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農曆新年,吉利汽車的官方聲明卻接踵而至。繼不久前剛剛辟謠減持戴姆勒股票之後,又因為一則外媒捕風捉影的并購瑪莎拉蒂的傳聞而再度“辟謠”。
在汽車頭條APP記者得到的吉利官方回複中,吉利官方明确地對外媒的傳聞進行了澄清。“近日有意大利媒體報道,吉利有意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旗下的阿爾法·羅密歐與瑪莎拉蒂品牌,該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為澄清事實,避免虛假報道擴散,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特此公告:公司沒有計劃收購上述品牌,也沒有開展任何與此有關的商業接觸或洽談。公司當前工作重心是聚焦現有核心業務,進一步打基礎煉内功,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卓越的消費體驗。”
顯然,對于目前炙手可熱的網紅級品牌,近年來在海外并購方面頻頻出手的吉利,俨然成為了外媒各種小道消息關切的焦點。而無論是李書福抛出的“汽車行業告别單打獨鬥”,亦或是吉利對于沃爾沃、寶騰、路特斯和戴姆勒的接連動作,似乎也成為了外媒追炒吉利何時再度出手的“理由”。
李書福和吉利整合全球資源,合縱連橫提升吉利整體競争力的大戰略有目共睹,而之前也有外媒報道過其同FCA集團之前接觸的諸多細節。Automotive News就曾經報道稱,為擴張海外業務,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2017年年中曾與FCA進行商談,但由于雙方對菲亞特克萊斯勒未來的估值有不同看法,雙方并沒有就并購事宜達成一緻。
2017年5月,李書福曾經親赴意大利都靈,與FCA集團背後的阿涅利家族會面,阿涅利家族擁有FCA集團29%的股份和42%的投票權,菲克集團董事長、阿涅利家族的繼承人約翰·埃爾坎( John Elkann)參與了這次談論,但各方對外媒均表示這是一次普通的商業會面,是否具體涉及并購菲克集團的内容不知可否。
除了這次意大利都靈的會面之外,吉利和FCA的代表還曾經在英國倫敦進行過後續的談判,知情人士對外媒透露。吉利最初的報價是200億美元,這包括吉利購買阿涅利家族和其他股東的股票,從而達到71%的控股比例。随後,吉利将報價提升至220億美金,但是雙方仍然沒有達成一緻。
與此同時,阿爾法·羅密歐與瑪莎拉蒂品牌近年來表現不佳,在中國市場更是岌岌可危,這或許也成為了意大利媒體“舊事重提”的動因之一。
在日趨白熱化的中國車市競争中,阿爾法·羅密歐與瑪莎拉蒂品牌接連遭遇滑鐵盧,其中尤以阿爾法·羅密歐為甚,大幅降價都難掩中國市場敗局之窘境,經銷商渠道更是怨聲載道。而反觀吉利并購之後的沃爾沃,卻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内的全球市場有了很大的改觀。
2018年,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業務再創新高,達到642,253輛,較去年同期的571,577輛增長12.4%。這是沃爾沃汽車自1927年成立以來全球銷量首次突破60萬輛的記錄,也是沃爾沃汽車連續第五年創全球銷量記錄。
憑借着協同發展、規模化運營的理念,沃爾沃依托吉利集團在财務表現上也是可圈可點。數據顯示,其去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達到42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28.6%;第二季度營業額達到660億瑞典克朗,同比增長26.9%。但同期FCA在亞太地區淨收入同比下跌33%,至6.52億歐元;調整後息稅前利潤虧損9,800萬歐元。
事實證明,吉利集團有能力讓瀕臨破産的品牌扭虧為盈,并令其重歸賽道,這是意大利媒體和民衆所期望同樣在阿爾法·羅密歐與瑪莎拉蒂重演的“劇本”,而此時熱炒吉利和阿爾法·羅密歐與瑪莎拉蒂品牌接觸的消息,也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
但此時已經時過境遷,在與FCA談判無果之後,李書福和吉利憑借着娴熟的資本手法,迅速入股戴姆勒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并且憑借着股東的身份同戴姆勒在中國市場展開了合作。這使得其同FCA已經漸行漸遠。
去年10月,戴姆勒出行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集團(新業務)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将在華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根據雙方協議,該合資公司總部将設在杭州,雙方持股比例為50:50。計劃在中國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高端車型将包括但不限于梅賽德斯-奔馳品牌。
而無論也行業内的影響力,還是技術研發實力,FCA和戴姆勒自然是很難同日而語,另結新歡的吉利此時再度吃“回頭草”的概率顯然不大,而吉利的公告中也明白無誤地表示,公司沒有計劃收購上述品牌,也沒有開展任何與此有關的商業接觸或洽談。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的公告中還清晰地表達了目前公司的發展戰略,即“聚焦現有核心業務,進一步打基礎煉内功,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卓越的消費體驗。”這同李書福的元旦緻辭中所傳遞的想法如出一轍。
李書福在新年賀詞中斬釘截鐵地寫到,“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全部圍繞汽車工業而展開,汽車工業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核心産業,必須進一步集中精力做強做大,形成全球競争力。”這是2019年吉利一切工作的邏輯出發點。
而從這樣的邏輯研判,再度出手并購瑪莎拉蒂等品牌“不合時宜”。在旗下已經擁有沃爾沃、路特斯和寶騰、入股戴姆勒之後,如何消化這些并購和資本動作,如何在這些品牌之間形成“化學反應”,理應是李書福和吉利當下思考的重心,而不是再大費周章地“吃掉”新品牌。
不久之前,李書福和吉利剛剛實施了新一輪的路特斯複興計劃,彭博社報道稱,吉利拟提速路特斯品牌的複興,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或将投資至少15億英鎊加快路特斯品牌的發展。 而去年6月份,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CTO)馮擎峰成為路特斯集團首席執行官, 由吉利高管“接棒”路特斯,标志着吉利集團對于路特斯品牌全面輸血的開端。
而去年年底,吉利控股集團戰略入股寶騰後推出的首款新車寶騰X70在吉隆坡正式上市。批寶騰X70在吉利中國甯波春曉制造廠生産,之後将放到寶騰的馬來西亞丹絨馬林工廠進行本地化生産。丹絨馬林汽車工業城由寶騰于2000年建立,設計産能為100萬輛,則是吉利通過寶騰入局東南亞汽車市場戰局的落地。
“聚焦現有業務,苦練内功”是吉利2019年戰略的主線,這也是吉利官方辟謠并購瑪莎拉蒂傳遞出的邏輯鍊。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