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和公公王振華
盡管公公已不在了,但我不後悔當初的決定,至少讓公公在親人身邊多留了幾年。(張建霞)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
《增廣賢文》中的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吧。說的是羔羊是跪着吃奶,烏鴉要給年老體衰的母親到處尋找食物。
這個典故的意思是動物都知道感激母恩要報母恩,我們人類就更要奉養長輩了。
但是我們說的奉養長輩一般指的是奉養有血緣關系的長輩。至于沒有血緣關系的例如兒媳,在我國的法律上,就沒有哪一條法律明确規定兒媳必須要贍養公婆了。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兒媳,她不僅是對公公婆婆好,更是冒着生命危險為絕症的公公捐了69%的肝,超過了醫學上的極限值。而他的公公換肝後卻隻活了三年。
兒媳捐69%的肝,也隻讓公公延續了三年的生命。很多人都說這行為太傻了,但是她卻說自己不後悔,捐肝也是值得的。
一起去看看善良兒媳張建霞的故事吧。
1982年,張建霞出生于河北行唐縣。
張建霞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非常寵愛她。但是在寵愛中長大的張建霞卻一點也不嬌氣。她乖巧懂事,還自幼就是個樂于助人的孩子,同學們都叫她“俠女張”。
張建霞完成中專學業後,在石家莊找了一份工作,過上了安安穩穩的生活。
張建霞端莊賢惠,很多人給她介紹對象,她選擇了同樣來自行唐縣的王亮。
2004年,在雙方家人的祝福下,張建霞與王亮結婚,成了一對恩愛的夫妻。
張建霞和丈夫王亮
結婚後,張建霞辭掉了石家莊的工作,和王亮回到行唐縣,靠經營一家旅館為生。
張建霞和王亮老實厚道,撿到客人的手機,現金和貴重的手表,都會全部歸還失主。很多人沖着他們的人品好,有需要都會來他們開的旅館,旅館的生意非常好。
張建霞婚後和公公婆婆一起居住。
她不僅和丈夫把旅館經營得很好,還孝敬公公婆婆,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當地的人都誇王家娶了一個好媳婦。
2005年,張建霞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家人的日子就過得更溫馨了。
要是一直這樣過着溫馨的日子該有多好。
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家庭随後就迎來了一場災難,把這個家庭的幸福給撕碎了。
2007年4月,公公王振龍的臉色越來越差,在田裡幹活的時候還差點暈倒在地。
一家人都要求王振龍去大醫院看看。
家裡人帶着王振龍去了石家莊的大醫院。
做了各種檢查後,王振龍被确診為肝癌。
這樣的結果簡直就是一個晴天霹靂。
全家人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張建霞和丈夫帶着公公又去了醫療資源和技術更好的北京301醫院。
醫生又做了各種檢查,結果還是肝癌。
王振龍當時隻有51歲,剛剛抱上孫子,好日子都還沒過上幾年。全家人想着一定要救他,哪怕是傾家蕩産也要救他。
王振龍的肝癌還是早期,醫生說根據他這個病情,最好的治療方案就是換肝了。
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做換肝手術太難了。
先不說移植肝髒的手術費用很貴,一般的家庭承擔不起或者要掏空家底,而等待符合的供體更是難上加難。
關于器官移植手術,還有這樣的一句話:等待供體難,難于上青天。
據衛生部的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的大概有150萬人。
可是卻隻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這比例還不到1%。而其餘超過99%的患者則需要繼續等待,很多人都在等待中去世了。
王家人跑了好幾家醫院,都沒有找到合适的肝源。而王振龍的病情又在進展,醫生說要盡快做移植手術了,不然要是肝癌發展到了晚期,換肝也沒什麼意義了。
病情進展了,又等不到肝源怎麼辦?
醫生建議可以親屬捐肝,做活體移植。
其實很多患者做器官移植手術時因為等不到供體,最後用的也都是親人的器官。
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很高了,但是去捐獻自己的器官,對人還是有很大的傷害的。
但是為了挽救親人的生命,很多人還是毫不猶豫地就去捐獻了自己的器官。
在給王振華捐肝的這件事情上,王家人也是很積極的,妻子和兩個兒子都願意捐。
王振華的妻子張淑芳首先表态自己要捐肝:“他是我的丈夫,我是你們的母親,要捐,也得先捐我的肝。”
王振華的大兒子,也就是張建霞的丈夫王亮表态:“我是家裡的老大,用我的肝。”
王振華的小兒子王建也站出來積極表态:“母親要照顧父親,哥哥還要照顧妻兒,我沒結婚沒負擔,就用我的肝吧。”
醫生聽了他們的表态覺得這換肝手術很快就能做了。醫生想着這一家三個人都願意捐肝,總有一個血型能匹配的人吧。
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淑芳和兩個兒子的血型都是A型血,而王振華卻是O型血,這三個人和他血型都不符合了。
相比腎髒移植,肝髒移植的要求沒那麼高,但是也要求血型符合,不然沒法做移植手術,這三個人都沒法給他捐肝了。
剛看到了一點的希望又破滅了,
一家人望着醫生,又變得愁眉不展了。
看着愁眉不展的王家人,醫生又善意地提醒他們:“病人還有其他親戚嗎?可以動員他們去查下血型,符合的話可以捐。”
張淑英太想救和自己攜手多年的丈夫了。
她提着大包小包的禮品,還拿着錢,去找親戚,希望他們幫幫忙,做下血型檢查。
要是血型符合的話,希望有人能給王振華捐肝,張淑英會給捐肝者一大筆錢。
但是這些人都搖了搖頭,沒人願意捐肝。
這些親戚都有顧慮,擔心捐肝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錢可買不來健康了。
很多親戚都躲着張淑英,看見她來了就趕緊關上門,有的人是直接就不搭理她。
沒法找親戚捐肝,這條路是行不通了。
沒有符合的肝源,王家人又陷入了絕望。
王亮的妻子張建霞站了出來,說讓她去試試吧,要是血型符合她就給公公捐肝。
化驗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張建霞是O型血,也就是說她可以給公公王振華捐肝。
兒媳表态可以捐肝,但是婆婆張淑英卻拒絕了,她哭着說:"建霞,你有這個心我就知足了,怎麼能用你的肝?你爹你娘隻有你一個閨女,孩子還小,你要有個好歹咱家可怎麼過?你父母怎麼活?不行!"
