹。毅表求至京口辭墓,裕往會之于倪塘。甯遠将軍胡藩言于裕曰:“公謂劉衛軍終能為公下乎?”裕默然,久之曰:“卿謂何如?”藩曰:“連百萬之衆,攻必取,戰必克,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獵傳記,一談一詠,自許以為雄豪,以是搢紳白面之士輻湊歸之。恐終不為公下,不如因會取之。”裕曰:“吾與毅俱有克複之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也。”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劉裕篡晉》)

【注】 ①建義:謂興義軍,舉義旗。

A.桓玄的皇後劉氏,善鑒識人,她認為劉裕氣宇軒昂,非同凡人,不如趁早殺掉他,但桓玄認為要平定中原地區,需要劉裕這樣的人,不能殺。

B.王鎮惡深謀遠慮,善于果斷行事,喜歡談論軍國大事。有人把王鎮惡推薦給劉裕,劉裕和他交談後非常喜歡,把他留在家裡住下,賞識有加。

C.劉毅認為自己有愧西部重任,想請左衛将軍劉敬宣屈尊南蠻校尉長史,劉敬宣感到害怕,把事情告訴劉裕。劉裕不以為然,批評他憂慮過度。

D.胡藩認為劉毅涉獵群書、善清談吟詠,很多紳士和讀書人都圍繞在他周圍,應趁機殺掉他,但劉裕認為他的罪行沒有顯露,不能互相殘殺。

【解析】 C項,“劉毅認為自己有愧西部重任”錯,原文“吾忝西任”隻是謙詞,并非真的認為;“劉裕不以為然,批評他憂慮過度”錯誤,原文劉裕笑着說:“隻願你老兄平安無事,一定不要過分憂慮”,是在寬慰劉敬宣,沒有批評。

【參考譯文】

東晉安帝元興三年。桓玄發動兵變執政後,劉裕入朝觐見桓玄。桓玄對他的司徒王谧說:“劉裕氣度不凡,應該是人中豪傑。”桓玄的皇後劉氏,有智慧,善鑒識人,她對桓玄說:“劉裕氣宇軒昂,眼神顧盼非同凡人,恐怕最終不肯居于您之下,不如趁早殺掉他。”桓玄說:“我要平定中原地區,正需要劉裕這樣的人。等到關中及黃河流域平定,這之後我們再讨論對他的處置吧。”當初,前秦苻氏政權衰敗之時,王猛的孫子王鎮惡前來投奔了東晉,東晉任命他為臨沣令。王鎮惡深謀遠慮,善于果斷行事,喜歡談論軍國大事。有人把王鎮惡推薦給劉裕,劉裕和他交談後非常喜歡他,于是把他留在家裡住下。第二天早上,劉裕對部下說:“我聽說名将之門會出大将,王鎮惡就是一個例子。”于是立即任命他為中軍參軍。秋季九月,東晉朝廷加封劉裕為太尉,劉裕堅決推辭。

東晉安帝義熙八年夏季四月,東晉朝廷改任後将軍、豫州刺史劉毅為衛将軍、都督荊甯秦雍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劉毅對左衛将軍劉敬宣說:“我有愧于擔當西部重任,想請您屈尊做我的南蠻校尉長史,是否有輔助我的意思呢?”劉敬宣害怕,把事情告訴了太尉劉裕。劉裕笑着說:“隻願你老兄平安無事,一定不要過分憂慮。”

