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三,無痕在這裡給諸位拜年了:恭祝各位吉祥如意,虎年大吉!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俗稱“過年”。傳說,年是一種兇猛的獸,在每年除夕之夜出來禍害人間,為了驅趕“年獸”,人們貼對聯,燃爆竹,徹夜燈火來守歲,被稱之為“過年”。
院子裡的年味
春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源于歲首祭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曆史,故與春節相關的詩詞太多太多,但傳誦最廣的還是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放爆竹、貼春聯、喝屠蘇酒,這些過年的習俗至今仍流傳,足見中華文明之悠遠綿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華文化在時空的長河裡代代傳承。
無痕前年寫的對聯
“爆竹聲中一歲除”,為什麼我們現在熟知的鞭炮又稱“爆竹”?在火藥和造紙術沒有發明之前,人們用竹子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炸裂聲來驅鬼邪送瘟神,後逐漸演變為現在的“爆竹”。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時間是這個世上最公平的東西,不論貧富貴賤,不論老少男女,每個人的一年都是相同的一年,可每個人的一年卻又是那麼的不同。“春風送暖入屠蘇”,“屠蘇”一詞多解為屠蘇酒,也有極少數人認為該解成“茅屋”,這樣雖然很容易理解,但詩的意境全無。喝“屠蘇”酒避邪是古人過年的習俗之一,蘇轍《除日》中“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中的屠蘇就是屠蘇酒。年年我都是最後一個喝屠蘇酒(屠蘇酒是要按長幼順序依次飲的),明明我是家裡最小的,不知不覺也已七十多了。古詩,很多時候不能刻意地去翻譯,更多的是要去體會和感受。“春風送暖入屠蘇”洋溢着冬去春來的溫暖,春風是暖的,屠蘇酒是暖的,在送暖的春風中與家人共飲屠蘇酒的人更是暖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是古人在桃木上畫“神荼”和“郁壘”二神挂于門首,用來驅逐妖魔鬼怪的。至五代時期,人們在桃符上寫上吉利的聯語代替二神來辟邪祈福,這就是如今家家戶戶都張貼的春聯。早晨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千家萬戶,人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陽光溫暖,歲月靜好,未來可期,貼上紅紅的春聯祈願,願每個人的生活都一年更比一年好。
懷念生我養我的小山村,懷念那裡曾經的“年”
這首有聲音、有溫度、有味道、有光亮、有顔色的小詩,将春節的熱鬧、溫暖、明亮與喜氣盡收其中。讀這一首詩要調動一個人的聽覺、視覺、味覺以及感知覺等等,鐘嵘《詩品》裡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詩源于所感歸于所感,源于生活歸于生活。
王安石,江西撫州人,從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生用功讀書,努力工作,專心又專情,他想做的事都能夠百分百投入,據說讀書讀到顧不上洗臉洗澡,臉黑到别人以為他病了,結果隻是太髒了[笑哭]。至于他的變法功過,曆史自有定論。脫離政治,他也隻是坐看流雲,閑聽清風的隐士,“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雲間。臨溪放艇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