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最走心詩

蘇轼最走心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7:52:4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又叫“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因為一年當中這一天的月亮最是圓滿,因而又叫“團圓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谕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節日活動。中秋節在唐朝固定下來,據《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

《東京夢華錄》這樣描述宋人的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争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闾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骈阗,至于通曉。”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1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卷四裡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

從以上記載可知,中秋節在宋代正式形成并被發揚光大,成為隆重的節日。宋代文化繁榮,文人士大夫賞月飲酒,吟詩作對,十分風雅。在所有的中秋詠月作品中,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被譽為千古第一。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賞析這首詠月佳作。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2

題解:

這首詞的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熙甯九年,也就是1076年。此時蘇轼在密州,蘇轍在濟南,兄弟二人已經六年未曾見面。時值中秋,蘇轼在密州超然台賞月而大醉,寫了這首詞寄給弟弟子由。

“大醉”是詩人借醉酒遣懷,是寫詞的主要原因,“兼懷子由”因醉而思。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的私情,比起内憂邊患的國勢,屬于其次的倫理負荷。

“水調”是商調名,隋炀帝開鑿汴河時,自制歌曲《水調》,聲調悲涼。後被納入唐教坊曲,是長調的一種,有平、仄韻兩體,平韻體即以晁詞為正格,别名《隴頭泉》《多麗》等,相傳多麗本為歌妓名衍為詞牌名。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3

注釋:

1. 明月:化用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2. 今夕:《詩經唐風綢缪》:“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唐戴叔倫《二靈寺守歲》:“已悟化城非樂界,不知今夕是何年。”唐韋瓘托名牛僧孺《周秦行紀》載牛所作詩:“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3. 乘風:《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列子黃帝》:“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

4. 瓊樓玉宇:謂月宮。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二:“翟天師名乾祐……曾于江岸與弟子數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觀。’弟子中兩人見月規半天,瓊樓金阙滿焉。數息間不複見。”

5. “高處”句: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上遊月宮,将行,請上衣裘而往。及至月宮,寒凜特異,上不能禁。”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4

6. 起舞:指月中仙女起舞。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7. 何似:何如,意思是不如。

8. 轉朱閣:月光轉過紅色樓閣。

9. “不應”二句:謂月與人不應有仇,為何常在人分别的時候圓?司馬光《溫公續詩話》:“李長吉(唐代詩人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為奇絕無對。曼卿(宋石延年)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勍敵。”何事,為何。

10. “但願”二句:此意古人常用。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阙,隔千裡兮共明月。”唐代孟郊《古怨别》:“别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唐代許渾《懷江淮同志》:“唯應洞庭月,萬裡共婵娟。”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5

賞析:

上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首句即以仰望的姿勢,把目光投射到浩瀚無垠的夜空之中,并聚焦于一輪明月。

人類所見隻有一輪明月,李白在《把酒問月》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蘇轼看到的明月和李白看到的明月是同一輪明月,李白看到明月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這一問,蘇轼來作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兩個文學聖壇上的人物,穿越時光,舉着不同的酒杯,對着同樣的明月,隔空飲下。明月在青天,隻是天上又是何年何月呢?屈原《天問》說:“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看來人類自古就有探索宇宙的求知欲。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6

蘇轼對茫茫蒼穹更是充滿好奇,他看到明月,就想知道明月所在的地方是什麼時間,他仰天長問:“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蘇轼“大醉”寫的這首詞,這一問可謂酒後天真。蘇轼不但天真的問了,而且還想“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我欲”、“又恐”體現出作者矛盾的心理,這其實和蘇轼仕途坎坷有很大關系。他希望自己能夠成就“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又深知成就多大的事業必會同時成就更大的阻礙,寄寓了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暗藏作者對封建社會良好秩序構建的疑問,也就是所謂的公平是相對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所以蘇轼的早期作品中已經有了些許“歸隐”之意,1061年,他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弟弟蘇轍一路從京城開封護送哥哥到一百四十裡外的鄭州,蘇轼寫了一首詩給蘇轍,詩的最後幾句說:“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7