劉毅性格剛愎自用,自以為當年勤王起義的功勞與劉裕等同,非常驕矜自傲。因此,雖然暫時推舉了劉裕,但心中并不服氣。等做了藩鎮首長後,常常因覺得志向沒有機會實現而悶悶不樂。劉裕每次都對他柔和、順服,導緻劉毅更加驕縱。劉毅曾經說:“真遺憾不能與當年的劉邦和項羽共同争奪中原!”等敗于桑落洲後,他知道人心已經不再歸于自己了,于是更加惱怒激憤。劉裕平時不讀書,而劉毅卻常常涉獵文史,所以朝廷中有高雅聲望的士人都争着歸附于他,劉毅與尚書仆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等人互相攀附結納。郗僧施是郗超的侄子。劉毅任荊州刺史後,占據了長江上遊,暗中有圖謀劉裕的想法,便請求掌管交州和廣州,劉裕答應了。劉毅又上奏朝廷請求讓郗僧施做南蠻校尉、後軍司馬,毛修之做南郡太守,劉裕也答應了。劉裕讓劉穆之代替郗僧施擔任丹陽尹。劉毅上奏請求到京口向祖墳辭行,劉裕前往倪塘與他相會。甯遠将軍胡藩對劉裕說:“您說劉毅最終會屈居于您之下嗎?”劉裕默然不答,很久後問:“您認為應該怎麼辦呢?”胡藩說:“統率百萬大軍攻戰,進攻必定取勝,作戰必定克敵制勝,劉毅本來就因為這非常敬服您。至于涉獵群書、清談吟詠方面,劉毅認為自己是英雄豪傑,所以很多紳士和讀書人都圍繞在他的周圍歸附他。我擔心劉毅最終不會心甘情願居于您之下,不如趁倪塘會見之機殺了他。”劉裕說:“我與劉毅都有恢複晉室之功,他的罪行現在還沒有顯露,我們不能互相殘殺。”

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D )

翟方進,字子威,汝陽人,年十二,失怙,好學,為小吏,數為掾吏所詈。蔡父奇其貌,曰:“有封侯貌,當以經術進。”遂辭後母,欲西至京師受經,母憐其幼,随之長安,織屦以給。積十馀年,經學明習,徒衆日廣,諸儒稱之,後以射策甲科為郎。二三歲,舉明經,遷議郎。是時宿儒有清河胡常,與方進同經,害其能,非之。方進知之,遣門下諸生至常所問大義疑難,因記其說。如是者久之,常知方進之宗讓己,内不自安,其後常稱述方進,遂相親友。數年,遷朔方刺史,居官不煩苛,所察應條辄舉,甚有威名,再遷丞相司直。初,方進新視事,而涓勳亦初拜司隸,不肯谒丞相,後朝會相見,禮節又倨。方進陰察之,勳私過光祿勳辛慶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車立,須過,乃就車。于是方進舉奏其狀,曰:“臣聞國家之興,尊尊而敬長,爵位上下之禮,王道綱紀。勳不尊禮儀,輕謾宰相,邪谄無常,不宜處位。”上以其所舉應科,遂貶勳。會丞相薛宣坐廣漢盜賊群起及太皇太後喪時三輔吏并征發為奸,免為庶人,遂擢方進為丞相。時後母尚在,方進内行修飾,供養甚笃,丁母憂,既葬三十六日①,除服起視事,以為身備漢相,不敢逾國家之制。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及長坐大逆誅,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為隐諱。方進内慚,上疏謝罪乞骸骨。上報曰:“定陵侯長已伏其辜,君雖交通,然朝過夕改,朕無疑焉。”其見重如此。

綏和二年,薨。賜乘輿秘器,柱檻皆衣素。天子親臨吊問,谥曰恭侯。

(節選自《漢書·翟方進傳》,有删改)

【注】 ①三十六日:漢文帝遺诏将三年之喪制度變成三十六天,并垂為定制。

A.翟方進寬容謙遜。方進在處理胡常問題時,沒有與他針鋒相對,而是派遣門下諸生去他的住所詢問疑難問題,并記下他的說法,胡常最終被感動。

B.翟方進忠直敢言。涓勳不肯拜見丞相,傲慢無禮,但對成都侯禮讓有加。方進認為這不符合上下之禮,王道綱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進嚴于律己。方進加強自身修養,供養後母十分孝順,後母去世,他遵從國家制度,待守喪期結束才回來做官。

D.翟方進備受重視。翟方進與淳于長交好,等到淳于長因大逆不道被誅殺,與他交好的衆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為其隐瞞。

