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話最難的字?這個廣府常用字你會寫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廣州話最難的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這個廣府常用字你會寫嗎?
“濕”粵語叫“削”,地闆濕了叫:“地上好削”。飯煲得爛也叫“削”。衫濕了也叫“削”。“削”隻是表音,并非是它的原義,這個“削”字應該怎寫呢?其正字是:“淖”。這個淖字很常用,但是,許多人會講不會寫。
另外有一個字也是常用,同樣是會講不會寫。比如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叫剝皮。柑、橘、橙之類水果可以剝皮。花生、三鳥的皮也可以剝。但是,蘋果、梨子、菠蘿之類的水果怎麼剝皮?隻能用刀削皮。削讀音是xiāo/xuē,粵語注音:sock3(勺)本意是指用刀将物體切割去外圍。
"削皮"粵語講:"批皮"。不過,這個"批"字隻表音不表義,其本字怎麼寫?難倒不少人。這個批字是寫作"㓟"(Pai1)。用刀斜切[某物的] 皮。康熙字典可以查到這個字。【集韻】攀糜切,音披。刀析也,剝也。又蒲糜切,皮。義同。又披義切,披去聲。義同。削的意思。
“披”與批評的“批”同音,粵語讀“批”音是沒錯,但是寫作“批水果皮”就變成白字。要寫作“㓟水果皮”。例如:"借把刀仔畀我㓟個蘋果得呒?"(借把小刀給我削個蘋果成嗎)"借比你都得,但係要㓟一半畀我。"(借給你可以,但要切一半給我)(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