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俗!
說起來,餃子的名稱,餃子的形狀,餃子的構造和吃餃子為什麼要沾醬油或醋都是有原因的。
好吃不過餃子
我們知道,晚上11點至淩晨1點叫子時,子時的前半段是上一天的結束,屬陰,後半段一陽來複,是新一天的開始,新舊兩天相交于子時,謂之‘交子’。
冬至節前,日光照時間越來越短,進入冬至後,日光照時間會越來越長,古人将冬至視為新一年的開始某種意義上是最科學的,因為陽氣在這一天由衰轉強,如果把一年縮小對應一天的十二時辰,冬至這個節對應的就是子時,餃子即‘交子’,實為重視陰陽相交新舊更替的這個節點而定名。
進入冬至後,雖然陽氣由衰轉強,但陰的絕對量依舊遠遠勝過陽,這時的陽隻是内斂初升的狀态,外面絕對為陰所包裹,所以,餃子的外形絕對是半月形,因為月為陰,但餡料絕對是鼓鼓的,象征着内斂待發的飽滿陽氣。
冬至一陽生,陽氣内斂初發
冬天,井水會是熱的,因為天地陽氣蟄伏于大地内,我們人體的陽氣在冬天也會蟄伏于大地(脾胃),所以冬天我們的消化能力是出奇的好,加上相對閑暇時間多,适合坐下來吃吃喝喝,于是我們有了冬天适合進補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很不靠譜。
《黃帝内經》曰:“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可見,冬季養生标準隻有四個字:無擾乎陽。
有個專門的節氣叫‘驚蟄’,意思就是在告訴我們,天地自有他的運作規律,驚蟄之前,陽氣是需要養藏蟄伏的,是不能被打擾的,否則就叫擾陽。冬天多雷,來年必定多流感瘟疫,因為違反了無擾乎陽的養藏之道。
我們說‘晚吃少’、晚11點前進入睡眠最養生,因為一年的冬至相當一天的子時,晚上吃少點,子時前睡覺也是順應了無擾乎陽的養藏之道。
由此可見,冬天适合進補完全是因為時間充裕、食物充裕,再加上陽氣蟄伏于脾胃緻使消化力強而得出的一個錯誤認知,秋收冬藏,真正适合進補的時間是在秋季而不是冬季,冬天進補實則上是擾陽,對身體有害無益。
秋收冬藏,真正的進補時間是在秋季而不是冬季。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冬至的餃子絕對是個應景的食物,那麼他的構造、吃法也應該合乎無擾乎陽的标準。
餃子餡被盡可能剁成了肉泥,這是在避免消化過程中消耗過多的陽氣。做餃子皮的面正常會在揉制後有個醒面(短時發酵)的過程,且吃餃子時都會配上醬油或醋,這是因為酵制食物都是容易被消化或輔助消化的,可見,餃子所有的細節都是在順應天時之道,是真的做到了無擾乎陽的标準,這才是我們冬季或晚間正确的飲食方式。
大道至簡,但卻常常日用而不知。
說起酵制品,他們都存在一個窖藏發酵的過程,大家會發現,窖藏的窖、發酵的酵、睡覺的覺都是同一個讀音,這是一個巧合,還是在傳遞一個信息,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中國的漢字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下次我就會說說’人中穴‘這個穴位的命名由來,其中幾個原因絕對有你所不知道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關注留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