【解析】 D項,“與他交好的衆人都被免罪”錯,原文的意思是都被免官。

【參考譯文】

翟方進,字子威,汝陽人。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愛好學習,做了一個小官吏,多次被掾吏責罵。蔡父認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說: “你有封侯的相貌,應該研究經術得以發展。”于是辭别他的後母,想要西行到長安學習經學。後母可憐他年紀尚小,随他到長安,織布做鞋供方進讀書。過了十多年,翟方進在經學方面精通熟悉,徒衆一天天多起來,很多大儒稱贊他,後來因參加射策甲科考試做了郎。過了二三年,參加了明經考試,升做議郎。這時候有清河縣博學老成的儒士胡常,和翟方進共同學習經學,内心嫉妒他的才能,而诋毀他。翟方進知道這件事後,派遣門下諸生到胡常的住所詢問疑難問題,并記下他的說法。像這樣過了很久,胡常知道翟方進的宗旨在謙讓自己,内心不安,那之後便常常稱頌翟方進,于是相互親近友善。幾年後,翟方進升遷做朔方刺史,為官沒有繁雜苛細的法令,所考察的隻要符合律條的就辦,很有威名。兩次升任做丞相司直。當初,方進剛任職,而涓勳也剛被授予司隸一職,不肯拜見丞相,後來在朝廷聚會相見,禮節又傲慢,翟方進暗中觀察他,涓勳私下拜訪光祿勳辛慶忌,出來時在道路上又遇到皇帝的舅舅成都侯王商,涓勳下車立待,等王商走過了,才上車。于是翟方進檢舉他的情況,說:“我聽說國家的興盛,要尊重恭敬尊長、遵守爵位上下的禮儀,這是王道的法紀制度。涓勳不遵禮儀,對宰相輕視怠慢,奸邪谄媚無常,不應該處在這個位置上。”皇上因為翟方進所檢舉的符合條律,于是将涓勳貶官。恰逢丞相薛宣因廣漢地區盜賊群起以及太皇太後喪葬之時三輔官吏一起征發徭役作奸犯科的事獲罪,被免去職位貶為百姓。于是提拔翟方進為丞相。當時後母還活着,翟方進加強自身品德修養,供養後母十分真誠。遭逢母親去世,服孝三十六日,喪期滿才治理國事,認為自己作為漢朝丞相,不敢逾越國家的制度。翟方進智慧才能有餘,兼通法律條文吏事。當初,定陵侯淳于長雖是外戚,然而憑借才能謀劃做了九卿,剛任職,翟方進獨和淳于長交往,稱贊并舉薦他。等到淳于長犯大逆之罪被殺時,和淳于長交好的衆人皆因淳于長免官,而皇上因為翟方進是重臣,替他隐瞞此事。翟方進内心慚愧,上疏謝罪請求免職還鄉。皇上答複說: “定陵侯淳于長已經認罪伏法,你雖然和他交往,但是早上犯錯晚上就改正,我不懷疑了。”翟方進就像這樣被器重。

綏和二年,翟方進去世。賜乘車棺材和喪葬用品,房柱軒欄皆挂白素,天子親自吊喪,谥号曰恭侯。

3.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C )

顧觊之,字偉仁,吳郡吳人也。謝晦為荊州,為南蠻功曹。晦愛其雅素,深相知待。時大将軍彭城王義康秉權,殷、劉之隙已著,觊之不欲與殷景仁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後義康徙廢,朝廷多以異同受禍。複為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内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觊之理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為義陽王昶東中郎長史。明年,出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績。幸臣戴法興權傾人主,而觊之未嘗降意。或嫌其風節過峻,觊之曰:“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時沛郡相縣唐賜,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飲酒還,因得病。臨死語妻張,死後刳腹出病。後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三公郎劉勰議:“賜妻痛往遵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謂宜哀矜。”觊之議曰:“法移路屍,猶為不道,況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當以大理為斷,謂副為不孝,張同不道。”诏如觊之議。子綽私财甚豐,鄉裡士庶多負其責,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後為吳郡,誘綽曰:“我常不許汝出責,定思貧薄亦不可居。民間與汝交關有幾許不盡?及我在郡,為汝督之。凡諸券書皆何在?”綽大喜,悉出諸文券與觊之,觊之悉焚,宣語遠近:“負三郎責,皆不須還。”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尋陽,尋陽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況年且八十,殘生無幾,不敢聞命。”孔觊等不能奪。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時年七十六。追贈鎮軍将軍,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簡子。

