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憂心忡忡地說,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了,特别粗心。比如說,寫作業的時候,明明答案是三個字,他經常寫兩個字。要是問他,他肯定能說出正确的答案來。
一位父親也說,女兒也在讀小學二年級,平時成績很好,給她出的題她都會做。可是,一碰上考試她馬虎粗心的毛病就複發了。每一次考完,她都很有信心,說沒有什麼不會的。可卷子一發下來,真讓你生氣,難題都做對了,錯的都是簡單的。馬上再考她,她還是會。他的這種毛病怎樣才能改正呢?
另一位母親說,兒子很粗心,作業錯誤不斷,糟糕的是考試也不例外。期中考前檢查他所有作業,結果令人吃驚:至少有20%的題目,因粗心而錯。
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認為馬虎是小毛病,以後注意就可以輕松改正。那些做錯的題目,兒童是會做的,而做錯的原因隻不過是馬虎而已,下次注意即可,所以出現學習馬虎的兒童就沒有改掉這種毛病的強烈願望。提到“馬虎”對兒童的危害,在小學階段,兒童學習馬虎的問題首先影響的是兒童的學習成績,接下來是作業不認真,大錯不多、小錯不斷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對此問題聽之任之,就會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一種浮躁的情緒,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态度、學習興趣,逐步消磨掉孩子正在形成的認真負責的良好品質。在人生的競争中,小小的馬虎就有可能導緻孩子的失敗。
1.孩子學習馬虎的五大原因
馬虎是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從表面上看是粗心所緻,其實馬虎的背後有着複雜的心理因素。孩子學習馬虎的表現千差萬别,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表面的直接原因,也有自身内部深層的心理因素,還有學習生活環境改變等因素的影響。
(1)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是産生學習馬虎比較直接和較常見的原因。例如:有的兒童邊看電視邊寫作業,一心二用造成了學習馬虎;有的兒童為了保證班裡學習标兵不丢失,從白天到晚上書不離手,過度疲勞造成了學習馬虎;有的兒童心裡總想着古代兵器、戰艦,因為貪玩造成了學習馬虎;還有些剛上學的兒童或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在課本難度加大時,沒有調節好自己的注意力,造成了學習馬虎的現象。在兒童心理發展中,這種現象屬于注意力的穩定性、集中性。此類馬虎一般表現在小學低年級兒童身上。因為幼兒園的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時間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兒童自身的調節能力還比較差,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兒童上學前就重視兒童良好注意力習慣的養成。
(2)情緒的原因
各種情緒的幹擾是引起兒童學習馬虎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兒童在早上還沒有睡醒就被媽媽叫起來,情緒很低時就匆忙到學校,忘記帶鉛筆盒了;還有的兒童下課因着急回家,沒有把書桌内的作業帶回家,出現了丢三落四的現象;有些兒童因家裡父母吵架,或是因為親朋好友要來家裡玩等意外情況,造成上課時不專心聽講,沒有聽見老師講新課的内容,也沒有記住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出現了情緒不穩定、浮躁等學習馬虎的現象。各種情緒變化所引起的學習馬虎行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暫時性。兒童的情感正處于形成發育期,感情脆弱而且多變,俗話說“小孩的臉,一會兒一變”,很易受情緒的幹擾。父母了解兒童的情緒狀況,有效地控制兒童情緒,對消除這種暫時性的學習馬虎行為是有積極作用的。
(3)性格的原因
性格的不同是導緻兒童學習馬虎的心理因素。例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好動,走起路來從來都是腳踢石塊,手掄書包,不是書被甩出去了,就是鉛筆盒摔丢了;還有些孩子一看老師留的作業比較多就着急,看到難題也着急,看到時間晚了也着急,看到爸爸媽媽快~下班了還着急,這種好動、急躁的性格造成了兒童學習馬虎的現象。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生活穩定的态度和習慣化了的方式,有的兒童性格比較急躁,做事容易匆忙,缺乏責任心,其行為方式必然表現為粗心大意、不細緻等。性格的形成在某種意義.上帶有遺傳性,兒童的生活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對性格的形成又起着很大的作用,兒童良好的性格取決于父母的先天遺傳基因,同時也離不開後天成長的生活環境。父母在把握兒童先天性格的基礎上,對兒童要加以正确的引導。
(4)學習習慣的原因
不良的學習習慣是兒童學習馬虎的常見原因。例如:有的兒童,寫作業時不想好就匆忙下筆;回答老師問題時沒有想好,倉促作答等;還有一些兒童不愛看書,不愛動筆寫日記、寫作文,不愛聽外語錄音帶,不愛模仿外語朗讀,做事半途而廢;也有一些兒童遇到問題總是想依靠别人、人雲亦雲,不願動腦子想問題、沒有自己的意見、思維獨立性差等。
