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下的數字貨币投資者越來越多,但用傳統的标準來看,目前數字貨币投資的體驗普遍存在不足 ,用戶隻是在利益刺激下選擇性忽視了。數字貨币投資生态若要進一步完善,如何降低操作門檻和獲取靠譜信息至關重要。
本文的主角MyToken是一款數字貨币投資服務工具,該産品以加密貨币行情業務為突破口,希望以此先聚集大批垂直用戶,繼而打通精準廣告、聚合交易等業務,打造數字貨币投資底層生态平台。
近日,鍊捕手專訪了MyToken創始人郭楠,他從用戶的需求分析、行為特征、架構邏輯等角度分享了MyToken的項目邏輯,值得借鑒。
采訪:王彥植
撰文:王彥植
編輯:龔荃宇
*轉載請留言
01
用戶思維
鍊捕手:您投身區塊鍊行業之前有怎樣的經曆?
郭楠:我算是互聯網的連續創業者,08年開始在電商領域創業,10年轉戰O2O行業,12年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這次創業持續了5年,獲得了阿裡3輪投資,最後在新三闆上市。
鍊捕手:為什麼選擇從「行情」切入區塊鍊領域?
郭楠:我們是從互聯網創業大潮經曆過來的,在進入區塊鍊後也首先會考慮從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切入,我們過往的經驗是一直在做C端産品,用戶體驗是我們所熟悉和擅長的。
區塊鍊裡用戶集中在五個地方:交易所、錢包、媒體、社區和行情。交易所離錢很近,我們認為安全等級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太适合我們那個時間點來創業;媒體和社交,這塊不是我們擅長的;和錢包相比,行情的使用頻次會高一些,符合我們做用戶産品的原則。
鍊捕手:最近代币市場的行情不穩定,尤其是經曆了一段熊市,對你們用戶數據有什麼影響?
郭楠:行情不好對用戶的活躍度确實有些影響,相比今年1月底,我們APP活躍度下降了10%~20%。但總體來說,低谷反而可以給團隊更多空間去研發産品,優化用戶體驗,對我們不一定是壞事。
鍊捕手:MyToken上的用戶畫像是怎樣的?
郭楠:早期币圈可以看到有兩類用戶。一類傾向于投資大币種,比如比特币、以太币;另一類傾向于組合投資,其中有的會相應配比一些小币種,有的會大量持有小币種,因為小币種在牛市的表現相當不錯。
我們看好基于智能合約的項目,認為這類Token有廣闊的商業前景和更長期的增長空間。這種長期投資對短期數據要求不那麼重要,因為交易量沒有那麼大,短期交易反而容易被莊家收割。在看好遠景的前提下,我們更強調币的廣度,容納盡可能多的數字貨币,來滿足用戶更多的選擇。我們的用戶也是偏向第二類組合投資的更多一些。
鍊捕手:您有沒有觀察到,用戶在APP上有哪些行為特征?
郭楠:從數據上看,每天早上的活躍度和打開率非常高,8、9點就占全天日活的60~70%。用戶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APP看一眼。我們的用戶平均一天裡會打開APP10~20次。目前用戶聚焦還是以行情闆塊為主,中期我們悄悄上線了币資産和币資料闆塊,也帶來不錯的用戶黏性。
鍊捕手:我們看到币資産闆塊是讓用戶手動輸入各處的資産,感覺體驗和功能都不算完善?
郭楠:目前币資産沒有做自動綁定的功能,因為早期開發力量不足,在産品體驗上也沒有完全想通怎麼去調和三種關系:從錢包讀取資産、從交易所讀取資産以及手動輸入,這三種關系交錯在一起需要很多處理,不太好協調,所以還是先以手動的方式,等到完全理順後再以一種合适的方式組合。
02
開放生态
鍊捕手:在白皮書看到下一步架構裡把您之前提到的媒體、社交、行情、交易、錢包都包含了,為什麼要做這種大而全的架構?
郭楠:其實這個架構下,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合作而非侵入,前面提到這五個場景是用戶聚集的切入點,當前行業還整個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所以有很多公司從不同角度切入,但凡是用戶聚集的地方,實際上都是或多或少有這些需求點。
我們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和流量,我們更傾向于把這些開放出去,做一個數字資産領域的底層生态平台,各種服務都可以嫁接到我們的生态上去為用戶提供服務。實際上白皮書上寫的是我們能夠預期到的一些用戶場景,還沒有對每個場景去做細緻的規劃,在業務真正啟動前,會再仔細結合具體情況去設計整體的機制。
鍊捕手:這種架構下,你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郭楠:我們會提供用戶及流量,如果合作夥伴有能力為我們的用戶去提供非常有價值的服務,他自然可以向用戶收費。我們與他們合作的過程中,可能會拿少量的平台過渡費用,其餘的都屬于他們,所以他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好産品服務用戶。他們做好服務用戶的部分,不用擔心獲取用戶的問題,成本會降低,最終達到雙赢的局面。
鍊捕手:這樣新的業務架構中,你們是需要發公鍊去實現嗎?
