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旅客在航旅出行中,都遇到過這樣的疑惑:飛機已經降落機場,廊橋看似就在不遠處,航班卻過了不少時間才得以靠上、自己才能下飛機。這一現象背後,其實是管制部門為了确保航空器安全、避免跑道入侵而必須做出的安排。
10月9日,虹橋機場正式啟用跑道南端的繞行滑行道(以下簡稱為“繞滑”)。作為全國首例近距跑道中間繞滑運行模式,虹橋繞滑将大大減少穿越跑道頻次,促進繁忙時刻運行的有序流暢,以提升跑道的使用容量。
從“增加風險概率的等待”到“順暢與安全”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是重要的空港樞紐,吞吐量位居行業前列,航班小時高峰達59架次,幾乎每一分鐘都有航班正在起飛或者着陸。虹橋機場有兩條近距離跑道,通常的主用模式是“東落西起”,也就是位于機場飛行區的東跑道18L/36R用于降落,西跑道18R/36L用于起飛;而根據虹橋機場飛行區的原有結構,落地航班進入機場西機坪必須穿越起飛跑道,無形中增加了航空器跑道侵入的概率。
如何突破這一造成多重困擾的瓶頸?圍繞切實減少穿越起飛跑道的航班數量、從而降低跑道侵入風險概率,以此提升運行效率、确保運行安全,華東空管局在局方的指導下,在機場、航司等單位的配合下,開展探索,全國首例千萬級機場近距跑道新增繞滑模式的構想應運而生——
在這一構想中,華東空管局空管中心與虹橋機場積極溝通協作,醞釀在兩條近距起降跑道中間的聯絡道盡頭新增繞滑道;由此,虹橋機場的落地航空器在進入西航站樓區域時,無需在起飛跑道外等待穿越時機,而是改為徑直向前滑行、加入繞滑,直至進入機坪;同時起飛跑道也不必為讓航空器穿越而空出間隔,得以避免因此降低管制放飛效率。根據測算,該繞滑模式全面啟用後,虹橋機場近60%的航班将使用繞滑運行,極大改善運行環境,加速航班流量,降低風險概率。對于旅客而言,航班雖已落地、卻遲遲不能下機的體驗困擾,也将疏解。
在華東管理局、上海監管局等行業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一構想方案于2018年9月正式立項确定,着手落地推進,2021年5月繞滑道工程竣工,随後通過了驗收。
南繞滑率先啟用,年内有望在虹橋全面實施
虹橋機場本次新增的繞滑道分别為1620米長的南段繞滑和1603米長的北段繞滑,寬度均為23米。兩條繞滑的道面強度及寬度均能滿足目前虹橋本場可起降的所有機型使用,但考慮到起飛爬升面及機場外圍圍界安全距離影響,目前開放翼展不超過36米的C類機型、也就是國内旅客出行最常搭乘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等機型正常使用。
10月9日當天,虹橋機場首先啟用南繞滑運行模式。
經華東空管局空管中心前期與虹橋機場的溝通協商,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南繞滑運行開放時段在最初為白天的若幹小時,首先運行的航司是虹橋最大的主基地航司東航,随後開放時段逐步延長、由晝至夜、陸續覆蓋所有航司的C類及以下機型,最終實現全天使用虹橋機場南繞滑。在南繞滑全面順利實施之後,拟定于今年12月初啟用北繞滑。
華東空管虹橋塔台的管制員表示,繞滑運行的啟用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極大降低了跑道侵入的可能;以往,當離場航空器流量較大時,落地的航空器隻能在起飛跑道外長時間等待,此時塔台管制員也需要分配更多的精力及時确認,并防止、糾正機組錯領指令的情況,反過來又容易使得航班放飛效率進一步降低。
繞滑啟用則是一次安全與效率上的多赢:既降低侵入風險,又有效提升起飛跑道放飛效率,連續落地滑行也更順暢平穩。
探索拟訂運行方案,領跑行業打造多赢範例
為了讓期望中的“多赢”成為現實,需要的遠不僅僅是建設兩條繞滑道硬件,更要求軟件上的積極提升、精準貼合。
早在虹橋機場繞滑建設初期,華東空管局空管中心就迅速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圍繞建成啟用後的運行管制研拟方案。
由于這是國内首例近距跑道新增繞滑模式,沒有相關的參考依據,專項工作小組通過借鑒國外相關運行經驗,結合國内行業實際,研拟規章規範,會商實施方案,着手制定、并持續優化《虹橋塔台繞滑運行工作程序》,以呼應繞滑模式變化後的管制所需。《程序》制定的同時,按照該運行工作程序,華東空管局項目團隊又細化分解了各項工作要求和進度,确保推進。
與之同步,華東空管局空管中心虹橋塔台管制室開展了全體管制員的繞滑培訓,包括基礎理論培訓、模拟機大流量專項練習和特情處置等,同時也将虹橋機場繞滑運行納入了虹橋塔台管制員複訓計劃,實現了管制員繞滑常規運行訓練的全覆蓋。
近年來以高效精細運行、緻力創新而享譽民航的虹橋機場,通過華東空管的此次探索,又一次在繞滑模式上創下行業之先,也有望為全行業、為更多機場和管制單位,創造值得借鑒的新範例。
作者:錢誠 萬清萍 田宇斐
圖:華東空管局
編輯:張曉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