不良的學習習慣是可以改正的,習慣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并非是與生俱來的,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賴于父母的言傳身教,有賴于父母持之以恒的培養。家庭是兒童學習習慣培養的第一場所,家庭環境長期的影響、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兒童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前提之一。
(5)認知能力的原因
感知能力的障礙是引起兒童學習馬虎的深層原因,兒童的心理定勢是形成學習馬虎的條件。例如:有的兒童對6與9p與q、d與b等數字或字母分不清,這是視覺方向感方面的問題。還有一些兒童剛剛看過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書中的部分内容、作者是誰等問題就想不起來了,或是記不全了。這種邊學邊忘的現象,是短時記憶方面的問題。有的兒童這樣做題:8 2=10,5 3=8,3 4=7,7-2=9,最後一題的錯誤,是由于前三道加法題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了心理定勢。
在兒童心理學中,認知是兒童學習活動的前提,人的感知能力在兒童時期所指的主要是學習能力,一般包括五個基本要素: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兒童感知能力的障礙是引起學習馬虎的深層原因,兒童認知活動的基礎是書面感知能力和口頭感知能力。在判斷、比較概括、推理、概念形成、問題解決、決策等認知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叫做認知方式。人的認知方式分為沖動型和穩定型,沖動型的表現是:考慮問題時急躁、粗糙,回答問題時不加思考、不仔細檢查。沖動型的認知方式是兒童學習馬虎的内在原因。解決兒童學習中“沖動型"的問題,需要父母特别關注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隻有在了解到兒童問題的具體原因之後,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心理定勢是由事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心理活動準備狀态,它決定着兒童學習過程中心理活動态勢的傾向。
2.未雨綢缪和對症下藥
兒童的馬虎問題不是生來就有的,在兒童的早期教育中,父母應注意對兒童成長中各個方面的培養,目的在于避免兒童出現學習馬虎的問題。從來不馬虎的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少,但是經過父母的努力,減少兒童馬虎問題的出現還是可以做到的。
(1)自幼培養兒童認真負責的态度
培養兒童做事認真負責的态度、嚴謹的學風和高度的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作業工工整整、有理有據、有因有果,不能敷衍了事等。持之以恒,就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改變學習馬虎的不良習慣。自古以來,我國從先聖賢人到普通百姓都十分關注兒童的良好品質的培養問題,在那本自古流傳的啟蒙教材《三字經》中開篇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父母都已明确,然而兒童認真負責的品質從何時開始,父母并不一定明确。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對兒童的教育并不以為然,認為兒童早期吃好、喝好就行了。即使提到早期教育的問題,很多父母關注的也是兒童認了幾個字、背了幾首詩、會數幾個數等知識的認知。在這些知識的認知過程中;蘊藏着許多父母看不到的非智力因素,如認字過程中兒童的注意力;背詩過程中的聽力和發音,直接影響兒童的吐字;數數過程中不僅需要兒童注意力、聽力等,還需要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以上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兒童認真、仔細、有責任心的态度。
例:2012年8月,北京郊區一戶普通人家的孿生姐妹,以620多分的優異成績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有關媒體采訪了這一家人。父親是鄉衛生院的中醫,母親是鄉供銷社的營業員,母親.介紹兩位女兒時說的是她們在家如何認真地做好每一件家務活,種菜、洗衣服、掃院子、做飯等姐妹都會做,而且做得非常好,她們還懂得幫助母親勤儉過日子。這種簡單、普通的生活中蘊藏着生活價值觀,也培養了兩個女孩事事認真負責的品質,影響着她們對學業的态度,也是她們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2)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他一生都受益。
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呢?好的學習習慣是怎樣培養的呢?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馬虎問題有幫助呢?
