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裡江山圖風景圖?高髻青衣的女子,輕甩水袖,舉手投足間,有纏綿如絲的委婉,亦有毫不拖泥帶水的俊朗風骨……2022年的春晚舞台上,近6分鐘的《隻此青綠》,讓領舞者孟慶旸一炮而紅她招牌式的“青綠腰”被衆多網友模仿和膜拜也因為演活了青綠,孟慶旸在“而立之年”迎來了作為一名舞者的高光時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新千裡江山圖風景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髻青衣的女子,輕甩水袖,舉手投足間,有纏綿如絲的委婉,亦有毫不拖泥帶水的俊朗風骨……2022年的春晚舞台上,近6分鐘的《隻此青綠》,讓領舞者孟慶旸一炮而紅。她招牌式的“青綠腰”被衆多網友模仿和膜拜。也因為演活了青綠,孟慶旸在“而立之年”迎來了作為一名舞者的高光時刻。
台前幕後,熟悉的人會親昵地叫孟慶旸“孟孟”。“我很喜歡孟字,它姿态挺拔,非常有力量。慶字是輩分,旸字是旭日初升、有朝氣的意思。”這個說起話來溫聲細語、由内而外透着溫婉氣韻的年輕人,骨子裡卻有種一往無前的沖勁。她堅信人生應有“孟”字舒展開闊的格局,“名字體現了我陽光快樂的個性,我就是一路不停地追逐夢想”。
夢想是一道光,照亮前行的路。1992年,孟慶旸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5歲開始接觸舞蹈,9歲獨自北上習舞,後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2009年嶄露頭角,獲第9屆“桃李杯”舞蹈大賽金獎,2012年畢業考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隻此青綠》是她第三次登上春晚舞台。
光鮮的履曆背後,是不為人知的艱辛與付出。10年舞校學習,她永遠是每天早上6點多開始練功、晚上掐在10點半前趕末班車洗澡的那一個。如果說“周抛”舞鞋是一名優秀舞者的必修課,那2015年春晚演出時韌帶斷裂,就是對她意志的又一次磨煉。為了将傷病的影響降到最低,她放棄手術選擇自我康複。
10年舞台生涯,她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時間精力有限,其他都可以商量,唯有一件事“雷打不動”——練功。“要适應高強度的現場演出,必須有穩定的體能儲備。”即便沒有演出,她每天下午也要進行高強度、全方位的能力素質訓練。通過不斷練習,讓身體時刻保持在能夠登台的最佳狀态。
追求極緻,從不給自己留後路,成就了今天的孟慶旸。從小習舞讓她多了一份韌性,養成了不畏懼的性格,也能坦然接受每一個遺憾,從不因左思右想耽誤時間。“别人猶豫時,我已經拼盡全力沖了出去。”她說,考大學時目标就是北京舞蹈學院的中國古典舞系,沒有給自己留後路。
10年中,她與不少角色相遇。不斷追尋、讀懂,從遠而近再相融。台上5分鐘到10分鐘的展現,是台下幾個月的反複琢磨。《絲路霓裳》《茉莉》《大地春晖》《飛天》……她細心揣摩,用極緻的呈現為每個角色賦予神韻。“隻要站在舞台上,就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她告訴記者,舞台光束下的才是真正的孟慶旸,是自己最自信的狀态。
與青綠相遇,更是一個彼此成就的過程。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脫胎于北宋王希孟筆下的《千裡江山圖》。其中的招牌動作“青綠腰”,在整部劇中叫“險峰”,意在模仿山峰的險要、陡峭,需要強大的腰腹肌能力和腿部支撐力量。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完全沉浸式排練5個多月,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保持4個8拍的時間。”
與劇中技術性的問題相比,對角色的領悟和塑造更是難點。與她以往塑造的形象不同,“青綠”不是一個人物,而是畫中的石青、石綠,是從青綠山水中凝練出來的意象。“初見這幅畫,會被恢弘壯闊所震撼;細品還會感歎于卷紙的韌性、顔料的凝練。”在導演的悉心指導下,她從古樸、安靜入手,嘗試去理解“青綠”的情感層次,學習宋代美學的表達方式。
2021年8月,《隻此青綠》在京首演,掌聲雷動。但孟慶旸覺得自己還能演得更好,在此後的巡演中,她一遍遍演繹着心中的青綠,探尋更恰當的表達方式。突然有一天,她在候場的靜谧中找到了“青綠”超脫又疏離的狀态。那一瞬間她才真正讀懂了青綠,與《千裡江山圖》融為一體。
随着《隻此青綠》走紅,不少觀衆愛屋及烏喜歡上青綠山水、宋代美學。這不僅帶給孟慶旸滿滿的成就感,也讓她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進一步。在她看來,觀衆對《隻此青綠》的認可,不僅僅來自舞蹈本身,更來自人們對極富魅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這個角色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她自己,“讓我平和了很多,讓我在每天的忙碌中步履矯健、充滿力量”。
“我是學中國古典舞的,在塑造形象時,會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内心豐盈才能表現出文化的内涵和價值。”她深深體會到,舞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以及創造者,“這份帶動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使命讓人自信、充盈。舞蹈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我多了一份責任,無論做什麼都要向大家傳遞正能量,做藝術和美的傳播者”。
三十而立,她收獲了成長與蛻變,在她眼中,閱曆是一種财富。20歲時不斷吸收養分含苞待放,30歲時逐漸成熟燦爛,是又一個起點。青綠是用舞蹈方式緻敬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創作者,需要閱曆來讀懂,并轉換成身體語言訴說給觀衆。
她坦言,每一名舞者都非常努力,放棄了很多與家人朋友團聚、享受生活的時間,全部貢獻于專業。成功需要天分、努力和機遇。爬上金字塔尖不算難,站在塔尖卻很難。與其害怕被超越,不如專注于挖掘好自己的特色。“舞者是我的初心、起點,能作為終點也是很好的。如果有一天身體狀态跟不上了,我也會順勢而為,接受不同的人生軌迹,大膽往前走。”
作者:記者 楊學聰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