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琏奇出生在玉成鄉白鶴溝村一個貧窮的家庭,自幼喜讀詩書,家中又無力供其上學,苦于白鶴溝沒有私塾,父親就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到附近朱家古廟去玩耍。廟裡的碑上刻有許多碑文,李琏奇不認識,就向廟裡的老和尚請教。老和尚很喜歡這個懂禮貌又好學的孩子,就收為徒弟,白天教其習字讀書,早晚讓李琏奇幫着打掃廟裡的衛生,權當抵扣學費和中午的齋飯錢。幾年後,老和尚外出雲遊,怕耽誤了李琏奇求功名的大事,于是就托人将李琏奇送到簡州府鳳山書院學習。十年寒窗苦,終于迎來了進京趕考的機會,李琏奇不負衆望一舉中了進士,應召做了鹹安宮教習,成為了鹹豐皇帝幼年的老師,并一度官至江西大庾縣令,口碑甚好。而老和尚則雲遊四方,不知所蹤。
一、不尋常的趕考之路
李琏奇即将赴京趕考,全家人早早為他打點行裝,忙至三更時分,關在雞籠裡的母雞突然将頭伸出籠外,朝着秀才溝的方向“喔喔喔”學起了公雞打鳴。不叫則已,一叫惹得一溝的雞都跟着叫了起來。在農村,母雞打鳴是不祥之兆,李琏奇想提刀把母雞殺了,再另行擇日起程。李琏奇的妻子賴氏是秀才溝的人,自由跟着哥哥讀了一些四書五經,見丈夫要殺雞,立即奪下刀,随口賦詩一首:公雞不啼母雞啼,今科必中李琏奇。白鶴祥雲千百裡,彩帶飄飄洗墨池”,李琏奇聞言,面露愧色,辭别父母妻兒,出白鶴溝經秀才溝奔京城方向而去。這一年,李琏奇一舉考中進士,實現逆襲被征召為鹹安宮教習。(一說為鹹安公教習,鹹安公是鹹豐做太子時的封号)
(二)責罰太子
白鶴溝距離丹景山不遠,李琏奇少年時,經常到丹景山一帶撿拾柴火,累了就到悔晚亭坐一回兒。他一生非常崇拜諸葛亮,也常常反思劉禅誤學誤國的教訓,曾在悔晚亭題寫聯“悔無術難回頭是岸,敗社稷恐一生不安“,誓言今生不做劉阿鬥,中進士後,李琏奇應召任鹹安宮教習。
鹹安宮是清朝滿洲官宦子弟學習的場所,是專門培養國家重要幹部的學校,教書的先生大部分都是翰林,清朝著名的和珅、和琳兄弟皆出于此官學。李琏奇任鹹安宮教習時,鹹豐帝尚幼,經常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因其身份特殊,有侍無孔,其他教習敢怒不敢言。
李琏奇深谙劉禅求學丹景的典故,對學生異常的嚴格,經常以黃荊懲戒犯錯的學生。有一年,鹹豐從後門翻牆逃出鹹安宮,被教習逮了個正着,鹹豐不但不聽,還用言辱罵,教習們懾于鹹豐未來太子身份(當時還不是太子)不敢多言。
李琏奇聞言後,大怒,以黃荊條責打鹹豐,鹹豐懼怕李琏奇,趕緊跑到太後面前告狀。太後心疼,帶着鹹豐離開,卻被李琏奇堵住去路,太後說,吾兒不讀,異日仍為君王!李琏奇則說,打得好既是明君,打得不好便是昏君。
太後聽了此話,自知失語,讓鹹豐給老師們賠了個不是,仍留在鹹安宮求學。而鹹豐一改往日之頑劣,安靜讀書,并感李琏奇之恩德,呼其為“琏師” ,十分敬重。
(三)忽于檢點,以死謝罪
李琏奇為官時間不長,做事卻清清白白,眼裡揉不下沙子。按清朝的官制,凡職官須從下級任起而後績遷。鹹豐即位後,任命李琏奇為江西大庾縣令。接任時,李琏奇忙着府庫清點造冊,卻忽略了糧食的移交,前任交的糧食面上是谷子,下面堆積的卻是糠秕。
這一年,适逢太平天國之亂,又飽受蝗蟲之害,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李琏奇十分着急,命人開倉赈災,熬粥沿途施舍。當他進入倉庫發放糧食時,才發現糧庫以次充好。當時,捶兇頓足,羞愧難當,感覺自己嚴重失職,無顔向鹹豐皇帝交代,于是懸梁自盡了。鹹豐皇帝聽聞後,十分悲痛,對大臣說,琏師絕不為此,貪贓者必前任。于是派欽差大臣徹查,果然為前任所為。
鄉人聞之,于白鶴溝為其建衣冠塚,豎碑,稱之為廉塚,以喻清廉之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