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1:11:43

2018年12月19日,虎嗅網《等待黃光裕》回顧了“美蘇争霸”的慘烈、談到“看守内閣”保守療法的得失,并預言黃“不會坐到2021年。”

2020年6月24日晚,根據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示,對黃光裕予以假釋。到2021年2月16日,隻要表現良好,黃光裕将徹底重獲自由。

黃光裕即将重掌的是什麼樣的國美呢?

規模掉隊

1)營收由領先到完敗

2008年,國美電器、蘇甯營收分别為459億和499億,國美電器相當于蘇甯的92%。

截至2008年末,國美、蘇甯旗下門店總數分别為859家和812家;加權平均銷售面積分别為296萬平米和346萬平米。

在上市公司層面,國美電器落于下風。但國美旗下有413家門店沒有進入上市公司,原大中旗下的61間門店亦未“并表”。2008年末,國美實有門店數達1333家,比蘇甯多521家,領先幅度達64%。2008年,國美、永樂、大中銷售額合計約1200億,比蘇甯高140%。

若非2008年11月黃光裕被拘,“美蘇争霸”大概率将以國美完勝落下帷幕。

2010财年,國美電器、蘇甯營收分别為560億和755億。兩年間,國美電器營收從蘇甯的92%(2008年)跌到74%(2010年)。即便計入非上市門店業績,國美的規模優勢已不複存在。

2011年3月,國美電器宣布陳曉辭去公司主席、執行董事職務;大中電器創辦人張大中出任公司主席及非執行董事,領銜“看守内閣”。國美才算穩住了陣角。

2016年4月1日起,國美旗下所有門店裝入上市公司,2016财年營收767億,相當于蘇甯的51.6%。而此時京東已經崛起,2016年國美營收相當于京東的29.5%。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1

2016年以來,國美不進反退,2019年營收595億,較2016年下降22.4%。

2019年的國美,規模大緻相當于蘇甯的五分之一、京東的十分之一。

2)門店數、營業面積掉隊

截至2019年末,國美有标準店1154家、縣域店1026家,旗艦店289家,此外還有96家超市和37家建材店,合計2602家。

2016年末、2017年末,國美門店總數分别為1628家和1604家,營業面積500萬平米。

與2018年末相比,國美2019年末标準店減少142家,縣域店增加513家。

蘇甯旗下門店種類繁多,現稱為“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簡稱“3C店”)的門店是最成熟的業态,與國美門店存在一定可比性。

2019年末,蘇甯有2307家3C門店,營業面積522萬平米。2018年、2019年,國美均未披露營業面積,姑且認為與”蘇甯3C店”大緻相等。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2

但蘇甯除2307家3C店之外,還有37座“生活廣場”、833家易購直營店、233間家樂福、15間蘇鮮超市、175間紅孩子母嬰店,總門店數3600間、總經營面積817.5萬平米。

當年“美蘇争霸”,一刀一槍拼的就是收入、門店數和營業面積。黃光裕離開後,國美的态勢可以概括為“且戰且退”,但比“兵敗如山倒”強百倍,應該給張大中、杜娟點贊。

激烈競争領域的龍頭企業失去靈魂人物,“看守内閣”能維持今天的局面已經很不容易。

“完美”錯過一個時代

2011年,在電商“沖擊波”降臨前夜,蘇甯離開“舒适區”主動“革自己的命”。雖然痛失“績優股”桂冠,但擁抱新時代、碾壓老對手,應當說得大于失。

2016,蘇甯線上線下商品銷售規模(約等于電商GMV)為1884億,其中線上銷售805億、占比42.6%;線下銷售1079億、占比57.3%。

2017年,蘇甯線上線下商品銷售規模為2433億,其中線上1267億、占比52.1%;線下銷售1166億、占比47.9%。這是蘇甯線上銷售規模首次超過線下,意義非凡。

2018年、2019年,蘇甯僅公布線上銷售規模。

2019年,蘇甯線上銷售規模2387億,其中自營、第三方賣家分别為1584億、803億。第三方賣家銷售占比34%,與京東(約為50%)相比還有一定增長空間。

假設自營成交率(營收占交易規模的比例)為80%,第三方業務變現率(營收占交易規模)為10%,則蘇甯來自線上的營收約為1350億,剛好是2019年營收的一半。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3

曆時9年,張近東妥妥地再造了一個“線上蘇甯”。

今天的蘇甯相當于5個國美,兩個半在線上、半個半在線下。

物流基礎設施方面,蘇甯亦大幅領先。截至2019年末國美、蘇甯倉儲及相關配套面積分别為300萬平米和950萬平米。

大潤發被并購,創始人黃明端黯然離任時說:“時代抛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蘇甯總算沒有被時代抛棄。2019年,國美線上營收20.6億,聊勝于無、與蘇甯沒有可比性,更不要提京東。

