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标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适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别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适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産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複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麼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裡程碑大緻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讨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讨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内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後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遊标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讨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确測出硬币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 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别,這種差别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别: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業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後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