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節目雖然說不上哪裡好,但就是能夠上熱搜來博取觀衆的眼球。
《五十公裡桃花塢》就是這樣一個節目,雖然節目口碑中規中矩,但是幾乎是每一期都能上一個熱搜。
簡直就是綜藝節目的熱搜行走機器,因為實在是太有“看點”了。
尤其是裡面的人際交往場面,簡直就是社交的“冥場面”。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之中,在桃花塢首任塢長陳陳陳舉辦的“真心話大染缸”行為藝術之中,就和張翰發生了矛盾,導緻張翰直接離場。
不過這也和陳陳陳本身是忽然發起的這個“行為藝術”有關,打亂了其他人的形成安排。
原本張翰是打算是去錄制MV的,在自己的形成被打斷之後,就直接要求陳陳陳給出個合理的要求。
并且直言他所謂的行為藝術,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觀衆也是這樣認為,不管是上一期的太陽底下圍圈睡午覺,還是這一次的真心話大染缸,都是形式大于意義的東西。
所以導緻了張翰的離場,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明星在這個“行為藝術”的參與。
顯得張翰的離場,有些格格不入。
事實上,這不是張翰第一次顯得“格格不入”了,早在第一期剛出場的時候,張翰就和其他人顯得格格不入了。
在其他人都在想着要和其他的嘉賓怎麼相處,或者期待這個節目的樂趣的時候。
張翰就直接一針見血地說:建設“桃花塢”,需要有一份明确的商業計劃書,有計劃有步驟地區建設。
甚至在随後的自我介紹之中,也是言簡意赅,還和宋丹丹有了讓人尴尬的“語言交鋒”。
為什麼張翰會在這個節目之中,顯得格格不入?
本質上還是與張翰的性格有關,或者說與張翰在這個節目中的目的和其他嘉賓不同有關。
在娛樂圈之中,向來講究花花轎子人人擡,都是互相給面的。
在節目當中,即便是某人的行為有些不舒服,但是在鏡頭前,還是願意配合展示自己大度的。
但是張翰的性格可能并不是這樣。
在節目一登場來看,張翰就顯得比較“功利性”,做事都比較地有目的,有規劃。
如果在節目中,有人的規劃和張翰的一緻,張翰的配合度會比較高。
但如果是有分歧的話,張翰可能會處于社交的目的,配合一次,但是應該是沒有第二次了。
所以,才有了離場的那一幕。
當然,這也是和張翰在娛樂圈之中所遭遇到的事情有關。
剛出道的時候,張翰是作為流量小生的,那時候《陪你一起去看流星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随着張翰在娛樂圈之中的沉浮,張翰也漸漸找了作為演員的意義所在。
尤其是在和吳京合作了《戰狼2》之後,張翰可能也從吳京的身上,看到了作為一名演員應有的品質。
作為近幾年來,知名度和票房火箭式蹿升的演員,吳京的作風一直飽受觀衆的好評。
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隻要有吳京在,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這也是吳京腳踏實地靠着一部部好電影才攢起來的口碑。
而張翰作為流量小生出道,在影視圈的口碑基本上都是和其他流量小生一樣——或者說,觀衆對于流量小生的印象都一樣,就是差。
而張翰在影視圈的口碑逆轉,恰恰是從《戰狼2》開始的。
所以,張翰很可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口碑,開始真正地腳踏實地去思考,去作為一個演員的事情。
并且張翰本身也是一個商業大亨,在思考問題和行為的時候,自然會帶着商人務實的作風。
很多人知道張翰是“承包魚塘的霸道總裁”,是一名演員,但實際上,明星做副業早就不是新鮮的事情。
前段時間張翰就開了一家燒烤店,并且還有這其他的公司。
《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節目宗旨,是建設桃花塢,那麼作為商人的張翰,自然是帶着他的商業思維來進行考察的。
但是對于節目組而言,建設桃花塢隻是節目的最大賣點,以及最終目的。
節目組最希望看到的還是藝人之間所碰撞出來的火花,所造成的節目效果,從而完成節目的點擊量。
所以說,張翰的格格不入,不僅是與在場嘉賓的目的、做事風格不同。
更是與節目本身的目的有着一定的出入有關。
隻能說,在跟随吳京拍攝《戰狼2》之後,有腳踏實地性格的張翰,是很難融入追求熱搜和節目效果的綜藝。
所以,張翰也是時候離開《五十公裡桃花塢》了。
當然,在契約精神之下,在不必要的情況下,張翰是不會主動違約的。
這個節目往後大概率,要麼就是張翰很好地融入了團體,要麼就繼續這樣格格不入地下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