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又名土豆,原産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于17世紀由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入我國,至今在我國僅有300多年的栽培曆史。馬鈴薯營養豐富,吃法多樣,在餐桌上深受人們的喜愛。
馬鈴薯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其高産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益。馬鈴薯喜歡冷涼的氣候、不耐高溫,一般都在春、秋兩季栽培,馬上就要種植秋馬鈴薯了(秋馬鈴薯的生育期為90天,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中旬栽培),但是很多人在種植馬鈴薯時會出現結薯少、薯塊小得現象,導緻種植效益低下,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3個種馬鈴薯的好方法,可以讓馬鈴薯長得個大又高産。
一、科學施肥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馬鈴薯是一種喜肥作物,隻有合理的養分供應才能激發馬鈴薯的增産潛能。馬鈴薯在施肥時切不可氮肥施用過多,偏施氮肥很容易導緻植株旺長,馬鈴薯旺長會出現隻長莖葉而不結薯的現象,馬鈴薯的産量會嚴重降低,給馬鈴薯施肥時應多施農家肥、并增施鉀肥,以促進地下薯塊充分膨大。
特别注意:馬鈴薯是忌氯作物,土壤中氯離子濃度過高,會抑制澱粉的合成,馬鈴薯的産量、品質、口感都會降低,種馬鈴薯忌施氯化鉀、氯化铵等含氯肥料。有句老話叫“土豆上灰好,塊大質量高”,說的就是用草木灰來種植馬鈴薯有利于高産,草木灰不僅含有豐富的鉀,而且還能疏松土壤,還能防治地下害蟲,因此多施草木灰有利于馬鈴薯高産。
馬鈴薯具體該如何施肥?種植馬鈴薯時我們可以每畝施入1000腐熟的農家肥、40公斤三元複合肥做基肥(切好的種塊用草木灰拌種),有條件的話再施入120公斤草木灰,那麼馬鈴薯的增産效果更加好;在馬鈴薯出苗長到5公分左右時,如果出現苗弱、苗黃的現象,那麼我們可以每畝追施10公斤尿素,以促進幼苗茁壯生長。
馬鈴薯現蕾後地下薯塊開始膨大,植株對養分的需求量大,此時我們可以結合培土每畝追施20公斤硫酸鉀,以促進地下薯塊膨大;除了進行土壤追肥外,我們還需進行葉面追肥,在馬鈴薯開花後,我們可以每畝用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3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可以顯著的提升馬鈴薯的産量。
二、及時摘除花蕾
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會開花并結漿果,漿果的形成和地下薯塊的膨大處于同一時期,地上漿果的形成和地下薯塊的膨大在養分需求量上存在競争關系,馬鈴薯漿果形成的量越多,對馬鈴薯産量的影響就越大。
因此,在馬鈴薯植株現蕾開花後,我們應盡量摘除花蕾,節省下來的養分非常有利于地下薯塊的膨大。此外,給馬鈴薯摘除花蕾,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防止植株旺長,有利于促進植株生殖生長。在馬鈴薯現蕾時,如果植株有旺長的趨勢,那麼我們可以噴矮壯素控旺。
三、二次培土别偷懶
馬鈴薯要想高産,除了要科學施肥以及摘花除蕾外,我們還需進行培土,培土有4大好處:一是能疏松土壤,培土可以防止土壤闆結,疏松透氣的土壤有利于薯塊的充分膨大;二是能防除雜草,雜草會與植株争奪水分和養分,除草是一項有效的增産措施;三是能防止薯塊變綠,馬鈴薯的塊莖如果裸露在地表,那麼薯塊被太陽曬到後就會變綠,培土可以增加馬鈴薯的商品性;四是能創造适宜馬鈴薯膨大所需的涼爽環境,馬鈴薯喜歡生長在涼爽的土壤環境中,培土能增加土壤厚度,能使土壤更加涼爽。
馬鈴薯在生長期一般隻需要進行兩次培土即可,第一次培土在出苗15天後進行;第二次培土在馬鈴薯植株現蕾後進行,培土的深度一次比一次淺。
總結,馬鈴薯高産栽培有技巧,隻要我們掌握以上3點,那麼我們就能輕松種出個大、産量高的馬鈴薯。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如果你對種植感興趣,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