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大智慧總是平易近人的。
人的頓悟,也往往是在某個情境中,忽然将簡單明了的道理看得透徹了,再擡頭望向遠處時,已是霧霾消散。
在中國傳統的四書中,《論語》就是這樣一本經典,有着指引人心的力量。
△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今天推薦的《于丹<論語>心得》,從天地人、心靈、處世、君子、交友、理想、人生這七個方面,梳理了于丹在品讀《論語》時的心得感悟,理解深刻、叙述自然、可讀性強。
《論語》對古代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導作用,但并非陳詞濫調、或高高在上之論。
放在當今社會,它依然非常恰當、實用。
現代社會在物質上變得充實、便捷,論語中的提醒便需謹記在心。
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誠然,誰也不願意過苦日子,但是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内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内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回歸心靈之道,于丹這樣解讀。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你要做一個别人願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麼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在于丹的眼中,《論語》與孔子的大智慧,是以溫度與厚度做鋪墊的。
父親講這些我似懂非懂的道理,幾乎每次都以我不耐煩地跑開而告結束。似乎父親從來沒有把我拉回去一定講下去,也從來沒讓我背過《論語》,但是那些零零散散的言辭道理卻一點點留在我的記憶中。沉靜淵默的父親,将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當做信條,成了她記憶中潛移默化的人生哲學。
父親是她生命的緣起,亦是她與《論語》的緣起。
與多數人對孔子的描繪不同,在于丹看來,孔子是“沒有色彩的”,而易中天則将其解讀為“灰色”。
灰色的色彩感不強,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适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鍊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鍊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
《論語》的智慧,是至下而上,由淺入深的。看似淺顯的句子,在日常生活中反複地運用、琢磨,便是普世的人生哲學。
于丹将自己的體悟心得整理成冊,讀者便得以透過她的視角重讀《論語》。字句間,這部經典變得更加貼近生活、通俗明了。
閱讀過後,相信許多生活中的難題也能迎刃而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