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5月05-07日,此時北鬥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說文解字》說"夏"通"假",有"大"的意思。莊子說,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為虛幻,這就是《詩經》所說的"假哉天命"。夏因此是寬縱萬物放任其生長,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顧一切地生長,而令其長大的目的,是為了秋天的整肅,整肅才有收成。自然之法則。
| 立夏三候
蝼蝈鳴。立夏之日"蝼蝈鳴"。東漢鄭玄釋,"蝼蝈"為蛙類,非蝼蛄。立夏鳴的據說是一種色褐黑的蛙。
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于地下,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
王瓜生。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非黃瓜。
| 氣候特征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将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雨水特點
立夏以後,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夏季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 習俗活動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 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衆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并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挂蛋。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别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娲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 吃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着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内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鬥蛋。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彩線編織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赢。
舊時立夏節,甯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
古時立夏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經過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減肥季節。當時"懸以大秤",民間形容是,"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挂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 節氣養生
立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大好時節。天氣轉熱,傳統中醫認為,天氣轉熱,“暑易傷氣”,“暑易入心”。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髒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