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月7日電 近日,全國第二批23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在京公布,湖南省株洲市攸縣“門前三小”做法在全國數百個候選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湖南省在此次案例遴選過程中唯一入選的案例。攸縣縣委書記康月林在案例發布會上作代表發言時表示,下一步将繼續加大“門前三小”建設力度,力争3年内建成“門前三小”1000個。
攸縣是湖南勞務輸出大縣,鄉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較多。據康月林介紹,“門前三小”起源于攸縣譚家垅村高橋屋場,雛形是一個農家書屋。10多年前,從大學退休的老教授夏昭炎和老伴回到老家譚家垅村,發現村裡物質條件好了,但是缺少文化生活,特别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心需求比較強烈。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夏昭炎修整祖宅,從一開始成立書屋帶領孩子們閱讀,到開設百姓課堂給村民講授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再到組織村民成立文體隊,把水泥坪當“鄉間舞台”,推廣保健知識。以夏昭炎夫婦的“高橋經驗”為藍本,攸縣縣委縣政府2017年鋪開在農村百姓家門口建設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的“門前三小”工程。
圖為湖南省攸縣譚家垅村“門前三小”
為了激發群衆積極性,攸縣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推進這一工程,按照群衆自行建設、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原則,縣委縣政府采取以獎代撥的方式配送相關設備,并鼓勵老百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家族祠堂、閑置民房、舊村部、空置學校等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條件不成熟的地區可先期建設“一小”或“二小”。
記者發現,攸縣出台的相關方案隻提到“三小”的場地标準——覆蓋人口不少于300人,小廣場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小書屋和小講堂面積均不少于20平方米,周邊老百姓步行至“三小”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至于籌資、選址、築坪、選人、定房屋等工作,則由老百姓自己來做。
建好怎麼用?為了使“門前三小”更好地發揮作用,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本土鄉賢成為“門前三小”的管理志願者。申報過程中,除場地需要達标外,“門前三小”還必須明确至少有一位當地鄉賢來帶領和組織。從具體實踐來看,鄉賢能通過“門前三小”發揮作用,“門前三小”還可培育新鄉賢。
為什麼需要充分發揮群衆的力量?康月林表示,“門前三小”建設是一項點多面廣、工作量大、投資較多、後續管理任務較重的複雜工程,政府主導模式顯然不适用,必須緊緊依靠群衆、廣泛發動群衆、充分激活群衆,最大限度釋放基層自治的能量。
對于政府在“門前三小”工程中承擔的角色,康月林認為:一是當好“領導者”,确保“門前三小”是黨的陣地,是黨風帶民風的平台,是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載體;二是當好“策劃者”,整體工作由各部門分工協作,如設計統一的徽标、制定規範的申報程序等,在“門前三小”各具特色的基礎上,整體上風格統一;三是當好“服務者”,對于老百姓提出的“服務申請”,相關部門會根據有關規章制度把服務送到位,如送音響、送黨課、送電影、送義診等。攸縣還推出了“菜單式”服務,群衆需要什麼活動,“點什麼就送什麼”。
圖為湖南省攸縣文化館送非遺現場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志雄認為,鄉村文化繁榮和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内容之一。“門前三小”有效破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在哪建、誰來建、怎麼用、如何管等問題,促進了鄉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杜志雄強調,攸縣“門前三小”建設堅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力求“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嚴禁大搞拆建,發揮鄉賢作用,防止“重建輕管”,這些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下一步,攸縣将繼續加大‘門前三小’建設力度,加大縣财政以獎代撥力度,進一步對接農業農村項目,積極發動群衆自願捐款、愛心企業和人士捐助,力争3年内建成‘門前三小’1000個。”康月林說。(劉芳 陳宇箫 趙珊珊 王萌)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