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精棉:急救前用來給雙手或鉗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可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3.生理鹽水:用來清洗傷口。基于衛生要求,最好選擇獨立的小包裝或中性瓶包裝。需要注意的是開封後用剩的應該扔掉,不要在放進急救箱。如果但是沒有生理鹽水,可以使用未開封的蒸餾水或者是礦泉水代替。
4.消毒紗布:用來覆蓋傷口,隔絕再次污染的可能。
5.繃帶:用于包紮固定傷口,同時不妨礙血液的循環。
6.三角巾:主要用于懸吊患肢,同時也可以用于包紮固定傷口,類似于繃帶作用,緊急情況下沒有三角巾的可以使用圍巾代替。
13.手電筒:首先手電筒可以用于應急照明,同時手電筒可以對于昏迷患者進行瞳孔對光反射實驗。
14.棉花棒(棉簽):用來清洗面積小的出血傷口。
15.冰袋:當發生肌肉拉傷,或者是燒燙傷時置于受傷部位可以緩解疼痛,并且減少腫脹。流鼻血時,置于傷者額頭部,能有效幫助止血。
微信搜索“杏仁醫生”,關注後輸入3303456,添加為你的私人醫生。關注楊醫生的微博:骨傷的楊張張揚,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