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所謂的南京夏日祭,一首800年前的宋詞紅遍全網: 可堪回首?佛狸(bì lí)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一句佛狸下,竟然可以一語四關。
今天就說一說山東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這一句佛狸祠下是如何做到一語四關的。
佛狸說的是一種狐狸,也是北魏太武帝鮮卑族拓跋濤的小名。公元450年的時候,拓跋濤兵侵中原,完成了他所謂的夢想就是飲馬長江。然後在南京城的對面兒,長江北岸的瓜埠山上建了這個 佛狸祠。
700多年後,辛棄疾看到很多漢族百姓在佛狸祠跪倒求拜,感覺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于是就有了這句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詞句,暗諷世人忘卻曆史。這一語四關的前兩關,一關是這個佛狸指的是狐狸本身,這第二關,佛狸是一種動物,用來暗指所有侵略中原的異族侵略者。以上兩點是辛棄疾的本意,接下來要說一說網友們的另外兩關。
第三,就是這個佛狸祠,他在南京,所以這個諷刺就不言而喻了。最精妙的是第四關,就是佛狸的諧音,佛狸(bili)、佛狸這個諷刺你能聽得懂嗎?所以,從此之後,這個蒙古上單、bili下架會是某個平台的終身噩夢。
雖然這次夏日祭事件影響拙劣,但是看到網友們有如此高的古文造詣,我是萬分欽佩。有這樣的網友在,那些精日必不敢興風作浪。“佛狸祠下”也将作為一個典故永示後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