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診室來了一個50多歲的患者,姓劉。
主訴吞咽困難。劉先生是在一年前開始出現吞咽異常,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如今喝粥都會有點不舒服。
“我會不會是得了食管癌啊?”劉先生有點擔心地問醫生。
醫生聽病人的描述,也覺得有可能是食管癌,于是讓他做了一個食管鏡檢查,結果發現食管上有個比較大的潰瘍,鏡下還可看到有出血。
最後,病理結果顯示,劉先生是食管癌中期。
當人吃東西時,食物通過喉嚨進入食管,再一步步輸送到腸胃。食管的好壞,嚴重影響着人類攝入營養的進程。
食管癌早已成為人們不可忽視的疾病,在全球,每年約有30萬人因食管癌去世。食管癌預後及存活率較差,但有69%的食管癌是可以預防的。因此,了解食管癌的早期症狀,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十分必要。
吞咽食物時有梗噎感。在食管癌的早期,吃東西的時,常感覺食物難以下咽,吞咽時還伴随輕微疼痛、幹燥感。初期這種症狀一般隻會發生在吞咽時,如若不進食咽喉部會有些疼痛、發緊。
食管内有異物感。正常情況下,食物是不會停留在食管中。若體内有腫瘤,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管病變一緻,随着病情的發展,患者能明顯感覺到食物通過緩慢。即使不做吞咽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管癌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劍突下疼痛。胸骨的下端為一形狀不定的薄骨片,稱為劍突。患者自感劍突下為燒灼樣刺痛,疼痛感時而微弱時而強烈,多出現在下咽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
胸骨後疼痛。患者初始階段會感覺到胸骨後症有輕微針刺感,且隻是間斷出現,每次持續時間可能很短,用藥物治療可能緩解。但随着腫瘤增大,疼痛的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反複發作,持續時間延長。
吞咽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以上4點,是食管腫瘤常見的早期症狀,如若發現進食後有以上任意一點異常,都應該及時去往醫院檢查。
2.常喝這2種“水”,食管癌會盯上你!食管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與食物因素和食用方式離不開幹系。其中這2種“水”更是誘發食管癌的高危風險。
燙水:雖說常喝水有益健康,但并不是所有水都無害。65℃的燙水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A類緻癌物。人的食管粘膜非常嬌弱,超過65℃就會讓它燙傷。長期飲用滾燙的茶水、咖啡,就會導緻粘膜反複灼傷,增加食管癌發生率。
酒:酒本身就是1類緻癌物,飲酒後,停留在人體内的乙醛對消化道傷害極大。瑞典德隆大學就關于飲酒與癌症風險進行研究,數據結果顯示,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甚至不飲酒,可以降低5成的食管癌風險。
3.癌症防大于治,預防食管癌須做好四點癌症防大于治,在食管癌發生前,我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呢?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少喝酒,或不飲酒;不吃過燙的食物,少吃火鍋、燒烤、油炸類食物。
調整飲食結構:膳食結構要豐富,新鮮蔬菜、肉類、雞蛋、豆類等各類食物都要适量攝入,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為抗擊癌症提供條件。
限制含糖飲料和快餐:這些能量密度高,營養密度低的食物易造成體重增加,卻無法提供人體所需營養,隻是徒有肥胖。
有家族史者及時檢查:食管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若家裡有直系親屬患有食管癌,其他人應注意定期檢查,必要時進行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總之,食管癌的預防離不開食物、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認真審視自己有哪些誘癌行為,現在改,并不晚!#清風計劃##真相來了##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 辛曉偉 方玉;《食管癌-關鍵在于預防》.癌症康複[J].2014.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