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将迎來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的“立秋”,“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所以民間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會進行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雖然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但還是需要我們後輩銘記的。那麼今天我就來具體給大家分享一下,立秋這天要“吃4樣,做3事”,老傳統别忘,寓意吉祥美好。
"吃4樣"
立秋吃西瓜
在立秋這天,南方的一大傳統就是吃西瓜,稱為“啃秋”,有的地方也叫“咬秋”。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西瓜,既能解暑,又能防病,也意味着歡送炎夏,迎來金秋。常見的“咬秋”水果是西瓜、桃子、甜瓜等,甚至擴展到山芋、玉米等不同的農作物,實際上也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立秋吃肉
秋季為人體最适宜進補的季節,在立秋這一天,北京、河北一帶盛行“貼秋膘”的習俗。因為夏天比較炎熱,人們普遍沒有什麼食欲,體重容易偏低,到立秋這天當然要改善下生活,多吃點肉,把酷暑時消耗的能量補回來。其肉多烹制成紅燒肉、白切肉或炖雞、炖鴨,可謂都是實打實的“硬菜”。
立秋吃秋桃
在江南一帶地區,立秋有吃秋桃的習俗。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在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物,立秋吃桃寄寓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起來,等到除夕,再悄悄燒了,祈求下一年順順利利。
立秋吃“渣”
有些地區流行立秋吃“渣”,這個渣說的是豆腐渣,把豆渣入鍋加點碎菜葉合着煮成。豆腐渣是一種很好的清潔腸胃的食品,民間認為立秋這天吃豆腐渣,大人小孩一整個秋天都不會出現拉肚子等胃腸毛病,帶有一種祈求健康的寓意。
“做3事”
1、曬秋
曬秋是農民們立秋之後要做的事情之一,秋天的到來,也預示着新一季的豐收,老百姓會利用房前屋後的平台、房頂等空地,曬一曬收獲的農作物,這樣就能保存的很好,到冬天也不會發黴變質。其實曬秋不僅是曬糧食,還有把冬天需要的棉衣、棉被拿出來曬,借助秋天火辣的太陽來對它們進行殺菌消毒。
2、懸秤稱人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用來觀察夏季身體的變化,看瘦了多少。如果稱出來的結果是瘦了,自然是要補一補“貼秋膘”,比如吃點炖肉,為身體補充能量。立秋“稱人”既是為了檢驗孩子們一個夏天的成長情況,更是秋天開始“貼秋膘”的一個信号。
3、祭秋
在立秋這一天有祭祀土地神的習俗,始于漢代,具有很悠久的曆史,也稱秋社。因為秋日是豐收的季節,農民将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家中或者田間地頭擺上糕點、米飯、酒水、水果和香火,以求得土地神的庇佑,祈求五谷豐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