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葡萄石為什麼叫希望之石

葡萄石為什麼叫希望之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4:50:14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由于數周乃至數月沒有降水,歐洲許多地區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土地龜裂、河道幹涸的情況。一些古代的橋梁、沉船、石刻都紛紛露出水面,重見天日。在這些不期而至的重現古物中,數百年前的古老碑刻“饑餓之石”引發了網友們最多的關注與讨論。(據8月18日紅星新聞)

這塊石刻出現于捷克境内的易北河水道中,上面用德文刻寫着一句話:“ Wenn du mich siehst,dann weine ”(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

葡萄石為什麼叫希望之石(因歐洲幹旱重現人間)1

“饑餓之石”因歐洲幹旱重現人間

據了解,“饑餓之石”是中歐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水文地标。幹旱期間,這些石頭被人們嵌入河道之中,用來标記水位,并以此警告後世:如果水位再次下降到這一水平線,露出這塊“饑餓之石”,便意味着人們将再度忍受饑荒與苦難。

曆史上,這塊石頭曾多次露出水面。據研究人員查證:1900年之前,石頭上便刻錄了以下幾個發生過嚴重旱災的年份:1417、1616、1707、1746、1790、1800、1811、1830、1842、1868、1892和1893年。

不少研究氣候的專家認為,2022年歐洲所經曆的高溫酷暑,可以算是過去5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饑餓之石”因幹旱重現人間,這次,人們看到它是否會哭泣?有網友說,現在人類的發展水平與科技手段不一樣了,應對困難的辦法多,不一定會因“饑餓”而哭泣。

不管怎樣,這塊石頭的水文記錄,是前人對後人的告誡,露出水面,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告。無獨有偶,身處歐洲的西班牙因遇曆史性幹旱,5000年前“巨石陣”重見天日。

葡萄石為什麼叫希望之石(因歐洲幹旱重現人間)2

西班牙5000年前的“巨石陣”

因幹旱而露出水下物品的事,也正在長江流域呈現着。據報道,在持續幹旱之下,長江鄂州段水位突破157年最低,有700年曆史的“萬裡長江第一閣”觀音閣,在江心巨石上露出真容。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湖中的鞋山島全部露出水面,落星墩則較往年提前3個月露出全貌。

葡萄石為什麼叫希望之石(因歐洲幹旱重現人間)3

鄱陽湖鞋山島

如此“水落石出”,都是幹旱惹的禍。雖然目前學界對此次歐洲的極端幹旱成因仍未有準确的定論,但對其後果的評估是一緻的:高溫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災害,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所以,“饑餓之石”因幹旱重現人間,人類當思保護生态環境,當思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環球同此涼熱”,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就成了應有之義。

作為負責任的國家,中國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據報道,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

同時,中國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諸如,從向緬甸等國贈送太陽能戶用發電系統,到為莫桑比克援助氣象衛星,中國自2011年以來累計安排約12億元人民币用于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通過建設低碳示範區,援助設備等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物資,幫助有關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還為近120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約2000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性行動。“饑餓之石”上最早的可讀銘文日期是1616年,進入20世紀後,仍有人在為這樣的石碑添加“注腳”,德國易北河的一塊石碑上面,刻有這樣一句“Geht dieser Stein unter, wird das Leben wieder bunter”(“當這塊石頭沉沒,生活将再次變得豐富多彩”)。

換言之,石頭因幹旱而露出水面,也會因降水而再次沉沒,生活終将因人類的努力而變得美好。應對之道,就是牢固樹立共同體意識,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同保護地球這個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才不會辜負“饑餓之石”上的忠告。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