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潮汕民俗漫話

潮汕民俗漫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7:42:02

潮州曆史源遠流長,在潮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總是不乏形象生動而又意味深遠的俗諺。民間俗諺是老百姓最真實的生活體驗,是對生活藝術化的總結提煉,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潮人善于享受生活的特質。苦中有樂作,我們跟知名作家李英群一起,來看看那些俗諺和它們背後的那些事兒吧!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1

“作田如繡花”

這句話是直指潮州人的,而并非全國各地都通用。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田,二是繡花。中國的傳統勞作是男耕女織,在潮州則應說成“男耕女繡”。我以前把它理解為耕田耕得非常細膩,因為潮州地區人多地少,需要精耕細作,使之多産出。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2

後來,我對潮州人的秉性體會越深,覺得它的含義不止如此。潮州婦女繡花,當然有幫補家用的意圖,但絕不是單純以掙錢為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掙錢,那麼她們在家裡吃完飯洗好碗,馬上就可以坐下來繡花,多争取點勞動時間。為什麼要把“花規”搬到鄰居阿姐阿妹家,大夥兒湊在一起,邊繡花邊聊天,往往還有一個人唱潮州歌冊?這實際上是一種藝術活動。在我童年的時候,身邊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而且,她們如果對自己繡的花不滿意,還把整朵花剪掉,重新繡過。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3

再說到耕田,簡直也是一種藝術活動。潮州農民插秧,追求縱橫齊整,一片田插完之後,會站在田地邊觀看,豎看、橫看、斜看,都必須有筆直的田縫,才會感到滿意。我童年最怕跟父親去種地。父親一到地裡就埋頭苦幹,種起番薯一畦接一畦,等到種完的時候,我以為終于可以回家吃飯了,可他又站在園地邊望來望去,發現其中有一畦少動了一鋤頭,又下去弄半天。其實就算不去弄這一下,又有什麼關系呢?可他就是要這樣做,然後自己覺得很滿足。

人們常說,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形容非常辛苦。實際上,以前在潮州,有土地可以耕作是一件幸福的事,人多地少,時間又多,所以耕作的時候相當認真,甚至把它藝術化起來。我認為,潮州人的生産勞動中,就充滿了文化。

“艱苦作快活食”

潮州人喜歡說,“艱苦作,快活食。”這句話折射出多數潮州人的生活理念。在早期,潮州人裡面很少有大富翁,但他們用有限的錢,把生活儒雅化起來,讓自己過得舒心。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吃飯的時候會使用這麼多醬料。我最近去大連旅遊,在餐館吃飯點了魚,上菜的時候發現竟然沒有醬料可以蘸。我就問服務員,他說這魚本身就是鹹的。後來叫他弄一碟醬油來,跟他說半天也說不清楚。潮州人在吃的方面做得非常細緻,就是因為辛苦掙錢,要用來把生活過得更好。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4

我認為必須歌頌那些熱愛生活的人。之前有些人總是主張拼命工作,卻不講究生活。實際上,人類所有的活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生活。既然如此,錢是自己辛苦掙回來的,那就用這些錢,努力生活得更加精緻,使自己感到很享受。這裡面就充滿了文化,潮州人追求精緻的生活,于是創造了潮州菜,并把它推向世界。吃完飯之後,常常還要喝上一泡工夫茶,更有條件的人,還會播放一些潮州音樂。這些都是“艱苦作,快活食”觀念的體現。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5

我們長期生活在潮州,對這種文化特色并沒有特殊的感受,但有一次,一位外地文化界的朋友來潮州,逛了潮州城之後,他連聲驚呼,說:“潮州人太厲害了,把潮州建成一座‘盆景’!”在我看來,潮州人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族群,但這種享受又不是追求不勞而獲的享受,“艱苦作”是前提,講究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

“食飽穿燒(暖)水墘勿近”

潮州人最初是中原的逃難民族,逃難,目的是找個安全的地方安穩生活。到了這裡,北有五嶺橫陳,南有大海退避,地方雖然狹窄,但安全的條件有了,人們就定居下來。實際上,能舉家逃難的,大都有一定家底,如官員家屬、商賈、地主,所以他們的後代愛讀書、能經商、會勞作。但既然是逃難來的,大多都是老實人,飽受戰亂折磨,一路上不斷遇到困境,到了這裡更希望安全,不可能再兇兇險險地去拼搏,想混個大官什麼的,唯有老老實實努力生活。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6