國美“完美”地錯過了一個時代。

耐人尋味的毛利潤率

國美、蘇甯基因相似、起點相近。如今蘇甯一半線下、一半線上,國美基本屬于“純線下”。兩家毛利潤率的差異,足以揭示線上、線下兩種零售模式的經濟效益。

1)名義毛利潤

國美、蘇甯披露的“毛利潤”都是名義毛利潤。兩家分别在“營銷費用”、“銷售費用”項下納入“租金”、“薪酬”、“水電費”等門店開支。好比飯館計算毛利潤,不扣除租金、薪酬,無法令人信服,姑且稱之為“名義毛利潤”。

名義毛利潤率高低,首先取決于供應鍊管理,直接地說就是向上遊家電廠商議價的能力。在這個方面,國美、蘇甯的功力不會有顯著差别。

2019年蘇甯(零售)和國美名義毛利潤分别為316億、91億;名義毛利潤率分别為12.4%、15.3%。蘇甯零售規模數倍于國美,毛利潤率卻更低,說明“線上 線下”混合模式的經濟效益不敵“純線下”模式。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4

蘇甯奮勇開拓線上業務沒錯,“規模至上”早已成為商界共識,何況隻犧牲了幾個點的毛利潤率。

2)真實毛利潤

計算國美、蘇甯“真實毛利潤”至少應将與門店、送貨、物流相關的支出剔除:從國美名義毛利潤中剔除“租金”、“薪酬”、“水電”、“送貨”和“折舊”;從蘇甯毛利潤中剔除“人員”、“租賃”、“水電”、“物流”、“裝潢”。

除個别年份,如2018年,國美真實毛利潤率高于蘇甯。2019年,國美、蘇甯真實毛利潤分雖為16.4億和32.8億,毛利潤率分别為2.8%和1.3%。國美規模是蘇甯的五分之一,真實毛利潤倒有蘇甯的一半。

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黃光裕将接手什麼樣的國美)5

2019年京東營收5769億,其中商品收入(自營)5107億、服務收入661.5億;同期營收成本4924.7億,毛利潤率14.6%。假設服務業務毛利潤率為60%,則自營業務名義毛利潤率為8.8%,剔除7%的履約開支,真實毛利潤率也隻有大約2個百分點。

2009年前後,電商大潮初起。不少人認為“電商沒有店面成本”、“能夠展示的品類無限豐富”、“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下單,然後等送貨上門”……因此電商必将取代、颠覆線下零售業。

張近東是傳統零售大佬中最看好電商的,卻沒有“壯士斷腕”放棄線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開拓出全球零售業罕見的“線上 線下”混合模式。

國美向何處去

把國美、蘇甯、京東三家放在一起比較,發現純線下的國美真實毛利潤率最高。

時至今日,阿裡、騰訊、京東、網易等巨頭線下“掃貨”到了瘋狂的地步。參股永輝、華聯、高鑫、家樂福、步步高、居然之家、海瀾之家,再沒有人認為“線下門店是負資産”。

線下門店的價值受到重視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線上流量已經瓜分殆盡,并且沒有多大增長空間。互聯網公司獲得新增流量越來越難、代價越來越高,于是紛紛到線下尋找“流量入口”。

其次是線上購物的固有缺陷。例如,展示品類雖多,提供的信息卻相當有限。網上相中一款6000多元的筆記本電腦,鍵盤手感如何、顯示器看着舒服不舒服,不到線下店看看真機就下單?鞋子舒服不舒服眼睛沒法告訴你!凡此種種,都是沒法單純靠網上體驗來解決的。

線下店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甚至毛利潤率還高于線下,但零售業的發展趨勢從線下到線上。目前線上銷售在社會商品總零售額中的占比僅為20%,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有兩個事實可作為上述判斷的佐證:

一是2008年國美系銷售額1200億,而2020年僅為595億,反映出線下零售的江河日下;

二是黃光裕獲假釋消息傳出後國美電器股價大漲17.4%,市值也才349億港元。同日京東、拼多多市值分别為928億美元和1020億美元。說明資本市場對線上、線下零售發展前景的态度。

2020年4月19日,拼多多認購2億美元國美可轉債;5月28日,京東集團又認購了1億美元國美可轉債。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項投資都是國美主動提出的要求。黃光裕出獄在即,如果不是他授意,誰會在這個當口多此一舉向拼多多、京東示好。說明黃光裕已認識到“純線下”模式勢微,打算通過戰略合作方式補齊國美短闆。

但黃光裕不是一個善于與人合作的主,與拼多多、京東同時結盟更是扯談。黃光裕此舉相當于向黃铮、劉強東發出“邀請函”,以此為由頭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源自虎嗅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