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9 00:48:55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知識精講:一、要點梳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初中語文專題講練)1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一些知識點

知識精講:

一、要點梳理

文意理解題是文言文閱讀中必然要涉及到的題型。文意理解,就是在理解詞義、句義後,着眼于全篇,綜合運用所把握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對文言文進行全面的通讀、理解,能夠初步概括其内容,體味感情基調,篩選捕捉信息等,從而對全文内容有一個總體把握。

從形式上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

從内容上看,主要有:

1.根據要求篩選文中信息并加以概括;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感情或概括文章主旨;

4.分析文章寫作特點,賞析文章手法等;

5.拟寫從文中獲得的啟發或感悟,表達觀點等。

二、方法點撥

(一)概括文意、篩選内容

初中階段對文言文閱讀中“篩選文中信息”的考查,一般側重于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尋、篩選和提取信息。答題時,學生要精讀文章,初步篩選,明确方向,仔細分辨,識别障礙,最終找出原句或關鍵語句。

例1:下列選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樣的特點?從段中哪些描寫句可以看出來?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選段)

答:這段表現出狼狡猾的特點。從“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可以看出來。

例2:陳勝領導的起義得到了衆人的擁護,【乙】(《陳涉世家》)文中徒屬對陳勝做出了____________的承諾,受苦大衆也以____________的行動支持陳勝。起義的隊伍迅速____________,起義軍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而秦朝的軍隊人心渙散,節節敗退,這正如【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所說: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第③空用自己的話回答,其他三空用原文回答)

答:這兩篇課内的文言文,我們根據内容梳理即可得到答案,即①敬受命;②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③發展壯大;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概括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情感、發表觀點

解答這類問題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也可根據文章的類型來概括,寫人的文章中心側重于人物的性格品質;寫事和寓言類的文章側重說理;寫景狀物的文章旨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借景喻理。

例如:閱讀《傷仲永》,回答下列問題。

(1)一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本文,你受到什麼啟發?)文中什麼地方集中體現了這個道理?

答:一個人即使再有天賦,如果不加強後天學習,也會變得平庸無奇;天賦較差的,如果不學習,結果更是不堪設想。作者說明了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系,強調了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文章第三段議論集中體現了這個道理(作者觀點)。

(2)有人說:學習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一個人天賦的高低,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答: 不同意。一個人學習的好壞與他的天賦有關,更與一個人所受的後天教育及自身學習有關。隻憑借天賦,不加強後天學習,将會成為平庸之人。

(三)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關于人物形象分析類的文意理解題,需要在理解文章大緻意思後,根據人物的言行、其他人物評價,以及故事情節和文章主旨,分析總結出符合人物性格或品質的形容詞。

例如:範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麼依據?請結合下列材料用自己的話簡答。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給,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谪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答:從文中“每以天下為己任(年輕時,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做官後,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論天下事,不顧自身利益。)”、“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以此話鼓勵自己))”可以看出範仲淹是一個胸有大志、關心(熱愛)國家的人。

(四)鑒賞評析文章

解答文言文的賞析題,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礎上,結合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句段作用等方面,把切題的答案概括出來。答題方法與現代文閱讀的賞析題基本一緻。

例1:《嶽陽樓記》中“文章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請簡述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麼?”

答: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強調為人要有寬闊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表現作者的曠達胸懷及政治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例2:《曹刿論戰》中“曹刿見莊公前插入一段曹刿與鄉人的對白,有什麼作用?”

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礎上,需要從内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分析,答案為“既寫出曹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意識,又為後文的君臣兩段對白做鋪墊。”

例3:請從内容或形式上對《出師表》作簡要評析。

答:《出師表》一文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諸葛亮的一片忠心(結合文章内容),文章結構清晰,語言樸素,情感真摯,中心明确(從形式來看)。

考點:把握文段的細節;分析、評價相關人物;理解作者情感及文章主旨;發表觀點;賞析文章重要語句。

重難點:談觀點、看法、啟示;賞析題。

易錯點:文章内容理解錯誤;體會文章中心、作者情感有偏差;不能全面準确賞析句段。

題模一:内容理解題

例1.1.1 閱讀下列文言文選段,回答問題。

孟子謂萬幸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上論古之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上友也。”

(選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請根據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結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結交古人;結交古人要論世知人。

【解析】 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是講要結交天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上論古之人”是講天下善士“未足”,結交古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上友也”是講結交古人要論世知人。

【譯文】

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這就是上溯曆史與古人交朋友。”

例1.1.2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2-13題。(4分)

孟子謂萬幸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上論古之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上友也。”(選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是以論其世也,是上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請根據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要讨論他們所處的時代(以了解他們的為人),這就是和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2分)

(2)結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結交古人;結交古人要論世知人。(2分)

【解析】

【參考譯文】

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這就是上溯曆史與古人交朋友。”

(1)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确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删”“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将翻譯過來的内容進行适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

是以:因此,所以;論:讨論;是:這.句子翻譯為:所以要讨論他們所處的時代(以了解他們的為人),這就是和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2)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是講要結交天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上論古之人”是講天下善士“未足”,結交古人;“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上友也”是講結交古人要論世知人。

題模二:把握中心題

例1.2.1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小石潭記(節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文章通過描寫小石潭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遊覽小石潭,觸景生情,由樂轉悲,表現被貶後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解析】 此題考查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小石潭記記叙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于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例1.2.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問題。

小石潭記(節選)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加點詞語。

(1)潭中魚百許頭( )