土地資源原來就比較有限,大家一起勞作,安定以後開始繁衍生殖,人口越來越多,田地一分再分,最後每人隻剩下幾分地。也由于這些客觀因素,潮州人不得不被限制在“小富”的程度。所以說,潮州人普遍存在的“小富則安”思想,有一定的根源。一來到處都是親戚熟人,二來資源相當有限,既然不能蠶食别人繼續發展,就安下心來過生活,能夠“小富”心裡就很踏實,安居樂業,心安理得。當然,從另一個側面而言,這也成了潮人“缺乏進取”的一個例證。

“番畔錢銀唐山福”

潮州人重視家庭。所謂“番畔錢銀唐山福”,這裡田地有限,就漂洋過海去謀生。“過番”是無可奈何的,為了掙錢回來娶老婆、養父母,體現出家庭觀念非常濃烈。潮州人賺了錢,建房子是頭等大事。安居樂業,安居是第一條,然後工作就會比較用心,甯願辛苦一點,掙了錢用來享受。去“過番”的人,父母會在家裡給他娶個老婆,讓他安下心來。我們這一代人,以前去外地讀書,很多人家裡就給娶個老婆。潮州姿娘仔溫柔娴淑,男的在外地讀書、工作,一年到頭來來回回,以緻于連晉升都受到影響。家裡母親老了,孩子大了,還有個老婆,結果思來想去,不管外面發展機會多好,還是選擇回來。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7

這方面還有一句話,叫“畏(女畝)正成祖。” 畏就是“敬畏”,祖,有一個釋義是“師”,在這裡則是“楷模”、“表率”的意思。怕老婆的人才能夠成功,成氣候,成為人生楷模。女人是弱者,對弱勢群體表示敬畏、尊重,家庭與社會就能夠和諧。這句話是比較經典的,體現出傳統潮州人的家庭觀念。“安”字就是家中有個女人,女人在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尊重家裡的女人,從側面也體現出潮州人濃重的家庭觀念。

“神仙打鼓有時錯”

潮州人有一種文化特質,放在現在仍然相當有用,就是“寬容”。有一次我去上海,友人問我,潮州怎麼能夠接納韓愈這麼一個外地人?我回答說,潮州人是逃難族群,非常希望被外人認可,有些人還飄洋過海去“過番”,所以我們天生就對外來人不會過分拒絕。韓愈來到潮州,又做了許多好事,我們就接納了他。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8

還有一次去長沙一個潮州人家中做客,他的夫人是梧州人。當時我說喜歡吃粥,她就笑我,潮汕地區糧食從來不能自給,無可奈何隻能吃粥。我覺得她說的沒錯,但潮州人糧食不夠吃,不是一味抱怨,而是想辦法煮粥,并且心情非常好,甚至還富有創造性。粥不是随便煮了就吃,而是根據口味和需求,煮出很多花樣,有稀的,有稠的,還有半稀半稠的。遇到困難,潮州人随遇而安,從容應對。面對無奈,想辦法化解,換來好心情。

這種寬容的心态,當然還有地理環境的因素。在古代,山高皇帝遠,管理相對寬松,給予地方文化發展的空間。曆代來到這裡的官員都是遭貶的,犯過錯誤,不會對當地人太過苛刻,反而對當地人的困境同病相憐。而潮州人對曆代被貶到這裡的官員也能夠接納,牌坊街有個“十相留聲”坊,貶到這裡的官員,後來當了宰相,我們都尊敬他、紀念他。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9

這種寬容的心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衆多的潮語俗諺中。比如小孩犯錯了,我們常會聽到鄰居的阿伯阿嬸這樣安慰道:“奴阿,甭怕,神仙打鼓有時錯。”神仙都會犯錯,更難怪常人。正是這種寬容的心态,使得潮人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也使得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

潮汕民俗漫話(聽知名作家談談潮汕那些小俗諺)10

潮陽第一互動媒體,網羅家鄉最熱點,請訂閱“潮陽那些事”,同時也推薦您添加“潮陽那些事”CY-0754長按可複制。更多的潮汕時事熱點、風土人情、美食佳肴為您奉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