公公王振華也堅決不同意兒媳給自己捐肝,他說自己甯願回家等死:"不行,天底下沒有這樣的事,甯可不治了,回家等死,也不能讓兒媳婦捐肝"。
張建霞卻堅持一定要給公公捐肝,不然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心安的:"爹、娘,别人能捐,我就能捐,我年輕,恢複起來也快,你們不同意,就是不把我當自家人。如果因為沒有肝源我爹不在了,我能給爹捐卻沒捐,一輩子也不會心安的。"
在張建霞的堅持下,移植手術還是做了。
手術前,幾個醫生都找張建霞談話。
醫生說,這移植手術要割掉她69%的肝。
而在醫學界,捐2/3的肝就被定為極限,也就是說張建霞給公公捐肝是有風險的。
醫生說沒法保證這場手術不出任何問題,要是張建霞後悔的話就不做這手術了。
張建霞卻堅決地說:“醫生,你們放心地割吧,我就是下不了手術台也不後悔!”
2007年6月14日,張建霞和公公王振華同時躺在了北京301醫院的手術台上。
9個多小時後,張建霞69%的肝髒被移植到公公的體内,移植手術做得很成功。
蘇醒過來的張建霞,看見丈夫王亮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事,咱爹還好吧?”
公公王振華是暫時是得救了,
但是張建霞的身體卻受到了巨大的傷害。
張建霞做手術的時候剛剛25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她的身體也一直很好。
可是手術後,原本身體健壯的她卻變得很虛弱,走一小段路都會氣喘籲籲的。
虛弱的張建霞卻沒有任何抱怨,
她相信自己的身體會慢慢變好的。
但是更可怕的事情又來了,張建霞的導管不知什麼原因從膽管裡脫落了,具有腐蝕性的膽汁流在腹腔裡,讓她疼痛難忍......
張建霞剛剛做了大手術,沒法進行二次手術。醫生隻得在她的兩根肋骨間又放了一個導管,每天往她的腹腔裡輸送大量的生理鹽水消炎,這痛苦讓她生不如死。
張建霞疼得滿頭大汗,卻強忍着痛苦,告訴家裡人自己沒事的不用擔心她,叮囑他們一定要照顧好剛做完移植手術的公公。
王振華老淚縱橫,說是兒媳救了自己一命:“媳婦救了我一命,能有這麼好的兒媳婦,不知道是俺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張建霞的行為也感動了醫生。他們認為割肝救公公的事迹太罕見了,應該被肯定,醫院把這事告訴給了北京的幾家大媒體。
大愛無疆,大孝參天。
通過多家媒體的報道,張建霞的事迹被更多人知道了,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反響。
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媳卻願意割掉自己69%的肝去救公公,這就是大愛啊。
大家都被這個善良的兒媳感動了,給了張建霞高度的評價和認可。
2008年,行唐縣評選“感動行唐十大孝子”,張建霞高票當選"十大孝子"之首。
在最初的評選活動中,張建霞是拒絕的,她覺得救公公是應該的,沒必要宣傳。
當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樣的宣傳活動可以帶動社會上更多的人孝順老人,是正能量的活動時,張建霞才願意配合。
2008年,張建霞也成了感動河北十大人物之一,成了河北的道德模範。
根據張建霞的事迹,當地還拍了電影《大孝兒媳》,她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
2010年,張建霞還入選了《中華新二十四孝》,成了弘揚孝道文化的典範。
張建霞割掉了自己69%的肝去救公公,是值得被大家肯定的,應該給予她榮耀。
但是有個很不幸的消息是,
王振華的生命也沒有被延續多久。
三年後,王振華因為“二度肝移植引發真菌感染”,醫治無效還是去世了。
臨終前,王振華再一次感謝了兒媳,還叮囑家人一定要對張建霞好。
張建霞割掉69%的肝,卻隻延續了公公三年的生命,她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嗎?
張建霞說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因為她讓公公在親人的身邊多留了幾年:“盡管公公已不在了,但我不後悔當初的決定,至少讓公公在親人身邊多留了幾年。”
好在如今的張建霞身體也恢複了,經過醫生的檢查,她的肝髒又長至正常。
但是張建霞的父母卻還是認為女兒的身體受到了巨大的傷害,隻要女兒的身體有點不舒服,他們就認為是當初捐肝造成的。
他們認為女婿王亮太自私了,不願意原諒王亮,至今還是不讓他進家門。
怎麼去看張建霞給公公的捐肝行為了?
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之間,都不一定願意捐獻器官了,張建霞的行為的确是偉大的。
但是隻延續了公公三年的生命,
你們認為她的捐肝行為值得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