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蒼翠挺拔,四季常青,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将松、梅、竹一起稱為“歲寒三友”,賦予它很多美好的文化含義。“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就是最常用到的祝壽詞。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許多歌詠松樹的詩詞文章,筆者精心選取了十二首唐代之前的優秀詩篇,他們贊美松樹,寄情抒懷,展現他們高雅、正直的人生哲學,一起欣賞著名詩人筆下風采各異的松樹吧:
一、《贈從弟》其二
三國魏:劉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桢(?―217年),字公幹,東平甯陽(今山東甯陽縣)人。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士、詩人,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他六人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之一,他的五言詩在當時富有盛名,人們将他與才高八鬥的曹植并列,稱為“曹劉”。
《贈從弟》是劉桢的代表作,一共三首,這是其二。劉桢是一位正直、有骨氣的文人,他寫下這首詠松的詩來勉勵堂弟:要學習松柏的氣節,即使遭受冰霜的欺淩,也要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自身的本性。
這首詩告訴我們,“終歲常端正、松柏有本性”,為人一定要有堅韌不拔的美好品質,即便是遭受磨難,也一定要堅守自己的人格追求。
二、《詠史》
晉: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也是一位我們山東的名人。西晉的著名文學家,“洛陽紙貴”的《三都賦》就是左思的代表作。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揭露了當時的門閥制度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不平等現象。出身寒微的人,即使有才能,也會受到壓抑得不到提拔,而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不管有無才能,都能占據高位。
這首詩左思以“澗底松”比喻有才能卻出身微寒的英俊之士,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子弟,用自然界的景象,真實形象地反映出社會的不平等現象,表達了詩人的憤慨和無奈。
龔自珍說得好:“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現在社會開明多了,各方都在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拔人才,是金子就能發光的,前提是你要成為金子啊。
三、《飲酒》(其八)
晉:陶淵明
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衆乃奇。
提壺挂寒柯,遠望時複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绁塵羁。
绁(音:xiè,系、拴之意)
陶淵明有詩和遠方,他不為眼前的苟且,更不為五鬥米折腰,因此被譽為“隐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這首詩秉持了陶淵明的一貫風格,他以青松來自喻,贊美了青松高雅、堅貞的姿态,指出生命如此有限,彌可珍惜,何必把自己束縛在塵網中,失掉獨立自由之人格呢?表達出陶淵明不畏嚴寒的堅貞品質和不為流俗所染的高尚節操。
面對東晉黑暗的政治局面,陶淵明“世人皆醉我獨醒”,“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毅然辭官隐居,專注于文學創作,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新體裁,成就了一代詩壇大家,給後世留下深遠的影響。
四、《贈王桂陽》
南朝梁:吳均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
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
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吳均(469—520年),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為人好學而有俊才,他的詩文自成一家,風格清新,工于寫景,受到當時文學大家沈約的稱贊,被人稱為“吳均體”。
松樹在幼小的時候,常常被雜草所淹沒。誰能知道松樹那遠大的心志與堅貞的品質呢?當它經受住摧殘,長成參天大樹後,它就可以為你擋風遮雨。
吳均的這首詩也是以松喻人,寓意人才在幼小微賤之時,很容易被忽視。提醒人們要及早發現人才、扶植人才,讓他建功立業。
李白在《 上李邕 》一詩裡寫道:“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後生可畏,确實如此啊!
