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5:27:24

前言:

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時年64歲的劉禹錫被以太子賓客的名義,派往洛陽工作。

之所以說是“名義”,因為這是一個正三品的高級閑官,就如白居易在《閑适》詩中所雲“官不卑”、“俸祿厚”“閑适”

洛陽是唐朝的陪都,因為它在長安的東面,所以稱之為東都,朝廷常将被貶降或閑廢的官員安置在此,隻領俸祿不任事。

劉禹錫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曆經二十三年貶谪生涯奉诏回京後,自然是想着做一番事業的。

但是,宦海浮沉也是他所無力把控的,裴度罷相後,倔強正直的他再一次被擠出權力中心。

太子賓客分司于他而言,實在是冷之又冷的冷闆凳,有着家國情懷的他怎甘就此終老,于是就有了這首《晝居池上亭獨吟》的抒懷之作。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1

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

法酒調神氣,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已息,幾杖複何銘。——唐 劉禹錫《晝居池上亭獨吟》

簡譯:

綠樹蔭濃夏日長,正午時分,我獨自在池中的小亭裡吟詩作對。

四周一片恬寂,靜靜觀看蜜蜂在花叢中忙碌,心為之所動,感到很受教益。

轉而又聯想到姿态優雅的仙鶴,它們為什麼有如此美好的君子儀形呢?

适當的飲用官府法定規格釀造的酒,可以調節精氣神, 而聆聽清正高雅的琴曲,則可以怡養人們的性靈。

我本心胸開闊澹蕩,無意于争權奪利,機心百出,但是,當今為幾杖作銘文,想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2

賞析:

劉禹錫這首五律,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看似閑适的文字下面,卻隐藏着其内心的波瀾起伏,是不甘,更是不平。

首聯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夏日的正午時分,詩人孤獨地坐在池中的涼亭裡。

永夏日長,烈日炎炎,人們為了避暑,都待在幾簟清涼的室内休息,這應該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

但是,卻獨有一個不午休的人,他獨自一個人安靜地坐在池中的亭子裡,或吟詠,或沉思。

亭台倒影入池塘。這裡的環境是如此的恬靜幽雅,但是詩人的心境卻是那麼的孤寂無依。

因為,這份閑适和無所事事,本就不是他心中想要擁有的,閑是被迫和無奈。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3

颌聯寫詩人眼中所看和心中所想,蜜蜂是奉獻精神,仙鶴是君子風範,同時這也是作者美好心靈的展現。

羅隐詩曰:“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勤勞的小蜜蜂一生為釀蜜忙碌奔波,不曾有過一刻的偷閑;對于入侵的敵害,它們一緻對外,萬死不辭,從未有過臨陣退卻。

而作者自己也如那勤勞的蜜蜂一般,為慶曆革新振臂高呼獻計納策,對權臣的打擊嗤之以鼻從未有過退縮。

但是,屢遭貶谪的他也曾有過那麼一刻心灰意冷,但是,因為“靜看蜂教誨”,則又令他昂揚起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

如果說“蜂教誨”是眼睛所看到的,是實寫,那麼“閑想鶴儀形。”則是心之所想,是虛寫。

相傳鶴是君子所化,所以“鶴儀形”也就是君子的儀形,作者通過蜂的勤勞勇敢和鶴的志趣高尚,從而抒發了自己“身閑志不閑”的高尚情操。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4

頸聯通過飲酒和聽琴兩種情趣愛好,來進一步表達詩人的高尚情操。

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其實,飲酒也有不同的寓意,有人解憂,有人澆愁,有人縱樂,還有人是為了怡情。

暫憑杯酒長精神”,作者則屬于後者,他飲用官府按照法定規格釀造的“法酒”,就是為了“調神氣”,起到調節精神的作用。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琴曲清正高雅,可以陶冶性靈,而“清琴入性靈”就是作者高潔情懷的寄托。

這一聯是從上聯的“”和“”兩字着筆,表面上看恬淡閑雅,而内心卻起伏不定。

也想象蜜蜂那樣勤奮工作,象仙鶴那樣修身養德,可自己被排擠出局,無事可做,報國無門,這是何其的郁悶和無奈。

但作者還是心存積極和美好,他飲酒、撫琴不僅是為了排遣寂寥,也是給自己振發精神和勇氣,以圖來日。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5

“浩然機已息”與“鶴儀形”相契合,雖然自己被冷落排擠出權力中心,但仍不失君子風度,依舊保持樂觀豁達的人生态度。

世人為了争權奪利,往往機心百出,吃象萬千,可作者心胸開闊澹蕩,早已無心于此。

而“幾杖複何銘?”句卻又隐隐透露出其内心的不平之氣,因為給幾和杖作銘文,往往是自警或勸誡之意,可自己根本就不被朝廷所用,做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

曆經滄桑磨難吃盡了貶谪之苦,這個倔強的老頭終于學會了隐晦,不再直來直去地回怼為自己招禍了。

他雖抱怨朝廷“有士不取”,自己壯志難酬,但也隻限于含蓄地點到為止“幾杖複何銘?”,言雖盡,意未平,耐人尋味。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6

寫在後面:

祿俸優饒官不卑,就中閑适是分司。

風光暖助遊行處,雨雪寒供飲宴時。

肥馬輕裘還粗有,粗歌薄酒亦相随。

微躬所要今皆得,隻是蹉跎得校遲。 ——唐.白居易《閑适》

白居易這首《閑适》把分司東都闡述得極其清楚明白,官位不低,供給不錯,還很悠閑自在。

但是,對于兼濟天下的劉禹錫來講,這樣的無所事事荒廢時日,無異于蹉跎歲月浪費生命。

因為,不論處于何種境地,劉禹錫始終都未放棄他的自強不息,“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就是他倔強進取精神的寫照。

貶谪二十三年後歸來,好友白居易為其鳴不平“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他卻作豁達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閑居洛陽,老之将至,白居易歎曰“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他卻極盡樂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所以,對于這樣一個積極進取的政治家來講,讓他囚于一隅不能有所作為,的确是苦悶至極,壓抑至極。

這首《晝居池上亭獨吟》的五律,不僅寫出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孤獨之感,還有内心隐隐的不平之氣,還是他豁達樂觀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的寫照,含蓄蘊藉,餘韻繞梁,值得一讀。

劉禹錫最著名的十首短詩(劉禹錫晚年時在洛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7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