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垃圾食品、沉迷于刷手機、做事拖延——改變壞習慣為什麼那麼難?
“來,抽根煙。”
“不了,我正在戒煙。”
“就一根,沒事的,下次再戒。”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類似的有:
“今晚我們去吃火鍋吧”
“我在減肥呢”
“減什麼肥,吃飽了才有力氣減”
這樣戒煙或減肥大多會破功,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沒有找對試圖改變的目的物。
1
詹姆斯·克利爾指出:
我們行為的改變有三個層次。
最表層是結果的改變。
中間是過程的改變。
最核心的部分是身份的改變。
最表層的改變是實現某個結果,比如減掉10斤、通過高考、赢得冠軍。
我們設定的大多數目标都是和這一層次的變化有關。
中間一層是過程的改變,涉及到習慣和體系,比如健康飲食、定期運動、每天訓練、每天高效學習。
而最核心的一層變化是身份的變化。
這個層次是有關改變你的信念:
你的世界觀、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對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斷。
結果是指你得到了什麼,過程是指你做什麼,身份則與你的信念有關。
我們改變習慣時,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标上,這會導緻我們養成基于最終結果的習慣。
所以常常有這一經典場景:以高考成功為最終結果,一旦考試結束,就把課本講義全都抛掉,認為不再需要那麼辛苦地複習。
所以會導緻考完以後迷茫,不知該做什麼。
有人減肥達到某一個重量以後,就又放縱自己,恢複了原來的生活方式,結果造成了反彈。
2
正确的做法是培養基于身份的習慣。
開頭所講的“不,我正在戒煙”,或者“我正在減肥”,其實在身份上還是認為:我是吸煙者或者我是肥胖者。
而你要培養真正能夠長久的習慣,就要轉變身份。
“不,我不抽煙。”
如果這麼回答,那麼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是我是一名不抽煙者。
“不,我吃得比較清淡。”
這樣回答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就是我是一名健康飲食者。
借助于這種方式,我們的着眼點是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多數人很努力,堅持學習,堅持成長,但他們常常沒有考慮改變身份。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
我想變瘦(結果),如果我堅持這種飲食習慣,我就會變瘦(過程)。
他們設定目标,并決定他們應該采取什麼行動來實現這些目标,根本不考慮激勵他們行動的信念。
他們從不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也不知道他們的舊身份會破壞新的變革計劃。
但是,與身份不相符的行為不會持久。
如果你從未改變支配着你以往行為的潛在信念,你很難改變你的習慣。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計劃,但是你還是你,并沒有任何變化。
如果你沒有在信念裡認為自己是一個健康生活者,你堅持一種飲食方式後,你還會回到老路上去。
你自認是個健康生活方式的瘦子,所以,你用餐盤控制飲食,你經常運動。
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3
為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說不要“貼标簽”?
因為貼标簽就是給他一個身份,如果你總說一個孩子調皮,那麼他的信念體系裡就會認為我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即便偶爾改變一下,他還是會恢複到調皮搗蛋。因為那樣他的行為和他的身份才一緻。
内在激勵的終極形式是習慣與你的身份融為一體。
說我想成為這種人是一回事,而說我本身就是這種人則是另外一回事。
你越是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為傲,你就越有動力保持與之相關的習慣。
如果你以自己的一頭秀發為傲,你會養成各種習慣去呵護和保養它。
如果你以健美的身材為傲,你永遠不會放過鍛煉的機會。
我一個親戚家小孩,以自己會街舞為傲,所以他隻要一有空地就會在地上做各種高難度動作。
一旦涉及你的自豪感,你就會盡心盡力地保持你的習慣。
隻有身份的改變,才會有真正的行為上的改變。
你可能會出于某種動機而培養一種習慣,但除非這一習慣與你的身份融為一體,否則難以長久。
說服自己去一兩次健身房,或者吃一兩次健康食品,這并不難,但如果你不改變行為背後的信念,那就很難長期堅持下去。你隻有讓這一生活方式成為你的一部分,你才會長久堅持下去。
你的行為通常反映了你的身份。你的所作所為表明你相信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人,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研究表明,一旦一個人完全認同自己身份的某個特定方面,他們就更有可能按這樣的身份行事。
4
怎樣才能有理想的身份?
培養習慣。堅持,直到這一行為成為你身份的一部分。
将健身融入自己身份的人不需要說服自己去定期鍛煉,這事做起來很容易。
比如胡兵,一有空就跑到健身房去鍛煉,因為在他看來自己就是一個健身者。這事對他來說很自然。
當你的行為和身份完全一緻時,你所追求的不再是行為上的改變。你的一舉一動就是你所屬于的那類人該有的舉動。
5
當然,身份是把雙刃劍。
當你對自己身份的某個方面的認同是正面的,你就會經由接納一個身份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然而,當你對身份的某個方面的認同是負面的,你接納這個身份,由于你對這一身份的忠誠,你就可能一輩子都在這一身份下生活。
有人說:我是路盲。于是無論去哪兒,一直有意無意地不記路。
有人說:我早上起不來。于是一有機會就睡懶覺,即便被叫醒,也會睡眼朦胧。
有人說:我坐不住。于是總是做不來需安靜的工作,一旦不得不靜下來,就會坐立不安。
人們年複一年滑入這種心理定勢,并且信以為真。有種無形的内在壓力迫使你維護自我形象,并确保你的行為方式符合你的信念,以避免自相矛盾或内在沖突。
事實上,很多時候,這種身份的認定,是可以通過行為的改變而改變的。
詹姆斯·克利爾在《掌控習慣》一書中說過:
在任何一天,你都可能因為太忙、太累或無數個其他理由而打亂你的習慣。然而,從長遠來看,你不能堅持習慣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礙着你。
這就是為什麼你不能太執着于一個版本的身份的原因。進步要求你吐故納新。
成為你自己的最佳版本需要你不斷地修飾你的信念,提升和擴展你的身份。
我在每天寫一篇公号文的過程中,先生經常會勸我:
哎呀,寫什麼呀,今天不要寫了。
但是我會說,我是講堅持的,我怎麼可以不寫呢?我不寫,學員怎麼會來花錢學我的課程?
堅持已經成了我的身份,我就會千方百計的要讓自己的行為與這個身份一緻,避免内部沖突。
願你不斷叠代,成為自己的最佳版本。
————-
關注我@雲姐講堅持 獲取更多成長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