1)學會控制自己
1999年湖南省理科狀元許岑珂,平時參加許多社會工作,還非常愛看足球比賽,但是如果自己的學習計劃沒有完成,多好看的比賽也不看,因而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按計劃辦,事,有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自覺地去遵守,對于一個兒童來講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2)學習有韌性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兒童因各種原因沒有做完作業。父母頭疼,為什麼孩子總不完成作業呢?2000年高考狀元張恒的媽媽說,在張恒小時候,父母給他買了《十萬個為什麼》,并教會他如何查字典,這樣他就在字典的幫助下讀完了許多中國名著,既培養了愛讀書的習慣,又培養了有問題自己解決的獨立能力,遇到困難想辦法克服的韌性也慢慢地形成了。
3)提前預習
老師經常留的家庭作業是:回家預習下次上課時學習的内容,因為預習,能使兒童在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北京市2002年高考狀元,北京四中的一位女孩子,在向同學們介紹學習經驗時特别強調了自己預習的習慣,她每次上課前都把老師要講的内容看一遍,這樣上課時她就會找到老師講的重點,哪些是自己不懂的?哪些是老師新加的課外内容?把所學内容了解得非常清楚,上課時就可以做到有興趣地認真聽老師講課。
在小學階段,預習大多從三四年級開始。父母可以先幫兒童在拿到新書時學會浏覽,而後再找到兒童認為有趣的部分指導兒童閱讀。在這種比較粗的預習後,還可進行每周的、每日的預習,一般預習時間為20分鐘。
4)學會仔細審題
經常看到有些兒童在考試試卷發下來時把做錯的題一遍又一遍地改,因為父母知道孩子不是不會,而是粗心,沒有仔細審題。仔細審題的習慣培養是從平時兒童讀書、念報紙、複述事情開始的,兒童隻有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斷錯句,才能在考試中看清題、看懂題。讓孩子養成遇事細心的習慣,不等于一定要求兒童事事都能百分之百地做好,父母一定要給兒童留出出錯的餘地。
5)自己整理書包
很多兒童的書包都是父母給收拾的,因為孩子的作業多,寫作業又慢,父母往往代替兒童準備第二天的東西。但是老師在課堂上提的要求,比如:“明天請同學們帶彩色筆",兒童聽見了,父母并不知道,在收拾書包時就不會将彩色筆放進去,第二天孩子上學就沒有帶彩色筆。父母包辦整理書包,不利于對兒童責任心的培養,兒童将自己的事情推給父母,也将錯誤同時推給父母。在首都機場,兩個從國外回來的華裔女孩,姐姐6歲,身上不僅背着自己的雙肩書包,手裡還幫助媽媽拉着小箱子。妹妹2歲,身上背着自己的小包,姐妹兩個誰也沒有讓父母抱或幫助,非常自然地跟在大人身後。如果父母幫她們做事,反而讓她們覺得不适應。而我們的父母一般是把所有的東西都自己拎着,孩子不是大人抱着,就是空着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孩子缺乏“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這種現象是父母包辦的結果。
(3)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無論到什麼時候,父母都是兒童最直接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兒童最早、最經常見到的就是父母。為了幫助兒童克服學習上的馬虎行為,父母應注意:
1)父母妥善安排生活,為兒童樹立做事有條理的榜樣
在家裡,父母把生活安排得有計劃,必然給孩子帶來影響。有的孩子書包裡亂七八糟,課桌裡也髒兮兮的,但這些孩子對此視而不見,老師經常提醒學生好好收拾自己的課桌,他們就是想收拾也不知如何下手。反映在學習上就是寫作業拖拉、不認真,經常記不住老師留的作業等。這種規律性、系統性的培養與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
2)父母要做敬業的表率
很多父母認為在單位工作的事情與兒童沒有關系,父母在工作中不認真的态度,在家裡的家務活上也常常表現為“就這樣吧,差不多就行了”等,實際上父母的工作作風、工作态度,在家裡的日常談話中經常能夠表現出來,同時也影響着孩子。
物理學家丁肇中是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在他獲獎時這樣說道:“我的父母不但生育我,撫養我,更主要的是教育我,琢磨我,我的成才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我的啟蒙老師。”丁肇中的父親1936年執教于河南焦作工學院,後來帶着妻子和丁肇中到四川上海教書。從丁肇中記事起,就被父親夜間燈下看書、改作業所吸引。父親兢兢業業工作的态度,勤勤懇懇的作風對他的影響太深了,也是他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前導。
