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

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7:15:28

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曆史上,關注兒童,描寫兒童,莫過于宋代文人,他們寫了大量的兒童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時的兒童觀、教育觀現在看來,其中不少還具有先進性,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汲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1

有哪些宋代古詩小學生背過

曆史上,關注兒童,描寫兒童,莫過于宋代文人,他們寫了大量的兒童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時的兒童觀、教育觀。現在看來,其中不少還具有先進性,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汲取。

我們知道,宋代人尤為尊師重教,特别推崇理學禮教。他們注重家風家教,王安石每次吃完飯,剩菜也不會浪費。蘇東坡《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其四)》說他“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朱熹則眼前有一方池塘也能引出關于讀書的觀感。更多的宋代文人對于兒童卻是養其天性、放情童年。宋代人的這種兒童觀,通過詩詞得以流傳,并通過優美的意境、富有趣緻的意象,讓人們喜聞樂見、沉吟回味。

家庭是孩子遊戲的舞台,田野是兒童學習的現場。楊萬裡在《稚子弄冰》詩裡寫道:“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這是一個家庭遊戲,是一個頗有技術含量的音樂創作嘗試。兒童在這種生活場景裡的專注躍然紙上,由此獲得的愉悅和得意也溢于言表。

孩子們也學着勞作,但那更像是大人們給孩子的一種“特權”,一個樂園。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裡寫道:“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兒童不是不懂裝懂,不是礙手礙腳,而是天性使然、童趣使然。大人們也不需要手把手地教導,更不需要刻意示範。生活的常識,人生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浸潤。辛棄疾可謂是能文能武,他的兒童觀一般會被認為是挑燈看劍、吹角連營那種氣概。但他的《清平樂·村居》,寫得卻那麼柔軟,對子女要求是那麼平和。大兒溪東鋤地,二兒編織雞籠,淨幹些雞毛蒜皮的雜事。“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對孩子們的表現充滿憐愛,飽含欣賞。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了可以馳騁的廣闊天地,孩子們自然能夠充分展示他們的天性。宋代對兒童的教育定位,幾乎是文人們的一種共識,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而牧童,又似乎是宋代文人給我們展示的一個特殊的兒童群體,牛背上的兒童,本身就是田野裡出生、大地上生長。賀鑄的《茅塘馬上》:“壯圖忽忽負當年,回羨農兒過我賢。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既有孩子般的童趣,也有大人般的閑适。楊萬裡更是寫了一組牧童詩,他在《桑茶坑道中》寫道:“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牛兒們也是自食其樂,随草而吃。而孩子們更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這裡蘊含着一種天然與純真。

雷震,宋代一個不出名的詩人,他的《村晚》詩,更是展示了牧童很高的人間天性。“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他沒有送給我們一個詩與遠方的牧童,而是給了我們一個信口吹笛、橫騎牛背的牧童形象。黃庭堅也寫牧童,也寫牛背橫吹。“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他寫的是牧童的遠景,是有距離感的畫面。但他通過和大人們的對比,表達了兒童世界的可貴。沒有對比,就沒有贊美,沒有兒童的淳樸,就不能襯托成人的世故。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是老師。

孩子,有了自己的天地,才會有自己的天真。盡管孩子們有時一副潛心,有時一副随遇,有時又十分孩子氣。但似乎,在古代他們總能知道路在何方,知道何去何從。至少在詩詞裡,大人們問路,總是在向孩子發問。大人們有疑惑,孩子們總是應對得别有情趣。不僅有唐朝的“松下問童子”,“牧童遙指杏花村”,更有宋代的“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好像你若問他們前方與未來,他們肯定會給指出個道骨仙風的道路,他們也肯定會對世事萬物有足夠的懵懂與穿透。

孩子不像大人們,總在迷路。晏殊迷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陸遊迷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永迷路,“今宵酒醒何處”;朱熹迷路,“路迷迷路增離索”;等等。蘇東坡更是迷路,把八百裡之外的黃州故意當成了三國周郎赤壁。他們不迷而迷,即使誤入歧途,也要硬扯出一番至理感受。不過,更多情況下,追求理學的宋代詩人們,卻可能是在反思,是在表達對孩子的愛。

宋代人,在放飛童心的同時,也有家庭教育,也有兒童教育觀,也有兒童成長學。渴望建功立業的蘇東坡,對孩子的要求客觀求實。他的《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一直有英雄主義精神,也确實是天賦奇才、人間大神,但在教育子女上,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先導。他對孩子的起跑線和人生定位,也是首先着眼于“無災無難”而已。陸遊更是直接:“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北宋詩人張耒在《誠兒詩》裡,要求兒子,隻要品行好,即使像鄰居一樣賣大餅,當爹的也滿足。“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不像後來的人,面對牙牙學語的孩子,就開始寫一堆家書家訓家誡,沒有詩意,甚至沒有情意,關鍵是還沒有太多的教育價值。還不如一個勞作場景,不如一個生活畫面,不如一兩句生活俗語。寇準母親教子用的是一幅畫,她手繪的《寒窗課子圖》,讓寇準廉潔一生。歐陽修家貧,母親用荻草寫字,就是後世傳誦的“畫荻教子”。嶽飛的母親更是言簡意赅,“精忠報國”四個字,遂使其成萬世楷模。就連皇帝趙恒,教育孩子也是那麼貼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不空談,真幹貨。

宋代人能夠充分解放兒童,有着優秀的兒童教育觀,自主的家庭教育理念。僅僅從詩詞角度,也許看不到真實教育的整體與影響。但宋代,特别是南宋,雖偏安江南,卻是人才輩出,出了一批鐵漢。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可憐白發生”時仍要準備報效國家。嶽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更是字字鐵血。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使行将衰去,依然心存浩氣。黃庭堅“出門一笑大江橫”,範仲淹“濁酒一杯家萬裡”,範成大“一杯且買明朝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那麼心胸開闊,視死如歸。宋代一批仁人志士可以被貶,可以家破,可以國亡,可以身死,但有淚不輕彈,有志要承擔。這是宋代的氣象,也是宋代社會的主流意象。

宋代詩詞一方面寫出了家庭溫馨,另一方面又表達了家國情懷。由此看出,詩詞不僅呈現了宋代人所推崇的兒童世界和兒童教育價值觀,也描繪了他們所追求的報效當世和英雄主義道德觀。這都成為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氛圍與鋪墊。

(作者單位分别為:無錫師範附屬小學、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30日第4版

作者:陸早才 趙憲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