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教版是誰先發現問題的

人教版是誰先發現問題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2:35:56

人教版“是”、“斯”不分惹争端,究竟是“是”還是“斯”呢?

我們先說“是”。“是”字最早見于金文,由日、十、止三個字符構成。日表示太陽,十字的一橫表示從東到西,一豎表示上升降落,止字表示運動,表示太陽東升西落時做豎直升降與水平移動的狀态,會意高正平直四種情況。

《說文解字》認為,“是”“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說文解字注》認為,“是”“以日為正則曰是。從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

《漢典》《新華字典》都認為,“是”“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正。本義:正,不偏斜。”

《字源》對“是”字的本義沒有肯定的解釋,認為,“‘是’字最早字形構意不明,郭沫若認為乃‘匙’之本字;馬叙倫、戴家祥認為字像有矢著之,圓形的日字像射鴿形;張日異以之與‘萬’類比,認為‘是’本為蟲類。西周、春秋金文中多用為指示代詞,戰國文字資料中或用為‘氏’。判斷詞‘是’西漢已經出現,但其産生之上限尚有争議。”

“是”字的引申義,都與太陽東升西落過程中高直平正的狀态有關。

1.太陽在豎直上升與水平移動時,都是正對着觀察者,引申為正确的,對。《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子遊說的對)。

2.進一步引申為肯定,認為正确。《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認為對的,大家都一定也要認為對)。如,是非分明,是古非今。

3.引申為改正,校正。如,是正。為區别字義,後寫作諟。

4.虛化為表示肯定判斷的關系詞。《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此必是豫讓也。

從古至今,“是”就沒有“這”的诠釋。

我們在來說說“斯”。

“斯”字的來曆和演變。

金文,從斤、其聲。「斤」是砍樹的斧頭,引申可為砍伐、削除;「其」是畚箕,在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篆文、隸書及楷書皆與金文同形。在六書中屬于形聲。

斯:砍伐竹籐編成畚箕農具。

撕:撕=手 斯。

"斯"是"撕"的本字。斯,金文=(其,箕) (斤,砍伐竹子),表示砍竹扯篾。伐竹,将竹片破扯成編制土箕的細篾絲。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将篆文的"斤"改寫。當"斯"的"扯篾"本義消失後,再加"手"另造"撕"代替。

文言版《説文解字》:斯,析也。從斤其聲。《詩》曰:"斧以斯之。"

白話版《說文解字》:斯,破篾。字形采用"斤"作邊旁,用"其"作聲旁。《詩經》有詩句唱道:"用小斧破篾……"。

①動詞:用刀具将竹片破扯成編箕的細篾絲。 本義後由"撕"代替

斯,析也。------《說文》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詩 . 陳風 . 墓門》

②副詞:如此,多麼。 斯文 斯斯文文 斯文掃地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詩 . 小雅 . 斯幹》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詩 . 小雅 . 斯幹》

笃公劉,于京斯依。――《詩 . 大雅 . 公劉》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詩 . 大雅》

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傷寒雜病論 . 序》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楊。――唐 . 杜甫《壯遊》

③代詞:這,這個,這些,這裡。 義項隻見于古文

斯言之玷。------《詩 . 大雅 . 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 子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 . 劉禹錫《陋室銘》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 黃宗羲《原君》

斯,有“這”,“盡”,“乃”等含義。還有斯姓。可作動詞、代詞、助詞、形容詞。

《孟子》是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醜等著。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

所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應是“斯人”而非“是人”。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曆史。漢字主要起源于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漢字的字形逐漸由圖形演化為筆畫,由象形演化為象征,由直接演化為間接,由具體演化為抽象,由簡單演化為複雜。漢字的字體經曆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漢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傳說中,倉颉在創造漢字時“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迹之象,博采衆美,合而為字”。目前,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漢字在使用和傳播上的特點,導緻了曆史、文化記錄的向心性,這是中國統一的基礎。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人教版發現錯誤,卻不更正錯誤,“指鹿為馬”、“指“是”為“斯”,以更大、更多的謊言去掩飾一個謊言。如此下去,古代漢語可以滅亡了。

人教版是誰先發現問題的(人教版是)1

人教版是誰先發現問題的(人教版是)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