(4)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兒童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兒童親身體驗快樂的學習就是直接興趣,比如:學遊泳;那些由結果帶來快樂的學習就是間接興趣。無論是直接興趣,還是間接興趣,一般都來自兒童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的熏陶。針對兒童學習興趣的年齡階段,父母如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1)用兒童喜歡的方式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有個男孩非常喜歡武器,談起武器時滔滔不絕,從古到今,海、陸空中外武器樣樣都門兒清,但當談到學習時,不是沒有聽見,就是不說話。父母非常生氣,說他存心和父母過不去,不務正業。然而這個孩子和小姨卻是好朋友,小姨和他說什麼他都愛聽,他可以不聽老師、父母的話;可以不完成作業,但是小姨的話他非常聽,小姨讓他寫作業,他從來都完成得非常好。父母很奇怪地問小姨為什麼?小姨将自己手邊的幾本《中外兵器>等雜志拿出來說她和外甥之間有共同語言。父母恍然大悟,也找了許多的有關書籍自學起來。當孩子談到兵器時,爸爸又給孩子講了許多孩子不知道的戰艦、大炮等。後來這個曾經被老師、父母、同學都認為是問題兒童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興趣的培養,學習也能跟上了,順利地升入了中學。有些父母還用錄音、錄像、音樂、繪畫等形式激發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2)用激發兒童好奇心的方式引導兒童的學習興趣
父母一般最愛說的就是:“别動這個!你不知道就别管了! ....”.但對于兒童來說,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充滿着好奇心,越是不讓他們.看、不讓他們管、不讓他們動的東西,對他們的吸引力就越大。比如:有的兒童看課外書比看課本快多了,《哈利●波特》1、2、3、4冊全看完了,鄭淵潔的童話百看不厭。但對孩子來講,能自覺地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學習材料,不僅拓展了孩子的視野,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同時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3)用讓兒童産生期待感的方式引導兒童的學習興趣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有熱情,如果讓孩子整天學習、寫作業,效果不一定好。因而,适當地調節兒童的學習内容,也是培養兒童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
比如:有個男孩非常喜歡玩電腦遊戲,一提到遊戲,激動、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因而他的媽媽和他在寫作業前先商量好,在媽媽檢查合格後,完成今天的作業可以玩10分鐘電腦遊戲,完成奧數作業後可以玩10分鐘,練完小提琴還可以玩10分鐘。因為有遊戲等着他,所以孩子會高興地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作業、完成本來不情願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變成了習慣。
3.解決方案
(1)父母的理解
理解童年的過失,并用冷靜積極的态度對待兒童學習馬虎的問.題,是父母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在對待成年人犯錯誤的時候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想想我們自己從小長到大,同樣犯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們的老師、父母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呢?他們的管教對我們一生的影響又是什麼呢?