郭楠:我們目前還是會基于以太坊的底層網絡做一些開發,因為整個區塊鍊世界裡,以太坊的生态還是最成熟的。它最受诟病的是效率問題,我們看到以太坊團隊實際上在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引入POS機制、雷電網絡等。
我們自己的生态要建設起來還要有一定的時間周期,可以先看一下以太坊改進效率問題的進度。如果我們的生态逐步成熟,以太坊的網絡也優化好,就接着在以太坊上做開發。其次,我們也會考慮基于其生态逐漸成熟的公鍊去做開發,開發自有的公鍊不是最重要的選擇。目前公鍊底層技術的瓶頸至少在一年之内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
鍊捕手:在外界看來,已經有了大流量的情況下轉型交易所是你們變現的最好選擇,您怎麼看?
郭楠:我們肯定不會做交易所。很多人這樣猜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流量,但商業邏輯是錯的。我們的基礎業務是基于交易所的行情,如果我們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那大家可能都不會和我合作。我們業務規劃裡提到的交易,是指連接用戶和交易所,而非自己做交易所。
03
價值支撐
鍊捕手:具體到落地順序上,我們看到是說先做精準廣告,接着聚合交易、海外ICO平台、深度服務,還有UGC,為什麼這樣規劃?
郭楠:我們的用戶實際上都會是MyToken代币的投資者,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項目的穩步發展為我們的價值投資者帶來穩定增長的投資回報。
在項目的早期,我們的整個生态還沒能完善地建立,此時我們希望通過精準廣告、聚合交易這樣執行快、成本低的部分,來把獲取的利潤燃燒掉,從而支撐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等到整個生态建設完成後,我們的代币體系才會良好地運轉,完全體現它的價值。這和比特币的激勵邏輯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鍊捕手:你們做精準廣告時會篩選項目嗎?
郭楠:我們的廣告客戶主要是針對交易所和項目方。交易所部分我們已經有一些比較明确的想法,會從上線時間,交易量,社區支撐,代币種類等方面去做廣告的評估。
對于項目方,實際上比較難界定,我們會采用明确廣告标示的手段提示投資者。另一個方案是我們會引入一些評級合作夥伴,以及用戶評價機制。
鍊捕手:對于用戶來說門檻最低,應用最廣的UGC部分為什麼要放在最後?
郭楠:因為這部分還沒有完全設計好,代币體系确實是優質内容生産、激勵的好手段,但框架的設計是細緻的工作,牽涉到經濟激勵,一旦調節不好,可能會有大量投機和為了獲取經濟激勵而産生的垃圾信息,我們會不斷優化到框架成熟時再推出。
鍊捕手:所以你們會扶持一些内容生産商嗎?
郭楠:我們會做一些扶持,代币體系實際上也可以激勵好内容的生産。有人建議我們做币圈的今日頭條,但是現在我認為做這件事還不夠成熟,算法可以實現,但真正有價值的内容沒那麼多。所以在一定時間或者當某一個環境成熟時,我們才會考慮整個産品的打包推出,但原則上肯定會有大量的内容合作和資助。
鍊捕手:我們看到很多錢包工具計劃上線行情,會不會成為你們強力的競争對手?
郭楠:用戶聚集的地方自然有需求的滲透,這是很正常的事,但專業化的事一定需要較高的投入才能做好。之前說的五個流量入口都有很多競争者,包括我們做行情也是如此,我認為短期内大家都會聚焦于自己的基礎業務,并不會面臨太激烈的跨界競争,未來或許可能,但目前我不太傾向花精力去做這種預測。
鍊捕手:像您說的行情軟件競争也很多,您覺得MyToken目前還比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郭楠:首先,時間窗口和運氣非常關鍵。去年9月後,因為政策原因蟄伏但又沒有受到太多制約,所以吸收了一些早期用戶;其次,我們之前在互聯網的創業經驗和團隊的配合度很高,所以産品成熟度、設計、叠代速度快,能根據用戶數據反饋調整産品;而且,我們的定位更多放在新币種上,相當于第一款在移動端聚焦于這個領域的APP。
鍊捕手:現在MyToken算是一個中心化的平台嗎?和未來去中心化的規劃會沖突嗎?
郭楠:我們确實是一個中心化的平台,因為我們目前做的事沒有必要用去中心化的手段做,不會硬往上面套。去中心化目前來說沒辦法給我們已經做了的事情提供附加價值,隻會帶來研發成本和效率的低下,所以我們現在更适合用中心化做。往後發展的過程中,生态逐步搭建,去中心化也許能夠帶來更多的價值,讓我們要做的事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和目前的做法并不矛盾。
*本文是鍊捕手原創作品,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