五、《南軒松》
唐: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幂。
清風無閑時,潇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
這是李白二十多歲時寫的一首詩,豪邁又浪漫,富有年輕人的蓬勃朝氣。他借孤松以自喻,通過贊頌孤松品性潇灑高潔、頑強挺拔,希望孤松“直上數千尺”,“淩雲霄”,表現出李白對自身才華的自信,表達了他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
六、《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其四
唐:杜甫
常苦沙崩損藥欄,
也從江檻落風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
惡竹應須斬萬竿。
生理隻憑黃閣老,
衰顔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
信有人間行路難。
嚴鄭公是杜甫的好友嚴武,廣德元年(763年),嚴武監修唐玄宗、肅宗父子二帝陵墓有功,被封為鄭國公,所以杜甫尊稱他為嚴鄭公。764年,嚴武再度出任劍南節度使,他惦記着漂泊不定的老朋友,就寫信邀請杜甫重返成都草堂居住。在回成都的路上,杜甫寫了這首詩寄給嚴武。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那新栽種的小松樹,希望它們快快長大成才,成為那千尺之高的樹木。對于那些四處蔓延的惡竹,即便有萬株也一定要将其砍伐殆盡。
杜甫筆下的松和竹,都有寓意。沈德潛在《唐詩别裁集》中說這兩句“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鮮明地表達了杜甫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思想和性格,成為了千古名句,為人們所廣泛引用。
七、《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
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
夜深偷送好聲來。
雨水換來了松林的成長,既然老天能滋養萬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幸而有西風吹來,深夜裡送來了陣陣松濤聲讓我陶醉。
白居易從另外一個角度贊美松樹生命力的頑強,他深夜不眠,聆聽着松濤陣陣,表現了白居易輕松愉悅的心态。
八、《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
直待淩雲始道高。
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才華橫溢,卻仕途不順,一生窮苦潦倒,這首詩正是他自身的寫照:小松樹長在深草叢中看不出來,現在才發現已經長得比蓬蒿還高。世上的人們不認識這是将來可以高入雲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雲霄了,這才承認它的偉岸。
人生就是這樣,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隻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
九、《孤松》
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蓋,托根臨廣路。
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籬護。
猶有半心存,時将承雨露。
一棵孤松生長在大路旁邊,它枝葉青翠,亭亭如蓋,松樹不會因為被砍伐而自加防備,于是被可以用作照明所傷害。幸好碰到好心的人,在旁邊加上防護的籬笆。隻要還有一半生命力的存在,時時将接受雨露的滋潤。
這是柳宗元的詠物寄懷之作,他以孤松自喻,通過對孤松遭遇的記叙,總結了參加永貞革新失敗的經驗教訓,表明了自己并不灰心喪氣,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重新奮起的決心和志向,展示了柳宗元堅強不屈、矢志不移的精神風貌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人生态度。
“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兩句,既是對永貞革新因沒有防備保守勢力的陰謀陷害而失敗沉重教訓的總結,又是對所有正直的仁人志士的衷心告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了防止敵人的陰謀陷害,應當時刻提高警惕,并“以險自防”。
十、《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
盤屈孤貞更出群。
将謂嶺頭閑得了,
夕陽猶挂數枝雲。
一代雄主秦始皇封禅泰山,登山途中,天降大雨,幸虧路旁一棵枝葉繁茂的松樹為秦始皇遮蔽了風雨,始皇帝感其護駕有功,就封這棵松樹為“五大夫”,在秦朝,五大夫這個官銜可不低,享受高幹的待遇了。
五大夫松的名聲已經傳遍古今,它枝幹盤屈,姿态優雅,風度不凡。這顆著名的松樹,在巍巍的泰山頂上,似無閑暇。夕陽西下時,它的枝頭又挂起片片雲霞。
成彥雄的這首詩頗有新意,他勉勵人們要像五大夫松那樣堅貞、向上,不沽名釣譽,而是生命不止,勤勞不已。
十一、《題小松》
唐:李商隐
憐君孤秀植庭中,
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
雪霜多後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
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
定悲搖落盡成空。
李商隐的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黨争”的政治旋渦,他備受雙方的排擠,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雖有才華,但一生困頓不得志。
李商隐在詩中熱情地贊頌了松樹不畏嚴寒、不懼霜雪的淫威,剛勁挺拔、四季蔥翠的高尚品格,辛辣地諷刺了争奇鬥豔的桃李,寄寓了李商隐高遠的政治抱負,表達了他對庸俗淺薄之徒的鄙視。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坎坷的人生,仕途的挫折,固然是李商隐的不幸,卻也鑄造了李商隐纏綿悱恻、隐晦迷離的詩歌特色,成為了詩壇的幸事。
以上都是男詩人們寫的詩,但是,詠松樹的詩怎能少了女詩人呢?請看這一首吧:
十二、拟嵇中散詠松詩
晉:謝道蘊
遙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願想遊下憩,瞻彼萬仞條。
騰躍未能升,頓足俟王喬。
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䬙。
謝道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才女,是著名宰相謝安的侄女,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一句“為若柳絮因風起”展現出她超群的詩歌天賦。
嵇中散是指嵇康,他曾官拜中散大夫,是當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
謝道韫模仿嵇康的《遊仙詩》而創作出這首詩。此詩通過對松樹“隆冬不能凋”的描寫,贊揚了嵇康無所畏懼的高尚人格,同時借用王子喬乘鶴升天的神話傳說,道出了她對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傷感。
全詩淡雅灑脫,縱橫大氣,以樸素磅礴的語言融情于景,在女性詩作中獨樹一幟。
謝道韫的這首詩具有清逸淡雅之美,灑脫大氣之勢,沒有女性詩人的矯揉造作,謝道韫的驚人才華由此可見。
以上十二首詠松的著名詩篇,贊美了松樹不懼嚴寒、積極向上、堅貞不屈的美好氣節,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一起分享、讨論、轉發。
厚古怎能薄今呢?就以陳毅元帥的《青松》作為結束吧: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