當兒童做了錯事的時候,也是孩子心理上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
比如:有個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膽小,不敢當衆說話。因為學校規定,遲到的學生要在班門口喊“報告" ,才能坐到座位上,所以,他隻要一遲到,就逃學。父母知道了,非常生氣,爸爸媽媽相互之間商量着等孩子回來後,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定要把孩子說謊的問題指出來,并用嚴厲的辦法讓他記住這次錯誤。結果孩子不僅沒有改掉逃學的錯誤,反而産生了厭學的情緒,一年級數學考試,就不及格。同樣是- -年級兒童逃學的問題,另外一位母親的解決方法就非常值得提倡,她允許孩子犯錯誤,但決不放任孩子的錯誤,這位媽媽知道,一年級的孩子,不懂得什麼叫“逃學" ,因而她沒有在孩子面前提“逃學”二字。一次,她選擇了家裡有客人的機會,當衆先表揚自己的孩子懂事,有什麼事都告訴媽媽,每天按時上學,按時放學等等。後來媽媽又有幾次當衆表揚了孩子。這個一年級的小男孩,畢竟隻有7歲,在一天早上,他告訴媽媽他有兩次沒有上學的事情。這時,媽媽非常冷靜地告訴孩子,其實媽媽早就知道了,但就是不知道他為什麼沒有去.上學,在這種情景下,孩子願意把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告訴媽媽。父母可以從孩子膽小、害羞方面幫助他,使得一個本很内向的孩子,慢慢變得像個男子漢,在班裡被同學選為學習委員班長,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這兩個事例雖然沒有直接談到學習馬虎的問題,但對父母理解兒童、從兒童的角度看兒童的問題有一定的幫助。鼓勵兒童,在兒童的教育中的确有着積極的意義。
父母和老師總是習慣地把兒童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期望通過幾年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去彌補這一差異,但往往是事與願違。等到兒童畢業時,這些差異不僅沒有彌補,反而增大了,上、中、下依然存在。父母和老師顯然做了最大的努力,為什麼沒有改變呢?隻能有一個結論:兒童的個體差異必然存在,而且難以彌補。我們常聽到有的父母說自己的孩子“真笨”。但是一些讓父母、老師認為非常“笨”的孩子後來所取得的成績又使我們困惑,導緻這一現象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對“差異”的看法。父母和老師作為教育的執行者,如果能給不同的兒童提供不同的、足夠的幫助,任何一個正常兒童都能達到對知識“掌握”的水平。這樣看來,兒童的學習行為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父母和教師,父母和教師隻要能提供适當的幫助,學生就能學業有成。
(2)與孩子一起分析馬虎的原因
在父母理解兒童的基礎上,幫助兒童找到馬虎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一課。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在考試後,讓學生将做錯的題在考卷的背面改正過來,同時寫出錯誤的原因。這個方法對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兒童還可以采用,然而在小學一二年級中就比較難實施,這時需要父母配合老師,與孩子一起找到錯題的原因,“馬虎”常常被寫在孩子們的考卷背後,但是馬虎的原因很少有孩子寫上。無論是多簡單的題,還是看串了行;無論是一時的馬虎,還是不良學習習慣所造成的馬虎,孩子們都會用一個籠統的原因概括。
比如:有個女孩,媽媽在她上小學--二年級時,每學期期末考試卷子、練習冊、作業本進行整理,把做錯的題全部挑出來,無論是簡單的計算題,還是難一點的應用題,對每一道錯題都分析當時做錯的原因,并寫在另外幾張白紙上,當做一次新的考試。答完後父母幫助判一下對錯,目的是檢查一下這學期曾經不會的題、做錯的題,現在會了沒有,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這個小女孩已經學會自己整理一學期來學習中的問題,到了六年級考初中時,她每學期整理兩次,多簡單的題也從不放過,每次考試後她都告訴媽媽,她知道哪道題錯了。在升學考試前,很多同學都非常忙,有的從四年級補課,有的從三年級補課,然而她卻很輕松地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著名的北京彙文中學。在談到學習經驗時,她感謝媽媽在她一二年級時教會她如何對待學習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這樣嚴謹的學習态度,的确避免了一些學習中的馬虎問題。
(3)與孩子一起制定改正的方案
找到學習馬虎的原因後,制定可行的改正方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個方案一定要遵循兒童參與的原則,不提倡父母自己想一個辦法,拿來讓兒童照辦的做法。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目的是讓兒童生活有規律,減少丢三落四情況的出現。這個作息時間表在兒童小的時候做得越細越好,随着兒童年齡的增大,可以将作息時間定得粗一點。.作息時間定好後,要和孩子說明,沒有特殊原因,比如:生病.參加特殊活動等,不能任意改變,在執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可以與孩子一起商量修訂。
父母還可以和兒童一起商議一個學習時間上的協議,比如:用多長時間學完“階梯英語”一級,用多長時間看完《安徒生童話》這本書等,通過定學習時間,使兒童有計劃、有條不紊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執行過程中減少了馬虎的問題。
(4)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
