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安史之亂,楊貴妃也隻是曆史長河中,一個被皇帝喜歡的女人而已。但是,一旦被帶入了政治鬥争,她就和别的女人不同了,她被皇帝抛棄,是政治的犧牲品。都知道,女人的命運在古代是不由自己控制的。
曆史上記載,在755年的陰曆六月十三日,因為安祿山的謀反,皇帝等人從長安向西逃跑。皇帝逃跑本來就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對誰都沒有說。直到上朝的時候,大臣們才發現皇帝怎麼找都找不到了。此時,皇帝已經逃跑了。
一時間長安大亂,在逃跑的路上,楊家一家都被滅口,最後隻剩個楊貴妃。
雖然,貴妃不參與政事,但畢竟還是楊家人,所以,最終還是處死了她。就這樣,因為牽連,貴妃被處死在逃亡的路上。雖然,她的許多親戚因為她而得勢,做了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可是,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甚至,是在街頭巷尾的傳聞中,楊玉環自入宮以後,一直都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争。
因為這樣,在人們的傳言中,貴妃并沒有死而是遠渡重洋到了日本,所以,在日本有很多人自稱是貴妃的後代就不足為奇了,這其中就包括日本的山口百惠。 但貴妃到了另一片土地之後是否會嫁一個老公并且生下孩子呢?這就更不為人知了。
在一九二二年,有人提出:古代曆史是層層疊加而形成的。時代越往後,傳說中的最中心人物就會被越來越放大。雖然說,這個理論最先是用在古代的曆史上,但是,其中的精神可以放在其他的地方,比如說在貴妃死沒死這件事情上。
在貴妃去世大約一百年之後,才開始流傳她坐船去了日本。但是,距離安史之亂最近的白居易還有陳鴻筆下的作品,都是說楊貴妃已經去世,但她的靈魂還是活着的。之後,她的靈魂飄搖到神仙山上,并且,她和唐明皇所派去的道士在神仙上相遇了。
甚至,有的人想用這兩篇作品證明貴妃死裡逃生,可惜這僅僅是推論,而且,這兩篇文章也僅僅隻是文學創作。人們仔細的分析這段詩文,其中“不見玉顔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有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而太真恰恰是貴妃出家時的法号。
史籍當中提出最重要的證據是:貴妃的屍體莫名其妙的不見了。在北宋的《新唐書》中寫道“啟瘗,故香囊猶在。”裡面并沒有提到她的屍首,所以,不免引起我們的猜疑。書中沒有涉及到屍首這個詞,這是為什麼呢?這裡面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新唐書》中有一部分主要是由歐陽修編寫。他給人物寫傳的過程中參考不少小說、筆記以及傳說、家譜、墓碑、還有野史等很多資料。因為,受到這些的影響,可能對貴妃究竟去沒去世這件事情不清楚,所以,就沒有寫這件事情。
第二種可能是,《新唐書》寫的十分簡單。寫的時候摒棄了許多非常重要的曆史資料,再加上,寫的時候需要文字精煉,所以,作者不得不把一些情節删掉。最終,他很可能是不小心删掉了貴妃死亡的這一部分。
在貴妃這個事情上,大洋另一邊的日本倒是十分的重視。随着白居易文學在日本的流傳,楊貴妃在11世紀的日本就已經家喻戶曉,楊貴妃逃亡日本的說法也是那時才傳入中國的。11世紀時,日本的著名作家紫式部就根據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世界上最長的一部小說《源氏物語》。
前面就說到曾經有日本人聲稱自己是貴妃的後代,日本的學者所寫的《貴妃外傳》和《貴妃複活秘史》這兩本書都寫到,貴妃是遠渡重洋到了日本。這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明楊貴妃沒有死嗎?貴妃到底死沒死自古以來衆說紛纭,到最後也沒有個結果。
這裡,就在人們對楊貴妃之謎傳的沸沸揚揚的時候,中國一小山村又活躍了起來。
很多人都知道,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有一個名詞——蓬萊。那麼,這個蓬萊是哪裡呢?有可能是太蓬山嗎?那這個太蓬山又跟楊貴妃有什麼關系?
相傳,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為了滿足楊貴妃的這一口嗜好專門開辟了一條道路,以求最快。然而,這條路就經過太蓬山。後人稱,楊貴妃是知道這條路的,有其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在這個太蓬山上有一個道觀,楊貴妃早些年的時候信奉的道教,所以,曾被道觀裡面的道士收留過。
傳說,楊貴妃其實并沒有死,而是逃到了這個道觀避難,最終,度過了一個相當凄苦的晚年,并且,在其死後就葬在了道觀下的一個村子裡。口說無憑,有實物為證,在這個村子裡有一座古墓,其構造簡單已經生了青苔,并且,墓碑上隻刻了四個字“楊氏之墓”。
當地村民說:
“因為我在這個山上住了好多年,我都是六十多了,我就是在這裡幹活,看個那個墳上面的記載是個姓楊的人,那麼,到底是哪個時候姓楊的人呢?我們這一方看起來沒有姓楊的,我曾聽說,上一代的人說,有三個女的出來逃難,那時有兩個陪同一路,她就在上頭第二坡那裡,還搭了一個蓬蓬。”
據村民說這個墓也是楊貴妃死後悄悄埋葬在這裡,這個墓和對面的雙乳峰有了奇特的聯系。至此,若能出現更重要的史料對研究貴妃到底去沒去世這件事情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參考資料:
『《楊貴妃死亡之謎》、《日本的楊貴妃》、《楊貴妃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