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弄潮·暖評

弄潮·暖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4:54:29

弄潮·暖評(弄潮銳評)1

資料圖

針對《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網官公開的相關答複,引起了網友圍觀。教育部答複中,有理論,有數據;有禮貌,有态度;有彈性,有結果。歸納起來一句話——沒這個必要。

教育部的态度沒毛病。如果一定要找出點遺憾之處的話,則是沒直接告訴提案者,中小學生的負擔已經夠重了。這一點,網友在跟帖中給出了補充。這也是網友對教育部答複大都表示支持的原因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确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隻此一句,教育部就可以把這條提案給否了。但是教育部不厭其煩地從漢字三千多年的由繁趨簡曆史,一直講到文字不完全等同于文化,講到58.69%的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講到法律關系,用諄諄教誨之言,回複“拳拳之心”的義,也是有理、有利、有節的。

提案者動因,是認為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的規律性”“不利于文化傳承”。前面兩句自有一定的道理,後面這句,則頗有些上綱上線了。誠如網友所言,甲骨文最古遠,如果文字的古遠就是文化的傳統,那麼當下應該恢複的不是繁體字,而是甲骨文。這話極端了點,但正好可以對應簡化漢字不利于文化傳承、應該在全國中小學進行進行繁體字識讀的絕對化與極端化。

把文字完全等同于文化,這本身就是一種因為簡單理解的“害義”。拿到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廣大層面,就不是“文化傳承”了,而是标新立異。不是讓學生獲得更多,而是負擔更重。

繁體字自有漢字的藝術之美,不可否認。繁體字還在中國港台等地區廣泛使用,這在識讀的功能性上也具有相定的價值和意義。但全國範圍的中小學生課堂識讀,與有興趣的學生選擇性識讀,區别很大。如果興趣可以解決的識讀問題,一定要通過全國範圍的普讀來處理,反倒是一種違背教育規律的“棄簡就繁”。

一篇漢語言文學作品,用繁體字或者用簡體字,并不會産生意義的變化。同一篇文章,分别給讀不懂繁體字的,跟讀不懂簡體字的人閱讀,也沒有本質的區别。有的則是不同人群對于傳統文化的不同理解,再就是既讀得懂繁體字、又讀得了簡體字的一小部分人,莫名其妙的“精英”感、優越感。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狹隘理解所造成的。

現代閱讀終端,繁簡漢字之間的轉換,輕而易舉。有興趣的轉換了學學、看看,對漢字多了一種“見識”,值得提倡和鼓勵。中國的教育課堂越來越開放,人們有很多的機會接觸到繁體字閱讀與書寫,表明繁體字并沒有離我們相去甚遠,而文化依然在傳承。那種以為繁體字不搬進中小學課堂便不利于文化傳承的觀點,是标新立異的,也是杞人憂天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