通過一系列的改正方案、協議等,兒童在學習的計劃性、規律性、認真負責的态度上有了一定的進步,盡管這個進步有時很小,小得往往讓父母都忽略它了,但作為兒童,卻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當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把房間整理得幹淨整齊時,父母不僅要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更重要的是要表揚在嘴裡。孩子的行為目的就是讓父母認可,就是要聽到父母的表揚,如果父母認為這麼大的孩子就應該把這些事情做好,對孩子的成績熟視無睹,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萌芽,就會在父母的漠視中逐漸消失。如果父母再一昧地把目光、精力放在兒童哪天沒有按時回家、吃飯時把飯灑在桌子上等不良行為上,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産生隔閡。有的父母再動手打孩子或罵孩子,時間一長;兒童就會對父母感到失望,認為自己哪都不好,于是破罐破摔,幹脆對自己放任。
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在等待着、期待着父母态度的轉變,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賞識,得到父母的表揚。這件事一直讓我們記憶猶新,其實非常簡單的道理,也很容易做到,就看父母肯不肯去做。
(5)克服學習馬虎的小計策
“我們的孩子挺聰明的,可是總考不了一百分,這馬虎的毛病可怎麼治啊?”不少父母為此犯愁。
下面介紹幾種幫助兒童克服學習馬虎的小方法,供父母參考。
1)換位檢查法
根據兒童已出現學習馬虎的現象,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經常出現馬虎問題的那部分作業,兩個人分别将作業寫在不同的作業紙上,最後請兒童為父母寫的作業進行檢查,也可以讓孩子考父母。讓孩子出題,孩子會很感興趣,他們會存心出些容易錯的題,把父母考住。父母可以适當地存心馬虎,讓孩子批評,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将來他們做題時就會盡量避免馬虎。
2)雙重激勵法
為了激發兒童努力學習,克服學習馬虎的毛病,父母可以将兒童出現馬虎的作業、試卷等和孩子已經改正過來的作業試卷等,一同挂在兒童居住房間的牆上,不僅在改過來的作業上貼上小紅花,對兒童有馬虎問題的作業同樣貼上小紅花,這樣做是鼓勵孩子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讓他記住自己改正錯誤的過程,并看到自己的進步,為自己的成績而高興。
3)同伴互助法
父母可以根據自家的條件,為兒童創造在一起的機會。對于獨生子女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方法。因為在兒童的周圍成人多,成人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已經被兒童熟悉,有的甚至已經厭煩父母的說教。因而,在家裡接待幾個孩子要好的同學、朋友,給他們自由的空間。為孩子們創設自己活動的環境,以及解決問題、相互學習、溝通的機會。這時,父母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活動的材料,同樣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參加一些他們的活動。
比如:和孩子們一起做尋寶遊戲。在街心花園、小公園裡,父母先埋一些小禮物,讓兒童在仔細閱讀尋寶路線圖以後自己去找。孩子們相互間既有競争,又有合作,還能在遊戲中訓練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同時給孩子們留下難得的、美好的回憶。這個小遊戲還可以做成有獎形式的,那樣對孩子的吸引力就更
大了。當然,父母一定要把兒童的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
4)錯題集法
與孩子一起制作一個“錯題集”,讓孩子把每次作業中的錯題抄在“錯題集”上,找出錯誤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寫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檔案”。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多是馬虎,有利于認識馬虎的危害,下決心改正。錯題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辦法。
5)更換草稿紙法
不少孩子馬虎是從草稿開始的。一張小紙條,一個小書邊都會被孩子當成草稿紙。但草稿不要太草,孩子找不到哪一個是需要的,哪一個是沒用的,幾道題的草稿易混,也容易造成抄錯的現象。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從草稿開始就要嚴肅認真,這有利于克服馬虎的毛病。
6)不依賴橡皮法
橡皮是造成馬虎的一個根源,兒童往往認為,反正錯了可以擦,于是錯了擦,擦了錯,根本不在乎。父母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錯了不許擦,孩子就會認真-點。“三思而後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對。
7)自檢法
有些父母總怕孩子錯題,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樣做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反正錯了,爸爸媽媽能給檢查出來,所以做題時馬馬虎虎。建議父母少給孩子檢查作業,讓孩子養成自檢的習慣。錯了又沒檢查出來,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這樣他才能認識到馬虎的危害。有了自檢的能力,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