(節選自《宋書·顧觊之傳》有删改)

A.顧觊之富有遠見。劉義康當權,他借口腳病辭官歸家,家人不理解其做法。等劉義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劉二人的紛争,得以脫身。

B.顧觊之治政有方。山陰縣一向難以治理,與前後在此任職的官員相比,他更善于化繁為簡,以至山陰縣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無人能及。

C.顧觊之不畏權貴。幸臣戴法興權傾朝野,而顧觊之甯願放棄前程也從不降低身份,屈心以從,以緻戴法興嫌棄厭惡他風骨節操過于剛直。

D.顧觊之嚴于教子。他對兒子放債的行為十分不滿,多次勸阻,而顧綽總是不聽。于是他以智騙取了兒子的信任,火燒了債券,恩澤鄉裡。

【解析】 C項,原文“或嫌其風節過峻”不是指戴法興嫌棄。

【參考譯文】

顧觊之,字偉仁,吳郡吳縣人。謝晦任荊州刺史時,讓顧觊之做南蠻功曹。謝晦欣賞他文雅素淨的風度,對他倍加重視優待。當時大将軍彭城王劉義康當權,殷景仁和劉義康的矛盾已顯露,顧觊之不想和殷景仁長時間接觸,于是以腳病為借口辭官回家。在家時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來走去,家裡人私下裡都非常驚異,但不知他的意圖。後來劉義康被貶谪和廢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為受牽連而遭到懲罰。顧觊之再當山陰縣令。山陰縣有百姓三萬戶,是國内大縣,前後到任的官員,即使日夜不停地操勞,事情仍然處理不好。顧觊之用簡單的辦法對付繁雜的問題,縣裡因此沒什麼麻煩,他白天把縣衙門門簾放下來,門外寂然無聲。在宋朝建國以來的所有山陰官員中,事務簡約而政績最突出的,沒有人能超過他。孝建元年,調出京城做義陽王劉昶東中郎長史。第二年,他調出京城做湘州刺史,善于管理百姓,治理很有政績。得寵大臣戴法興權力壓過皇上,而顧觊之不曾向他低頭。有人嫌他風骨節操過于嚴厲苛刻。顧觊之道:“不過讓我不做三公罷了。”當時沛郡相縣人唐賜,到鄰村人朱起的母親彭氏家裡喝酒,回來便病了。死前對他的妻子張氏說,死後要把他的肚子剖開查清病因。之後張氏親手剖開她丈夫的肚子察看,唐賜的五髒都粉碎了。郡縣的官員認為張氏殘忍地進行解剖,唐賜的兒子唐副又不阻攔,因為這事發生在大赦之前,法官們不能決斷。三公郎劉勰認為:“唐賜的妻子悲痛地遵守了唐賜的遺言,根據事實推究他們的心情,他們沒有殘忍傷害丈夫和父親的動機,我認為應該原諒他們。”顧觊之認為:“法律規定移動路上的屍體,尚屬不合法,何況是自己的妻子兒女,竟然殘忍地做出一般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對他們不應顧及小的情面,應該按照法律處理,我認為唐副的罪行是不孝,張氏是犯法。”诏書同意了顧觊之的建議。顧觊之的兒子顧綽家财非常多,同鄉的士人和普通百姓很多人欠他的債,顧觊之每每勸他不要這樣做,但沒有效果。等到後來顧觊之當吳郡太守時,騙他的兒子顧綽說:“我經常不許你放債,細細想一想,貧窮也确實不能忍受,和你有關的鄉親中還有幾多人的債沒有還清?趁我在太守任上,替你督促他們。那些債券在哪裡?”顧綽非常高興,把他的所有的債券送給顧觊之,顧觊之将這些債券全部燒掉,并且告訴遠近的鄉親們:“凡是欠我家三郎的債務,都不需要償還了。”明帝泰始初年,四方各鎮同時反叛。顧觊之家在尋陽,尋陽王劉子房給顧觊之授予爵位名号,顧觊之說:“按禮制規定年到六十不穿軍裝,因為他們體力衰退,何況我年近八十,餘生不多,不敢接受您的任命。”孔觊等人不能改變他的主意。明帝非常贊賞他。泰始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被追贈為鎮軍将軍,常侍、刺史的官職照舊,谥号為簡子。

