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處暑節氣在幾月

處暑節氣在幾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0:25:16

大家都會知道二十四節氣,分别代表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節和氣帶表兩個不同的意義。節是節令,表示一年中的一個階段,即為一個時間節點。氣是中氣,表示氣候即為天氣的十二個變化。節令為月的開始,中氣的最後一天為月的結束。我們今天就來閑聊一下處暑。

“一葉知秋”的立秋轉眼就快結束了,我們将于2022年8月23日 壬寅年戊申月戊申日 農曆七月廿六 星期二 11點15分59秒 迎來我們的處暑時節。處暑是表示溫度下降轉折點的節氣。據元吳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處,止也。”處暑就表示三伏天已過或接近尾聲。正所謂的“一場秋雨一場寒”。成都則是充分應征了古蜀國的風貌“旱澇無常”的成都平原。當年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最好的見證。去年暴雨,成都周邊的樂山大佛都被淹了……今年高溫四川熱的紅彤彤。水利發電,河水被蒸發了;光伏發電,溫度過高,發電沒有效果……我與家人也響應上級的号召,同舟共濟打赢“迎峰度夏”攻堅戰。作為成都人的我,感謝為大家服務的所有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以及從外省連夜奔赴成都“送電”的朋友們。工廠公司企業甚至圖書館展館商場為了我們居民用電得以保障,而停電停工。相信我們一直都是最團結的,我們一起共度難關,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四川,雄起!

上古時期先民崇尚對自然的崇拜,通過長時期的觀測天象,最初依據鬥轉星移制定,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鬥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即為一年,以北鬥星的運轉計算月令,鬥柄所指之辰謂之“鬥建”(又稱為月令)。在傳統文化中,幹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到達處暑節點的時候,先天八卦對應的是巽卦,巽卦對應數字是五,對應方向就是戊位,北鬥七星的鬥柄正指向西南方向。古人以物候現象将其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标志着秋天的到來,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随着天氣的變化,由于日夜溫差增大,夜寒晝暖,農作物在白天吸收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搶抓農時進行施肥,除去雜草等田間監管。農作物(如黍、稷、稻、梁類及多種作物)開始成熟,田裡的農作物逐漸由綠色變成金黃色。也寓意着五谷豐登。

此時此刻,我忽然想起了劉禹錫的幾句詩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當然,古人不喜歡秋天,是因為進入秋天草木逐漸開始走向枯敗、凋零。《漢書 禮樂志》中提到:“西壕沆砀,秋氣肅殺。”再加上古時候有“秋決”的說法。“秋決”即為在秋天的時候處決犯人,也叫作“秋後問斬”。古時候的說法是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所以在秋天的時候對犯人執行死刑。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傳說中的蓐收。據《淮南子 天文篇》記載:“蓐收民曲掌管秋天。”他被稱作秋神,主要分管秋收科藏之事;又稱作刑神,即掌管刑法之神。秋神手裡有殺氣,表明了他的權威。所以要在秋後問斬。雖然他自帶殺氣,但并不可怕,他帶有他的可愛與智慧。關于蓐收的傳說是這樣的:蓐收有很高超的種植技能,經常幫助百姓處理莊稼。蓐收種植過的田地在秋天都會有大豐收,所以百姓每次見到蓐收,就知道豐收的季節來臨了。因此蓐收也受到所有百姓的愛戴。并且每年都會舉行儀式來祭祀蓐收。勤勞的蓐收便引起了白帝少昊的關注,後來提拔他做了秋神,成為了白帝少昊的輔佐之臣。雖然這隻是一個小小的傳說故事而已,不得不感慨先民的智慧。故事中帶有神話色彩的蓐收(秋神),其實就是象征了秋天的特點,也向人們展現着秋天的衰敗、凋零與豐盛的收獲以及人們在大豐收後的喜悅心情并心懷感恩。

有關處暑的習俗有很多,這裡說幾個比較重要的。秋償祭祖的習俗:古時候,天子與諸侯于秋季舉行的宗廟之祭。《禮記 王制》中有記載:“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蒸。”先民則是将新收獲的五谷奉獻給自己的祖廟。新收獲的五谷豐登意味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中孝道的體現,,即使對已經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們依然活着時一樣的尊重,在節日中要供奉、祭祀。中國人相信死去的祖先的靈魂依然存在,并相信去世的祖先會繼續保佑自己的後代。世世代代都要供奉,祭祀自己的祖先。

拜土地廟的習俗:土地神又稱為土地公、土地爺、護土神、社神等。土地神源于遠古時期先民對土地的崇拜。先民認為土地為人類提供了活動的場所,以及土地生長萬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所以感激它、崇拜它。土地神的前身為社神。社神到了漢代才逐漸轉化為土地神。關于社神的祭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禮經 郊特性》中記載:“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孝經援神契》中将關于祭土地神說的更清楚:“社者,五土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風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

