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22:23:10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們就開啟了超人模式,嬰兒時期,我們操心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當孩子進入到一歲、兩歲左右,我們身邊就會開始突然出現很多聲音:媽媽們,該給孩子做國學啟蒙、英語啟蒙、數學啟蒙、音樂啟蒙啦。朋友圈也開始出現各種牛娃,于是爸爸媽媽們開始進入到了初級的焦慮期——這些啟蒙怎麼做?

國學啟蒙、音樂啟蒙還算比較容易,給孩子們聽聽唱唱念念,好像也行。英語啟蒙的課程現在市面上也很泛濫,實在不行,把孩子寄托于機構,效果應該也不錯(當然,以上非作者提倡的優質啟蒙方法,我個人是提倡爸爸媽媽不要當甩手掌櫃,多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以後有機會我們詳細說)。數學啟蒙,這可怎麼做呢?也交給機構嗎?這無異于給媽媽們的财政金庫上又添一筆呀。金錢放一邊不說,效果如何呢?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1

或許關注數學啟蒙的媽媽們會了解到,市面上有很多以數學等邏輯思維為主線的教育機構,比如蒙氏早教,比如七田真,然而我個人認為,其實數學啟蒙完全是可以在家裡就做好初級基礎的

要做數學啟蒙,我們得先了解,數學啟蒙是什麼?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到底有多重要?在家啟蒙,具體怎麼做?

一、為什麼要做數學啟蒙?

有人說過:“所有學科,底層都是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其實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是由具體到抽象,由表象到規律的一個思維過程。數學基礎對于孩子的思維、邏輯、分析、思辨以及未來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極其重要。它是一種符号思維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2

它不僅僅關系到我們的成績,更是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爾蓋茨之所以成功,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他建立了多學科的基本範式,掌握了最核心的理論,而他強調:數學是一切的基礎。可見,數學對于我們有多重要。

二、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

在給孩子做任何一種啟蒙的時候,我們都要遵循幾大規律:

1、量的積累

2、小步慢跑

3、符合孩子的認知階段,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4、可視化、遊戲化、趣味化

數學更是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心态就是:孩子,你慢慢來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3

孩子所有認知的發展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求不得急不得,隻能用心培育,靜待花開。如果超越他的認知發展規律,給予過高的期望,最終隻能是父母孩子身心俱疲,乃至損害孩子的好奇心,和以後的長期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提出過孩子的認知發展四階段,分别為:感知運算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開始往後發展)。

三、數學啟蒙(0-2歲階段)的要點及遊戲推薦

0-2歲感知運算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這一階段的孩子,在數理邏輯上的表現是——逐漸發展出“客體恒存”的概念,乃至空間的感知。

1、客體恒存。最初孩子看到媽媽離開自己的視野,會大聲哭泣,因為他們會以為媽媽“永遠”不在。直到半歲以後,他們才逐漸建立了客體恒存的概念,知道媽媽隻是暫時不在,一會兒又會出現,也因此寶寶都特别喜歡躲貓貓的遊戲。

推薦遊戲:媽媽在初期的啟蒙上,多和孩子玩消失與再現的遊戲,已經足夠了。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4

2、空間感知。從學會爬開始,孩子逐漸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邊界,從而逐漸建立起空間感。你在他面前将一個東西藏到身後,他們會從最開始不知道物品去哪了,到逐漸知道去你藏的位置找,這說明他們已經開始具備初步的空間感。這一系列空間感知的發展,将為他們以後掌握立體幾何等空間數理打下基礎。

推薦遊戲:多和孩子玩尋找物品的遊戲,多陪孩子爬、鑽、跳、摸、滾,做這些大運動,都有利于孩子的空間感知。同時,孩子喜歡扔東西到地上,在這一階段,請不要粗暴地制止,因為他們隻是在感知物品與地面的空間關系。你可以為他們準備好不易摔壞的玩具,或者帶他們做其他這方面的遊戲來替代。

在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多說:“這是圓的,這是方的,這是三角形”……“這是大的這是小的”。在上下樓梯、搭積木或者做任何與數有關的遊戲的時候,家長可以一邊數1、2、3,不要求他們複述,隻是開始建立這樣一種數感概念。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5

3、因果概念。孩子從割裂地看待世界,到逐漸知道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我一推,前面的東西就會向下倒,這樣的邏輯,在他們做了很多次“實驗”以後,逐漸的建立起來。

四、數學啟蒙的書籍、繪本和課程推薦

1、數學啟蒙遊戲書

在寶寶不到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帶着她一起做這一套數學啟蒙遊戲書,她做得樂此不疲,這一套書以貼貼、畫畫為主,在遊戲中掌握數的概念,同時又鍛煉了精細動作,一舉多得。這套書從易到難,從2歲一直到5歲左右,建立在孩子的認知基礎之上,2歲的孩子可以開始區分顔色、形狀、大小、分類等等,是強烈推薦入手的一套書。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6

2、數學類桌遊

比如怪物廚房。它建立在“小怪物們到怪物廚房吃飯”這一場景的基礎上,讓孩子扮演怪物廚房的廚師,去點數,炒菜,在場景化遊戲中深化數的概念,同時又有角色扮演在裡面。适合3歲 的孩子學習和玩耍。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7

3、數學繪本

比如《一個國王沒有錢》這個系列的三本書。它非常有趣,用童趣的方式,用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講故事,把金錢的由來講得很清楚明白,還附有金錢、自制儲蓄罐的材料、标有價格的物品等材料來給孩子們做遊戲。個人認為它可以在孩子2歲前,當做普通繪本讀,2歲後可以做遊戲拓展。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8

4、蒙氏教具在家做

我個人買了一套蒙氏教具,同時購買的在線的蒙氏課程,自己學了以後,在家帶領孩子玩耍,從粉紅塔開始建立大小的概念,到百數闆,蒙氏教具确實不失為數學啟蒙最好教具之一。有精力的父母也可以入手一套,實在沒有精力的父母,也推薦去蒙氏早教進行啟蒙(但這一項不能替代自己在家日常的數理培養)。

該不該給孩子報數學思維課(為什麼我勸你不要給孩子報數學啟蒙課)9

說了這麼多,數學啟蒙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數數的遊戲也好、繪本也好、桌遊也好、課程也好,都需要我們花心思去實操,并且堅持去重複。在孩子初期,我們不期待他們能立馬學會很複雜的東西,一點一點,培養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慢慢地掌握。快樂,和高質量相伴的親子時光,真的是孩子高效學習的前提。

同時,數學啟蒙也不能孤立而存在,任何啟蒙都不能。我們在念童謠的時候,有音樂節奏在,我們在做空間遊戲的時候,有觸覺的發展……我們不能把任何一個啟蒙做為獨立的項目去做,既累且割裂。

花在孩子前期的功夫,我們也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但這樣的堅持和辛苦是有意義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做長期主義者,在育兒中更加如是。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希望大家都做好好學習的父母,我們一起抱團前行~


讓愛流淌,讓心發聲。我是果果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