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家央企都是世界500強嗎?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夏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98家央企都是世界500強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夏骅
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企高質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定型……6月17日上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傑明介紹,這十年是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國有企業發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顯著、布局結構優化最明顯的十年。最新數據顯示,進入世界500強的央企已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央企萬元産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
高質量增長
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标
從經濟發展的規模看,國有企業有力增強了我國經濟實力。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至2021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
從經濟發展的質量看,國有企業有力提升了高質量發展成色。近年來,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國企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引領和促進了相關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時還承擔了全國約80%的化解鋼鐵過剩産能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标,2021年中央企業萬元産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
從經濟開放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國有企業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持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目前中央企業擁有境外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個,資産總額近8萬億元。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鐵路等一批标志性的工程成功落地,高鐵、核電等一批高質量産品走出國門,有力帶動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共同走出去。
瘦身健體
2000多萬退休人員基本社會化管理
這十年來的國企改革,特别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有力破解一批體制機制障礙,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湧現出一批活力競相迸發、動力更加充沛的現代新國企。
據介紹,通過持續深化改革,一批企業浴火重生,一批企業加速成長。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21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在船舶、鋼鐵、能源、建築、水運、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競争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同時,先後有26組47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新組建、接收企業9家,中央企業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7家。國資系統深入開展瘦身健體,全面完成“僵屍企業”處置和特困企業治理,建立壓減長效機制,累計減少法人占總戶數的38.3%。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2萬多個各類公共服務機構、1500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基本完成分離移交,超過2000萬退休人員基本實現社會化管理,有力解決了長期以來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問題。
帶來的創新成果也碩果累累,據悉,十年來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台,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2021年底,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比2012年底增長53%,擁有兩院院士241名,約占全國院士總數的七分之一。
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中央企業聚焦自主可控,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填補多領域空白,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發動機、工業母機、能源電力等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同程度緩解。
強化監管
有效推動管資本與管黨建相結合
這十年來,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定型,有力維護了國有資産安全、防止了國有資産流失。國資委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動态完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把履行中央企業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産監管職責、負責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職責三項職責統一起來,切實增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能力。積極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據悉,全國省一級國資委集中統一監管平均比例超過了98%。
相關負責人表示,将牢牢把握國資委職責定位,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動态完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把全面履行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産監管職責和負責黨的建設的職責統一起來,有效推動管資本與管黨建相結合,履行出資人職責與履行國資監管職責相結合,黨内監督與出資人監督相結合,讓國資監管“長牙”、“帶電”。
并且,發揮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三化”監管優勢。加強專業化監管,探索創新有别于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的監管方式,完善規劃投資、考核分配等監管工作,強化産權管理、财務監管等基礎管理。推動形成國資監管大格局。持續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加快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建成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加強對下級政府國資監管工作的指導監督,進一步提升國資監管整體效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