二、綜合練習

(2021·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初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骁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将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将軍、州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餘家渡,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圍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帥犬羊,渡河縱毒,今遣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度。”大興三年,逖鎮雍丘,數遣兵邀擊後趙兵,後趙鎮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秋七月,诏加逖鎮西将軍。逖在軍,與将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後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将不使侵暴後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将軍,鎮合肥,逖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将有内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谯、梁間皆為立祠。祖逖既卒,後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谯。豫州刺史祖約不能禦,退屯壽春。後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複騷然矣。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C )

A.初/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B.初/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C.初/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D.初/範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解析】 “少有大志”是“範陽祖逖”的謂語和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項;“中夜”是“聞雞鳴”的時間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項。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C )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是古代長江下遊軍事重鎮,為兵家所重。

B.遺民,指改朝換代後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的人民,文中指後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将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D.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谕聲讨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

【解析】 C項,“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錯。從原文來看,“逖将其部曲百餘家渡”,這裡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軍隊。

6.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 )

A.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鬥志,祖逖指江發誓:若不能收複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救;後鎮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後趙軍隊,使後趙疆土日益縮小;又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後趙相持。

C.大興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為鎮西将軍。祖逖與将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桑,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

D.祖逖死後,後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攻陷襄城、城父,包圍谯城,豫州刺史祖約抵擋不住,退駐壽春,後趙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重新陷入了騷亂。

【解析】 A項,“仍然盡力支持”錯。原文是“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将軍、州刺史,給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給铠仗,使自召募”,隻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連軍隊都沒給,讓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盡力支持”。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4分)

譯文:祖逖沒有答複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

(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病。(4分)

譯文: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重病。

【解析】 (1)題得分點有:報,答複;聽,聽憑;互市,互相貿易。(2)題得分點有:遂,成;感激,情緒激動。

8.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麼?請簡要說明。(3分)

答:(1)祖逖多次攔擊後趙軍隊取勝,使得後趙疆土縮小,後趙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沒有阻止民間互相貿易,并約束士兵不要侵犯後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微得到了休養生息。

【參考譯文】

從前,範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寝,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等到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亂,而皇親宗室之間争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着自強奮發,大王您假如能夠派遣将領率兵出師,使像我祖逖這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複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向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秋季八月,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發誓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複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祖逖已經進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圍了谯城,桓宣來解救祖逖,石虎解圍而去。晉王傳檄文昭告天下,稱:“石虎膽敢率領犬羊烏合之衆,渡過黃河荼毒民衆,現派遣琅邪王司馬裒等九軍、精銳士卒三萬,由水、陸四路直赴賊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揮。”大興三年,祖逖鎮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攔擊後趙軍隊,後趙鎮守的将士歸附祖逖的很多,後趙疆土日益縮小。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鎮西将軍。祖逖在軍中,與将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業生産,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即使關系疏遠、地位低下的人也用禮遇結交。祖逖在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後趙王石勒很擔心這件事,于是到幽州為祖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墓,安排了兩戶人家替他們看守祖墳,于是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易。祖逖沒有答複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易,收取十倍的利潤。禁止将領們不使他們侵犯後趙的百姓。兩國邊境之間,稍微得到了休養生息。大興四年秋季七月,朝廷讓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将軍,鎮守合肥,祖逖已經掃除了障礙,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淵突然有一天來統領這裡,祖逖内心怏怏不樂,又聽說王敦與劉刁互相結怨,将要有内亂。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谯國、梁國之間都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後,後趙多次侵犯黃河以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圍谯城。豫州刺史祖約不能抵抗,退守壽春。後趙于是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騷亂不安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