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東各市城市建設排名

廣東各市城市建設排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20:19:28

廣東各市城市建設排名(廣州人口發展面臨的三個挑戰)1

天河城廣場内的電玩店裡,幾乎每個遊戲座位都被玩家占滿。 南方日報記者 梁钜聰 攝

時至3月下旬,全國主要城市2021年人口數據基本發布完畢。結合全國各地的數據再看廣州2021年創下的近20年來人口增量新低,引發各界更深的思考。

一方面,2021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1881.06萬人,相比2020年底增長約7萬人,增速比往年明顯下降,增長動力愈發不足。

另一方面,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廣州人口密度2512人/平方公裡,遠低于深圳8791人/平方公裡,甚至比東莞和廈門還低;廣州規劃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2100萬人,“十四五”期間還有增長空間。

應如何看待廣州的人口增長和人口密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認為,一線城市的人口紅利觀,應當随着城市發展而轉變。

廣州人口發展正面臨着三個挑戰。

●南方日報記者 蘇力

挑戰一▶▷流動人口在增長大城市人口增速下降

第一個挑戰,是人口增速下滑的現實。

目前,已經有20個省份發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數據。從中可以看出來,廣州人口增量下降的背後,有一個一二線重點城市和經濟強省常住人口增速普遍減緩的大趨勢。

北京和上海在近年城市功能疏解推動下,2021年常住人口前者減少0.7萬人,後者僅增2.33萬人。在24個“萬億GDP城市”中,常住人口淨增在20萬人以上的,隻有杭州和成都,15萬人以上的隻有青島和長沙。廣東2017年至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均超過170萬人,2021年隻有60萬人。江蘇2021年甚至出現負增長。深圳數據尚未公布,但根據廣東省數據可以預計,其增長幅度不會太高。

梳理一二線重點城市和經濟強省過去幾年的常住人口數據,還可以發現增速普遍已緩慢下降多年。

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布《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要促進超大特大城市優化發展,疏解非核心功能。下一步,那種一座大城市一年内大增四五十萬人口的情形或将越來越少。

人都去哪裡了呢?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珠三角外省流入人口中有大約10%來自湖北。而在2021年,湖北人口增量近55萬,創下了20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研究發現,從2010年開始至今,東部地區産業轉移以及中部地區崛起,吸引了部分省際遷移人口向中西部地區回流。沿海省市人口流入占比持續下降,中西部省市人口流入占比陸續上升。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看來,外來務工人員的回遷可能是廣東流入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預計廣東大概率還将持續面對流入人口縮水,并且是在反複中流失。

然而,大城市人口增速下降,全國流動人口卻在增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國流動人口規模達到3.76億人,其中跨省流動有1.2億,跟2010年相比,流動人口增長了70%。

有的研究者認為,一二線重點城市人口紅利向三四線城市轉移的趨勢正在形成。

挑戰二▶▷“新基建 都市圈”如何打造新人口引力

第二個挑戰是,一線城市是否還有人口紅利?

陸銘在《大國大城》一書中指出,新人口紅利在都市圈。他提出,要深刻理解城市化、都市圈和大城市發展對于提高勞動生産率的積極作用。即使經濟資源不斷向少數地區集中,隻要這一過程不斷提高勞動生産率,創造更多的就業和收入,其收益能夠超過經濟集聚中伴生的生産要素價格(如地價和房價)上漲等問題,則勞動力仍然會向大都市圈和大城市流動。于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減少與戶籍制度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分割和公共服務不均等,就能夠促進勞動力流動,釋放勞動生産率增長的潛力,改變當前城市化落後于工業化進程的局面。

事實上,全球發達國家對于城市的定義更看重都市圈概念,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緊密連接周圍的發展地帶,在經濟意義上連成一片。

在國内,不論是國家、省、市的“十四五”規劃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市圈均是發展重點。

2020年11月《求是》雜志發表的署名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幹重大問題》也指出,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

“廣佛之間的珠江比黃浦江窄,大城市發展規劃應适應都市圈形态。”陸銘說,上海2021年常住人口2487萬人,廣州和佛山的人口加在一起達到2818萬人,已經超過了上海。廣州和佛山2035遠景目标綱要中,兩個城市的目标相加要達到2850萬人,現在數據說明,兩市人口目标甚至可能提前實現。

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都市圈疊加新基建,還能破解城市發展馬太效應明顯、大城市人口與交通負擔過重、老城市新動能不足等大城市病。

他表示,未來将以數字化驅動城市,以都市圈為單位,實現城市的轉型升級。具體邏輯是目前産業将被數字化重新洗牌,數字技術會催化出新型産業,傳統産業将會被賦予新動能,同時城市群中各大中城市基礎設施實施數字化升級,城市群和都市圈将受益于規劃等引導措施,逐漸完成産業的地理化分工,實現城市群内共同發展。新基建與城市群、都市圈相互作用、相互協同,為中國城市的發展開創新的模式。

挑戰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如何深挖存量人口紅利

第三個挑戰是,當前存量人口的潛在紅利如何深挖?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強調“實施好擴大内需戰略,增強發展内生動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明确提出,要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這一擴大内需的最大潛力。

對此,陸銘認為,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巨大,激活存量人口潛力,将在擴大内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他看來,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重要抓手。目前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人們的理解局限在商貿領域。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僅是免稅區和國際商圈。實際上,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裡,國際商圈的建設和傳統消費品的商貿僅僅是一小部分。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服務消費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要更加強調基于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和人口流量,特别是國内、國際人口流量帶來的服務消費。這就要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更多地利用自己在文化、演藝、設計和會展,城市老街區和老建築帶有的文化底蘊,當然還包括旅遊和餐飲,以這些内容為基礎形成強大的城市軟實力。用城市軟實力來拉動城市的服務消費,再進一步延伸到商貿領域的消費。

廣州也具備這樣的基礎。常住人口增量下降,并不意味着人口質量降低。2021年末,廣州戶籍人口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11.53萬人,比2020年末增長了26.42萬人。其中,自然增長人口僅有6.25萬,其餘的20萬都來自于戶籍遷入。

戶籍遷入的人口往往都是廣州建設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是産業升級的結果。“十三五”期間,廣州形成了6個産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對于技工人才需求旺盛的番禺區,2021年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增量均居廣州之首;對于高科技人才需求旺盛的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2021年戶籍人口增長均位居前列。

可見和GDP類似,人口問題同樣不能隻看總量,内部結構同樣需要關注。從年齡構成看,廣州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達到74.72%,遠超全國63.35%的平均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近日發布的2021年度賬單或可管中窺豹:2021年深圳共有41779名職工将公積金遷移到其他城市,遷往上海的最多,達到8239人,遷往廣州的第二多,達到7300人,且遠超過從廣州遷到深圳的人數(3939人)。上海和廣州等城市在某些層面同樣能對深圳人才展開虹吸效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