詩中充滿了離愁别緒,表達出兄弟二人“風雨對床”的深厚感情,并且告誡弟弟,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人間真情最是可貴。而在這首同樣給弟弟的中秋寄語中,蘇轼訴說了自己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而實則蘇轼以“出世”的心做了無數“入世”的事,這是一種反撥,是詩人借酒醉抒發真情實感的表達。

詩人雖然大醉,但未必真的要“起舞弄清影”,“起舞”的主語應是嫦娥這樣的月中仙女,她們在月宮翩翩起舞,過的是神仙日子,哪裡知道人間冷暖。詩人的意思是,還是要腳踏實地,過好人間的生活,不去“高處不勝寒”的地方,這樣理解,就前後語意貫通了。

下片“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下片把視線從空中明月落在人間朱閣,寫月光下詩人顧影自憐,思念弟弟的心情。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8

一個“轉”字,有時空流轉之感,随着月光普照大地,詩人收束目光,關照當下。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評說:“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無眠。以下愈轉愈深,自成妙谛”。

月光照在詩人身上,也照在詩人周圍的建築上,詩人思念弟弟無法入睡。他還是責怪月亮,為什麼自己和弟弟分别的日子,它還那麼明亮。月亮難道不知道自己在思念弟弟嗎,他們已經六年未見。詩人借月亮的陰晴圓缺襯托人間的離合悲歡,并感慨說:此事古難全 進而呼應了“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筆意酣暢淋漓,頓挫生情。

月缺月圓,本來就是大自然最普通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對于望月的人來說,月缺和月圓就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義。石曼卿詩雲“月如無恨月長圓”,其實隻是人類單方面對月亮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月亮并不知道。人類想當然認為月缺寓意有恨,無恨則應長圓。這隻不過是人類的一廂情願而已。王闿運《湘绮樓詞選》評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大開大阖之筆,他人所不能。”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9

詞人當然也是普通人,望月懷遠,因月寄情,他和大多數人一樣,把自己對弟弟的思念融入月色之中,見圓月轉有恨,并憤懑地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移情于月,“不應”與“何事”兩者抵消,緩解憤懑情緒。詞人情緒一瀉千裡,寫出了尾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這是詞人由感性轉入理性的情感升華,化憤懑而為曠達,釋放了情緒,寫出了中秋賞月的千古名句。

下片詞意跌宕起伏,但意脈自上片流轉而來,情感排空而下,筆力奇崛。雖然詩人和弟弟不能相見,但是無論他們在哪裡,舉頭望月,都是同一輪明月,都是同樣的清輝,都是同樣的思念,這才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内在含義,讀之搖曳有力,足以慰情。

上片借明月自喻人格清高,下片用圓月襯托離别情思。詩人全篇都以月貫穿,圍繞月亮這個中心意象,抒發人和月之間的情感寄托,以月傳情,一方面寫出了詩人在“出世”與“入世”、“退”與“進”、“仕”與“隐”之間抉擇上的徘徊心态。另一方面訴說對弟弟子由的想念。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卻處處關合人事,表現出天地自然與人間社會相契合的特點。

蘇轼最走心詩(蘇轼這首千古第一詠月詞)10

李澤厚在《美的曆程》中說:“蘇轼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隐的矛盾雙重心理發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蘇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隐’、‘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縱觀全詞,從虛處入筆,在實處感懷,尾句虛實結合,高遠浩蕩的格調,清冷澄明的意象,奇異瑰麗的筆墨,捕風追霧的妙想,排遣胸懷,讀之酣暢淋漓,不飲自醉。南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隐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這首千古明月第一詞,驚豔了歲月,溫柔了時光,寫盡兄弟之間的風雨對床之情,成為無數中國人熟讀會背的佳作。

您還知道哪些關于明月中秋的詩詞呢?歡迎評論區留墨點評。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