古時土地神信仰普遍,是民間信仰中的保護神。因此各處都有着自己土地神。土地神是負責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住在地下,靠着香火供奉,吸收能量。别看土地神官職不大,甚至于他的廟宇奇迹簡樸。他卻是掌管着我們生活中種種瑣事,并且無所不曉。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出門求學、旅遊、經商、出差……都要去到土地廟向土地神彙報,并求得到保佑。土地神是一職多能的,這和我們今天工作内容非常相似,多且雜,或是單一又重複……土地神就像是社區街道的工作者,做的都是基層工作。對于本區域基本情況的了解:該區域土地面積多少、綠化面積多少、人口多少,求學的多少,在外人員有多少分别目前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沒有大數據沒有機器人沒有高科技沒有顯現走訪的形式沒有微信電話的交流。而然非常順利的做好了人口普查工作以及基礎走訪工作。能夠有效的了解到老百姓的需要與興趣,焦慮與期盼……

這正好應征了“無為而治”的思想。也許你會認為我過于迷信或是認為我把土地神擡得太高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如果我努力呢,也許會不一樣。如果沒有成功,我還是會努力奮鬥的,再加上神的祝福,是為自己打氣,也會引導我繼續向上向善的生活。如果成功了,将功績歸給他。這樣會讓自己低下了,反而自己可以看到更遠更多更廣的地方,理解更多包容更多。這些東西不是外在可以給予的,而是靠着自己的内心去獲得。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去實踐,然後學以緻用。這樣會收獲更多美好,而且生活越來越有幸福感。

現在的農家會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拜謝的方式多種,有的會殺了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的,怕到手的豐收被洗掉了。

出遊迎秋的習俗: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适合帶着全家一起出遊,暢遊郊野。一邊感受天氣的變化,一邊欣賞着秋天的美景。行程不在于遙遠,就在附近也可以。不管身處在哪裡,隻要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秋天的雲與夏天的雲的不同之處。此時秋天的雲并不像夏天的那樣濃重,更疏淡自如。因此顯得美而千變萬化。以此民間便延伸了看巧雲的習俗。除此之外,出遊還有特别的用意。因為處暑正處在七月半(或七月十五)的前後,民間會有祭祖的活動。雖然綿綿的哀思與深深的懷念是感情的延續,也是最基本的信仰。為了緩解人們對祖先的過于思念(過于悲傷之情),因此選擇外出賞景,也是對未來生活期于美好的祝願。

吃鴨子的習俗。有“七月半鴨”的說法,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肉最為肥美營養。所謂“處暑吃鴨或者送鴨,無病各家”的說法。不同的地區會把鴨肉呈現出不同的做法來:蒸的、煮的、烤的、冒的、油燙的,鹵的、燒的、焖的、炖的、煸的。當然不同的地區習俗也會有差異,有的和家人一起吃,有的跟鄰居一起分享,有的跟親戚朋友一起分享。除此之外,鴨子的鴨還和壓力的壓同音,吃掉鴨肉,寓意解壓,釋放壓力,想想也是,美食的确是安撫人們情緒的佳品。

開漁節的習俗:處暑時節是漁業豐收的大好時期,因此沿海地區會舉行濃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具體時間則會根據這時海域水溫的情況、以及魚群停留的情況而定。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享受美味又豐富的海産品。

作為氣溫變化方面來講,處暑時節雖然天氣呈現下降趨勢,有的地方天氣仍然會很熱。養生方面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氣候逐漸幹燥,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鴨肉、銀耳、蓮子(此時節正是采蓮蓬的時節,蓮蓬剝開裡面子,曬幹後就蓮子)、百合等避免燥氣;主食以吃精白面補氣為好,早晨吃幾顆紅棗、桂圓等;多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加強肝髒功能的保養:适當吃點溫補食物,可适當吃一些辣椒、胡椒之類的食物。由于天氣由熱轉涼,人體内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随之轉換。會出現懶洋洋的感覺,也就沒有是所謂的“秋乏”。所以,晚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條件的話,中午小睡一會,注意别感冒了。由于晝夜溫差大,晚上睡覺時要注意關好門窗,蓋好被子。(特别注意不要讓肚子受涼了,以免帶來的不适感。)如果晚上外出的話,一定要穿件外套。白天注意打開窗子通風換氣,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潮留在房屋内的濕怯之氣。有飲酒習慣的朋友,可以适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熱了再喝。

最後,提醒大家吃了這麼多美食,别忘了每天堅持适當的運動。是不是也應該放下你手中的手機。跟家人一起來到戶外,看看美麗的雲彩。順便做做運動,舒展一下身體。

處暑節氣在幾月(處暑節氣)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