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密碼、指紋和刷臉等支付方式後,又一項新型支付方式被解鎖。
10月14日,記者注意到“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已悄悄上線,開發者為騰訊旗下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介紹語為“你的手掌就代表着你”。進入小程序後,頁面會提示“未開通微信刷掌支付,請在刷掌設備上開通”。
據悉,微信支付此前已在深圳部分商家接入刷掌支付設備進行測試,用戶隻需将手掌懸停在驗證設備的掃描區,即可通過刷掌支付訂單。
據騰訊注冊的相關專利項目摘要顯示,刷掌設備包含至少一個攝像頭,用于掃描身份信息,包括二維碼信息、掌紋信息以及掌紋靜脈信息等。今年8月,微信申請刷掌支付相關商标,包括“微信刷掌”“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務”“WePalm”。
早在2021年8月便有消息稱,微信正在内測“刷掌支付”。彼時,騰訊方面對外回應稱,刷掌支付僅為微信内部技術預研,未開啟測試,也無應用計劃。
對于微信上線的刷掌支付,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對刷臉支付有兩大便利性,一是在疫情期間不用摘下口罩,另外就是能夠和手勢等主觀因素相結合,或許可以更加容易讓用戶接受。
“但它仍然是在生物識别的範圍内,後續的普及也需要面臨和刷臉支付推廣相同的問題。比如機具的推廣和布設,再比如用戶的使用習慣的改變等等。”王蓬博說。
實際上,“微信上線刷掌支付”消息一出便迅速搶占社交平台的熱搜榜,引起社會熱議。
“安全性會不會不如指紋支付呢?”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問,“此前推出的刷臉支付就已經涉及到太多生物識别,現在掌紋、指紋的信息全部都被識别,萬一今後這些數據都被洩露了怎麼辦?”
記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持有類似觀點的網友不在少數。随着支付方式快速創新,逐漸多元化,在給消費者帶來支付便利的同時,亦給用戶個人隐私安全和資金安全帶來挑戰。
對此,王蓬博認為,在每一輪技術進步後,都會帶動支付介質和鑒權手段發生改動。從生物識别技術本身看,是技術進步後社會對底層支付系統進化的相應需求。同時,生物識别技術從介質層面看有不易遺忘,随身攜帶、不易僞造等特征。從鑒權角度看,則在信息不被洩露亂用的前提下,更加安全和方便,擁有更好的便捷性和高識别率等特征。因此,生物識别技術确實是支付介質随着科技進步而變化的未來趨勢之一,并且不可逆。
對于外界對新興支付方式涉及到的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疑問,王蓬博認為,實際上近些年監管層一直在加強對數據保護的治理,以及機構對個人信息獲取的監管。比如在2021年頒布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就進一步明确了消費者個人信息為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對金融消費者信息的合理收集、保存和使用做出明确規定。
轉自:經濟觀察報
來源:大衆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