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家長和老師讨論,請關注!
魏書生說,大事不會做,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
魏老師說起來口若懸河,像說段子,可是仔細聽,話語裡充滿鞭策的義憤,使學生不能不執行。
孩子堕落是沒有底線的,直到荒廢學業,品質敗壞。教育要有所作為,必須有強硬的監管措施,将扭曲的生命置于規範的模子重塑。不過,孩子拒絕接受監管,執意滑行于惡習的軌道,老師又該怎麼辦呢?說到底,老師是沒有任何強制手段的。
魏書生有強大的個性和高尚的道德,形成難以抵禦的人格魅力,可即便如此,仍有堕落如一攤稀泥的孩子,怎麼也扶不起來,又能怎樣呢?拒絕接受寫兩千字的檢讨,以及一切懲罰,你又能怎樣呢?
一名複習生進入班級開始,不受大家歡迎,不受紀律約束,自由散漫,遲到講話,上課睡覺,啥事兒不幹,活活一個堕落者!
我嚴肅地說:“既然如此,何必複習?再不守規矩,回家去!”
很快,又發現,孩子在廁所抽煙。
我嚴肅地說:“再抽煙,為班費捐一百塊!抽煙是底層打工者的專利,你以為抽煙是高貴的派頭?”
我升級為憤怒,提高聲音:“除了你的母親,還有人喜歡你嗎?——既不讀書,又一身臭德性,你的母親喜歡你嗎?——睡得昏天黑地,高考無望,你喜歡自己嗎?”
我的嗓子漸漸吃力,憋得尖利。
孩子終于埋下頭,嗫嚅着不知說的什麼。
我壓抑着叫道:“我哪裡還有人樣?睡得像頭豬,不聽講,不做作業,一無所思,一無所事,行屍走肉!……又不服管理,又歪又惡,黑暗無比,哪像個人?……還沒有完,又抽煙,抽得渾身發臭!”
停下喘一會兒,聲音漸次高一格。孩子臉色大變,嘴唇顫抖,四肢發僵。
我輕輕地字斟句酌地發令:“抽煙一次捐一百塊,睡覺、不完成作業等,一次檢讨五百字,第二次一千……要麼乖乖受罰,要麼回家!”
“義憤”鮮明地體現以下特點:
一是滲透深沉的憐憫之愛,懷着純潔的責任感,不帶絲毫個人怨怒。反之,孩子隻要發現絲毫歧視或怨恨,就推拒老師,找到叛逆的理由。
二是以第一人稱“我”的方式表達義憤,使孩子不能不感到親切,洋溢堕落的痛苦,激勵孩子對自我的熱愛。哪怕是罵人的話,也必須接受,因為充滿自愛的激勵。否則,必然刺激孩子産生敵對情緒。
三是必須有嚴厲的懲罰。隻表達義憤,孩子一時受到震懾,很快又遺忘,必須趁機提出懲罰措施,使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
總之,義憤是愛的表達,而非惱恨;充滿愛的責任,而非嫌惡。
是義憤打開孩子的心靈之門,我們之間建立默契——默契還帶有強迫性,隻要我顯出嚴肅的神色,他就知道該服從,再也沒有僥幸掙脫約束的心理。當孩子接受我的人和教育時,激勵和鞭策是有效的,雖然我感到艱難,孩子更艱難。
我很清醒,改變态度容易,改變習慣難,戰勝學業困難尤其難。
但義憤帶來的成效顯著,分為以下層級:
首先是否定舊我,知恥而後勇,有了追求新我的要求,是态度和思想的改變。
孩子最大的變化是收斂忤逆的劍,不再胡辯亂扯,而是誠懇地承認錯誤。
接受懲罰,就證明有了自我激勵。第一次寫400字檢讨,不深刻,沒有觸及靈魂,于是重寫!
其次是行為有了較大變化,是切實的重塑自我。
晚上不偷玩手機,按時睡;白天有追求,積極學習,瞌睡就不光臨。可瞌睡仍壓迫時,自動站起上課,不受罰。遲到極少,作業艱難地完成,抽煙沒有發現。不該幹的,不幹了;該做的,必須做:這是了不起的進步,我充分肯定。
最後是追求自愛的信仰,重塑勤奮堅強等個性。
我親切地激勵:“隻有自己能拯救自己!熱愛自己吧!不讀書隻能被抛進底層,要改變命運就讀書!懶惰是痛苦,勤奮是快樂;懦弱是痛苦,堅強是快樂;虛度光陰是痛苦,充實生命是快樂:隻有改變才有快樂!”
勤奮堅強挑戰等個性,是幸福的堡壘呀!就算高考失敗,隻要擁有強大個性,未來也牢牢掌控在自我手裡。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