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趙唯佳 10月27日,央行通報2022年第三季度拒收人民币現金處罰情況。南都記者獲悉,央行依法對2家拒收現金的物業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
本次公示的行政處罰主體分别是南昌市天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世紀中央城一期服務中心、廣州市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南甯金域缇香分公司,前者因拒絕業主使用人民币現金支付停車費被處罰金1000元,後者因拒絕公衆使用現金支付停車費被處罰金5000元。
央行提示,社會公衆遇到拒收現金行為,可依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年第18号)(以下簡稱“第18号公告”),依法維權。
不得歧視或排斥現金支付
第18号公告于2020年底發布,其中明确,人民币是我國的法定貨币,人民币現金是我國境内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同時,對各類主體提出要求——不得采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為解決以老年人群體為主的“數字鴻溝”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明确要求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不得拒收現金、強化支付市場監管。
央行在此背景下,意識到整治拒收現金工作具有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的特點,為力促上述方案落地,提出了“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的目标。
展開來說,一是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公衆合理、安全、順暢地使用現金;二是持續優化人民币設計水平,發揮其文化傳播功能;三是強化大額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四是支持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尊重公衆支付選擇權,鼓勵相關經營主體在保障現金收付渠道通暢的前提下,選擇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五是不斷完善現金服務基礎設施、提升現金服務水平。
公衆或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采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人民銀行将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
尊重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早在2018年,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年第10号)(以下簡稱“第10号公告”),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包括紙币和硬币)。同時鼓勵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近年來,非現金支付方式的廣泛應用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地域差異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消費者支付需求多種多樣,現金支付習慣和偏好仍然廣泛存在。近年來,流通領域人民币現金使用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群衆反映強烈。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被拒收人民币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第10号公告發布後,曾就整治拒收現金有關問題表達了上述立場。
同年,中國人民銀行藍田縣支行開出全國第一例“拒收現金”處罰告知書,西安市藍田縣轄内一影視基地景區在經營場所張貼景區消費不收取現金的誤導性違法宣傳内容,最終藍田縣支行給予該旅遊企業行政警告處罰,并責成其立即撤銷不當違法宣傳。
該旅遊企業之後通過其官方微博就“拒收現金”誤導性宣傳違法行為的整改情況,向舉報遊客進行了正式回複并且緻歉。同時,該旅遊企業負責人也因宣傳不當造成的違法行為和不良社會影響對廣大遊客和消費者深表歉意。
央行提醒,廣大經營主體應強化法治觀念、維護人民币法定地位,誠信經營、尊重公衆支付選擇權,共同打造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