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扁平疣屬于什麼皮膚病

扁平疣屬于什麼皮膚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5 16:04:39

扁平疣屬于什麼皮膚病(疾病每日一讀皮膚科)1

診斷依據—對照分析以下症狀:

面部多發,手部多發,扁平狀丘疹,疣狀,患處褐色,粟粒大小→黃豆大小,按之硬,邊緣清晰,表面光滑,群集分布,散在分布,患處無不适,病程長,可自行緩解。

對照分析以下檢查:

人乳頭瘤病毒( ),醋酸白試驗( )

概述:

扁平疣(verrucaplana)為針尖至綠豆大的圓形或不規則形扁平丘疹,褐色或膚色,境界明顯,好發于顔面、手背。大都驟然發生,散在或密集,或由于搔抓而呈串珠狀。無自覺症狀或微癢,多見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

臨床表現:

『王坤山編《中西醫臨床皮膚病學》』 病程長,經過緩慢,持續多年不愈。

(一)驟然出現米粒大到黃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質硬,淺褐色或正常皮包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數目較多,多數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條狀。

(二)好發于顔面、手背及前臂等處。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微癢。

診斷:

(一)皮疹驟然出現,過程緩慢,可自然消退。

(二)皮疹為粟粒大之扁平丘疹,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褐色或正常皮色,損害散在或密集,也可融合,因為搔抓可自體接種,而呈串珠狀排列。

(三)好發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多對稱發生。

(四)無自覺症狀,或有輕度癢感。 (五)多見于青少年。

鑒别診斷:

『王坤山編《中西醫臨床皮膚病學》』

(一)毛發上皮瘤:損害為針頭至黃豆大的圓形堅實小丘疹,皮色呈淡紅色或黃色,表面光滑,多發對稱或單發,多見于兒童或青年,有家庭發病傾向。多數沿鼻唇溝對稱分布,有些發生于額部、眼睑、上唇、頸部。組織病理學與扁平疣完全不同可資鑒别。

(二)汗管瘤:損害為2-3mm大小,可為正常皮色,淡棕黃色以至黃褐色,表面呈蠟樣光澤的柔軟或稍硬丘疹,多位于下眼睑及頰上部、頸側面、胸部。

治療:

(一)全身治療: 1.10%水楊酸铋油2ml肌注,每周1次,6-10次為1療程。 2.烏洛托品0.3-0.6g,口服,每日3次,2周為1療程。 3.氧化鎂0.5/次,每日1次。

(二)局部治療: 1.外擦0.5%5-Fu軟膏。 2.複方水楊酸火棉膠,每日塗患處1次。 3.外擦3%-5%福爾馬林浴液。 4.數目不多時,可用無色碘酊、5%酒石酸銻鉀溶液或1%氟尿嘧啶軟膏仔細點搽。 5.液氮棉棒點塗或噴霧。

檢查:

空泡細胞,胞核嗜堿,顆粒層均勻肥厚。真皮改變不明顯。

辯證綱目:

(一)風熱毒蘊證候:突然發病,以顔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針頭大及黃豆大呈淡紅色或正常膚色自覺瘙癢,搔抓可有新皮損出現。本證以新起之皮損,病程短,發于顔面,淡紅色或正常膚色,自覺瘙癢,不斷有新皮疹出現為辨證要點。風邪緻病多發病突然,侵犯上部,風熱毒蘊,外侵肌表,經絡不暢則發為本病。且發病突然,不斷有新皮疹出現。

(二)肝郁痰凝證候:發病時間長,病變以手背及面頸以下部位為主,皮疹顔色紫褐,質略硬,皮疹長期不消,亦無新疹出現,相對較穩定。以病程長,皮疹色紫褐,質硬為辨證要點。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津液不布,結聚肌膚,故見皮膚起疣且質硬,不易消退。

中醫治療:

本病應内服外用藥相結合。中藥内服以散風平肝、清熱解毒為治則。辨證應局部和整體相結合,注重局部辨證。發于頭面的多為風熱毒蘊,發于其他部位的,病程長色紫褐者多肝郁痰凝。

(一)辨證選方: 1.風熱毒蘊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散結。方藥:桑菊消疣湯加減(顧伯華《中醫外科臨床手冊》):桑葉10g,野菊花6g,蒲公英30g,大青葉30g,赤芍9g,紅花9g,馬齒苋15g,土茯苓30g,生龍牡各30g(先煎),磁石30g(先煎)。 2.肝郁痰凝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軟堅。方藥:治疣湯加減:柴胡10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5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山甲(先煎)10g,闆藍根30g,夏枯草15g,生龍牡各30g(先煎)。皮色紫暗、質硬難消者加三棱 10g、莪術10g。

(二)其它療法: 1.鴉膽子肉,包于紗布内,拭擦患部,每日1-2次。 2.外用百部酒60m1,兌入雄黃解毒散15g振蕩混勻後塗患處,日2-3次。 3.用鮮雞内金在皮疹處摩擦,每日1-2次。或幹雞内金用水浸泡變軟後擦患處,每日1-2次。

更多扁平疣相關知識請下載“百姓醫生”APP,萬餘種疾病知識,可疾病自測,免費下載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