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篇關文章特火,講的是自動擋車輛停車時,必須遵循一套嚴格的步驟來切換檔位和操作刹車,否則變速箱就容易壞掉。
這篇文章颠覆了大家多年的駕駛習慣,引得很多諾粉舉手求真相。我們也很吃驚——你說這手動擋起步有講究,這自動擋停車咋也變得有學問了呢?!
網傳“特别正确”的操作步驟
先來回顧一下網上熱傳的“99%的人都不知道的自動擋停車方法”:
之所以搞這麼複雜,因為作者覺得這樣可以讓手刹扛住車子的“溜坡力”,減輕變速箱P檔的壓力。
似乎有理有據,于是輕松地刷了很多司機的三觀。但汽車使用說明書上從來沒有這麼要求過,這是為什麼呢?
P擋的工作原理
下面,我們從變速箱工程師的視角幫大家揭開P檔的面紗吧,首先介紹一下自動變速箱的P檔(駐車檔)。
P檔有 “駐車棘爪”和“停車齒輪”兩個主要部件(後面簡稱“鈎子”和“齒輪”),鈎子挂住齒輪後,變速箱軸就鎖死了。
如果不拉手刹,光靠P擋鎖死,那麼所有的溜坡力都會扛在“鈎子”和“齒輪”上。但如果在N檔時就拉好手刹,再挂P檔,那麼扛事兒的就是手刹,而不是“鈎子”和“齒輪”了。那個網傳的複雜操作流程,其實就是教您如何做到這一點。
但真的有這個必要嗎?畢竟脫褲子放屁,也是一種放屁的方法啊!
所謂“正确”,實則“多慮”
其實在研發階段,汽車工程師們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些情況。在研發階段就把“鈎子”和“齒輪”設計得很強壯,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一般來說,P擋鎖止裝置足以應對20,000N左右的摧殘。
如果車停在平地,即便是被緩慢推拖滑,P擋鎖止裝置也能應付——此時的推力一般隻有10,000N左右。
“鈎子”和“齒輪”一般都采用低碳合金鋼,再在表面加工出淬硬層,在具有良好韌性的同時,也能夠增強耐磨能力。也就是說,“鈎子”和“齒輪”不僅耐磨,而且耐艹,足以輕松應對我們日常遇到的各種場景。
我們咨詢了變速箱巨頭德國采埃孚的資深研發工程師,他很無奈說,不僅自動變速箱設計時已做充分計算,研發和生産階段也做了很多嚴苛測試——比如把車隻挂P擋,停在很陡的斜坡上,找五個大胖子在車裡車震。這麼污的場景,變速箱都能輕松應對,那麼日常用車絕對也沒問題。
可惜像采埃孚這樣的公司,充滿了悶騷的工科男,心中滿懷真理,也不知向誰吐露,隻能任由汽配城級的“磚家”肆虐江湖。
停車闖動
細心的車主會發現,如果手刹沒有拉緊,挂入P檔後,松開腳刹車子會有闖動,讓人很不舒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鈎子”和“齒輪”的結構說起了
為了挂擋方便,“齒輪”凹槽的尺寸比“鈎子”大,兩者間有明顯間隙。當挂入P擋松開腳刹後,會因為“鈎子”還沒勾牢“齒壁”,變速箱軸還有很小的旋轉角度,此時車子會往地勢低的地方滑動。很快,“鈎子”和“齒壁”就碰上了,滑動停止,此時還由于整個傳動系統的彈性,車身會來回晃兩下。
這樣雖然對P檔機構有沖擊,但也屬于變速箱開發過程中必須考慮的情況,造成的靜态應力不會損壞變速箱。
起步摘P擋生澀
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也遇到過,想從P檔裡摘出來,有時會感覺費勁。
如前文所說,停車時由于重力原因,“鈎子”和“齒壁”緊緊貼合,要将“鈎子”拔出來,必然要克服兩者間的摩擦力。若是“鈎子”上吃的力越大,則摘P檔越費力。
這就是為什麼在坡道起步時,從P擋摘出來常常比較費勁的原因。
當然網上也流傳過針對起步的詳細操作步驟,當然也存在過于累贅的嫌疑。
不過需要說明一下,對于配備電子檔把的車輛,駕駛員就沒有這個感覺了,因為摘擋力是反饋不到檔把上的。
支招:坡上停車怎麼辦
日常情況下,我們一般都是在平路或緩坡上停車和起步,在這樣情況下,随便怎麼個步驟,自動變速箱都表示毫無壓力。但如果在陡坡上停車,如何操作才能改善舒适性,減小變速箱闖動呢?
圈養工程師給您支招,也提出個“特别正确”的方法:
其實精髓就一句話:先拉手刹,再挂P檔。
精心設計、用料精良的變速箱鎖止裝置并不需要您掏心掏肺沒命地伺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