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系列003
“趙”字探源:“禦風者”的快與慢
沒有最快,隻有更快!
《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
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
在沒有高鐵沒有飛機沒有超音速的古代,那種感覺——風是最快啊!
難怪北魏郦道元感歎:“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船比風還快!雖然是吹牛,但吹得也不離譜,還很藝術!
“禦風者”的傳奇人生
在古代,除了舟船,讓人能夠快速奔馳的,就是馬車。
最快的馬車,不是諸侯駕四,不是天子駕六,而是周穆王的豪華版“八驅”馬車——八駿馬!
這就不得不說到“趙之由來”——“禦風者”造父的傳奇人生!
追溯趙姓由來,最早還得從嬴姓說起,而且還與舜帝有關。舜帝賜給他的女婿伯益為嬴,後曆經多代傳承,直到造父出現,才有了名副其實的趙姓。
據說,造父在桃林一帶得到了八匹駿馬,訓練得服服帖帖之後,就獻給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個大神級的人物,臩(同囧)命刑書,兩伐犬戎,西征昆侖,東攻徐國,在位55年,勵精圖治,名垂史冊。一本《穆天子傳》,講述了他遊曆天下的傳奇故事,尤其是他西行三萬五千裡會見西王母之事,更是廣為流傳。
當然,周穆王動辄千裡萬裡逍遙遊,靠的是日行千裡的八駿馬,靠的是善禦者造父。有一次,周穆王西行昆侖,正與西王母相會,忽聽徐國徐偃王造父,心急如焚。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行千裡,周穆王及時平定叛亂。為了表彰造父,周穆王把趙城賜給造父,從此造父一族便以趙為姓,造父也就成了趙姓的始祖。
“趙”字的對立與糾結最早見到的“趙”字是其金文字形
其小篆字形是
其隸書和楷書字形一脈相承,漢字簡化時,用簡單符号“X”代替原字的 “肖”,就成了如今的“趙”字。
《說文解字》解釋“趙”:“趨(qū)趙也。從走,肖聲。”“趨趙”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認為,“趨趙”應該是“趍趙”。《說文解字》解釋“趍”:“趨趙,久也。從走,多聲。” “趍”是個生僻字,一是讀chí,表示行走遲緩;二是讀qū,同“趨”。依據此觀點,“趙”的本義是“行走遲緩”。
還有一種觀點則恰恰相反。《穆天子傳》載:“天子北征,趙行口舍。”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诂學家郭璞注解道:“趙,猶超騰。舍,三十裡。”清代語言學家王念孫《廣雅疏證》:“超騰亦謂疾行。”依據此觀點,“趙”的本義是“疾行”。
究竟是快還是慢?對“趙”字本義的解釋,竟然如此對立與糾結!
“趙”與“肖”的不解之緣
兩種觀點孰對孰錯?我們暫不評論。最早見到的“趙”字是其金文字形,我們還是從金文“趙”來探究一下。“趙”的金文字形有兩個,一個就是現在常用的“趙”,另一個就是沒有“走”字偏旁的“肖”。
古文資料中的“趙”字,常見的字形是“趙”,但也有“肖”。要想搞懂“趙”字的本義,還得從“肖”入手。
“肖”由“小”和“月”組成。現在很多“月”字旁的字,其實和“月”沒有任何關系,其原本是“肉”。“肖”字裡的“月”也是“肉”。
春秋時期的“肖”字有兩種寫法,其區别就在于一個是“少”,一個是“小”。兩種意思相似,所以不做過多解釋。由“小”和“肉”組成的“肖”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骨肉相似”。如果把“肉”理解為人體骨肉,那麼相差很少的兩個人,當然就是“骨肉相似”。成語“不肖子孫”就是這個詞意的充分體現。
快與慢的神節奏
“趙”由“肖”和 “走”組合而成。探源“趙”字,不能不了解一下“走”字。
“走”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金文字形是
小篆是
其甲骨文字形像人擺動兩臂奔跑的樣子。到金文後,又在下面加上了表示腳的“止”,進一步強化了奔跑的含義。
雖然“趙”是一個形聲字,但表聲的“肖”,實際上是用“相似”的含義,把“趙”變成了一個加強版的“走”。如此看來,“趙”的本義不是“行走遲緩”,而是“疾行”。但是,随着漢字演變,“趙”字長期用作趙姓和趙國,其本義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等到再去探源其本義時,出現不同的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駕馭八駿馬日行千裡的造父,是趙姓始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禦風者”。 “趙”字的本義固然是“疾行”,但行走再快,也需要休息,需要勞逸結合。如此解釋“趙”為“行走遲緩”,也有一定道理。
快與慢,這是“禦風者”才能掌控的神節奏,恰恰也是對“趙”字的完美诠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