(2)以其境過( )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對遊魚進行了描寫,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過描寫小石潭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大約;(2)凄清。

2.(1)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3.表現出潭水的清澈(或襯托、側面描寫),表現出作者愉悅的心情。

4.作者遊覽小石潭,觸景生情,由樂轉悲,表現被貶後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

2.此題考查翻譯能力,翻譯文言文語句是考查文言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較多,做這類題是應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關鍵詞語要翻譯準确,力求做到“信”“達”“雅”;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點,翻譯時還原成現代漢語語序;要注意語句整體的通順完整。

3.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對潭中遊魚的刻畫雖隻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确地寫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遊魚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寫潭中遊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隻說魚“空遊無所依”,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回答時圍繞“水清”回答即可。

4.此題考查對文本内容的理解,小石潭記記叙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而遭遇相同,此刻過于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題模三:人物形象分析題

例1.3.1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李侍郎①绂②,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赀③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繹,無不成誦。偶入城市,街衢④鋪店名号,皆默識之。後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⑤,公皆讀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節選自《嘯亭雜錄》)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資”,錢财。④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大路。⑤《永樂大典》: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式文獻集。

(1)結合全文,舉例說說李绂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绂是一個:天性聰慧、勤奮好學的人。“無不成誦”“皆默識之”“無不立對”,體現了他的聰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體現了他的勤奮好學。

【解析】 此題考查評價人物形象。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文中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并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方面進行概括。“無不成誦”“皆默識之”“無不立對”,體現了他的聰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體現了他的勤奮好學。所以,李绂是一個天性聰慧、勤奮好學的人。

【譯文】

侍郎李绂,生性聰明。年幼時家裡窮,無錢買書,于是就到鄰居家去借。每次翻閱書籍,推演内容,書裡的内容沒有背誦不過的。有時偶爾進到城裡,街道兩邊店鋪的名字,都要默默地識記住。後來官至翰林,書庫中原來的藏書有《永樂大典》,他都讀過了。他的同僚選取書架上所用的書籍,任意抽取一本來難為他,沒有不立刻對答上的,衆人都感到很吃驚。

例1.3.2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李侍郎绂,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繹,無不成誦.偶入城市,街衢鋪店名号,皆默識之。後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節選自《嘯亭雜錄》)

【注釋】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資”,錢财.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大路.《永樂大典》: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式文獻集.全書有22937卷,11095冊.

(1)13.解釋文中劃線詞的含義.

時家貧 少:________________

②無不立 對:________________

(2)14.請将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5.結合全文,舉例說說李绂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3.①年幼;②回答。

(2)14.書庫中原來的藏書有《永樂大典》,他都讀過了。

(3)15.李撥是一個:天性聰慧、勤奮好學的人。“無不成誦”“皆默識之”“無不立對”,體現了他的聰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體現了他的勤奮好學。

【解析】 (1)13.此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為:年幼時家裡窮。少:年幼;②句意為:沒有不立刻對答上的.對:回答。

(2)14.此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删”、“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

句中重點詞語有:“皆”,都.句意為:書庫中原來的藏書有《永樂大典》,他都讀過了。

(3)15.此題考查評價人物形象。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文中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并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方面進行概括。“無不成誦”“皆默識之”“無不立對”,體現了 他的聰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體現了他的勤奮好學。所以:李撥是一個:天性聰慧、勤奮好學的人。

【參考譯文】

侍郎李绂,生性聰明。年幼時家裡窮,無錢買書,于是就到鄰居家去借。每次翻閱書籍,推演内容,書裡的内容沒有背誦不過的。有時偶爾進到城裡,街道兩邊店鋪的名字,都要默默地識記住。後來官至翰林,書庫中原來的藏書有《永樂大典》,他都讀過了。他的同僚選取書架上所用的書籍,任意抽取一本來難為他,沒有不立刻對答上的,衆人都感到很吃驚。

題模四:開放性試題

例1.4.1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農夫耕田

農夫耕于田,數息而後一鋤。行者①見而笑曰:“甚矣,農之惰也!數息而後一鋤,此田終月不成!”農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數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③,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④于田。謂農夫曰:“今而後知耕之難也。”農夫曰:“非耕難,乃子之術誤也!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行者服而退。

(選自《渾然子》)

[注]①行者:過路人。②所以:用什麼方法。③移時:不多時。④仆:倒下。

(1)兵貴神速,追求速度也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方式,但有很多事情卻不是追求速度所能完成的,請結合本文談談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我們如何做才能理性把握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欲速則不達,做事不能隻講究速度,應遵循相應的規律和原則,否則會适得其反。

【解析】 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度和廣度,為開放性試題,聯系文本主旨“欲速則不達也”以及自己關于“速度”的感受作答即可,注意寫出自己對生活、人生的感悟更好。

【譯文】

農夫耕田

有個農民在田裡耕種,他喘幾口氣才揮一下鋤頭。有個過路人看見了,說:“你這個農夫真是太懶了!你喘幾口氣才揮一下鋤頭,這樣一個月也幹不完。”農夫說:“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耕地,你可以向我示範耕地的方法嗎?”過路人脫下衣服走到田裡,喘一口氣連揮幾下鋤頭,每鋤一下都用盡全身的力氣。還沒過多少時間,他的力氣用完了,汗如雨下,氣喘籲籲的樣子,連聲音都發不出了,将要倒在田裡,他對農夫說:“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難。”農夫說:“困難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錯了!人處理事情也是這樣,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達不到目的。”過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