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

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8:48:24

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學習時報編者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1

大道之行也言外之意

學習時報

編者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在幾千年的曆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本版将刊發系列文章,對這些思想進行闡釋和解讀,請廣大讀者關注。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這是孔子在參加魯國的蠟祭儀式後感歎其徒有禮儀形式,失去了“大道”的實質,而後向學生言偃描繪的上古時期大道流行的社會景象。“大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道統,是人認識到萬事萬物對立又統一的自然規律,明了天地萬物本來為一體關系的真相,所以胸懷對待任何事物都如同對待自己一樣的同理心,也就是“公心”。這樣的大道流行于上古三皇、中古夏商周三代聖賢治國理政的時代。“為”讀四聲,表目的,意思是“為了”。古聖先賢立身行道,為先民謀幸福而無私作為。先民在這樣的榜樣帶動下,生活、勞動同樣“為公”不為私。“公”即是“共”,以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各路賢達在衆人中成長成材,又被推舉出來共同治理社會。

《尚書》上記載,上古時期的堯帝遵循古人流傳的天地之道、大公之德,憑借欽、明、文、思四種德行教化人民,實現了天下安定。他誠信、恭謹、克己、禮讓,美好的德行傳播到四方之外,乃至充塞于天地之間。天下大衆受到堯帝德行的感化,因此像尊重日月一般崇敬他,自發地向他學習,每個人都不斷完善德行,于是群賢畢至,實現了唐虞時期風俗大和的美好景象。在孔子看來,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都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行事。德才兼備的人被大家推舉出來管理衆人之事,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睦相處,這就是大同世界。

而在孔子之前,西周統治階層為了天下穩定,就制定了一套嚴格規範的禮樂制度。“禮”,最初是聖人根據天、效法地的規律而創造,承載着天地之道、大公之德,貫徹在喪、祭、射、禦、冠、昏、朝、聘各種禮儀形式之中,同時也是不同階層政治、宗法、權利和義務的規範準則。人遵循禮,形式上表現為禮儀,實質上是行道。“樂”是音樂,以德音雅樂培養貴族階層的情操,使之從内心發出大仁大愛,以公心治國理政。聖人通過禮樂教化,把天地之道明示給百姓,這樣治理國家自然成就了大同世界。西周前期,各諸侯國統一于周天子的管理,社會秩序井井有條,萬國鹹甯。曆史上記載,周成王、周康王在位年間天下安定,有四十餘年沒有出現過犯罪行為,刑罰的器具都廢棄不用,被稱為“成康之治”。

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周王室開始驕奢淫逸,漸漸腐敗。諸侯對周天子不再心悅誠服,便慢慢廢棄禮樂制度,競相争奪天下的人、财、物,發動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戰争,這就是春秋時期的“諸侯争霸”。從此“禮崩樂壞”,社會秩序被完全打亂。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正處于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他對當時的社會亂象痛心疾首,于是到處拜師求教,尋找救世之方。他曾經向老子問禮。老子感歎,失去“大道”以後,不但人心越來越狹隘,就連美德和禮樂都成了空洞的形式。他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是說,“大道”喪失之後,人們沒有了公心,不再以天下為一體,而是為自己的邦國謀取利益,但這樣還算存有大德;這種大德喪失之後,人們還懂得“仁者愛人”;喪失仁愛之心以後,人們還懂得講義務、講責任;然而喪失責任感以後,就隻能依靠禮的形式去規範,表面上維持善的樣子而已。

孔子一生學習古聖先賢流傳下來的文化,感歎于曾經盛世的美好,于是周遊列國呼籲再創大同之治。但當時追名逐利的統治階層無法接受,于是他退修詩書、培養賢人。當讀到《周易》這部古老文獻時,他幾乎手不釋卷,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對于其中“大道”體悟越來越深入,創作了十篇傳文,充分闡釋出簡單卦象和古老文字背後的核心理念。

此後,《周易》作為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結晶,被後世學者稱為“大道之源”,其所承載的“天下一體”的理念統攝萬事萬物,所謂“冒天下之道”。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都從這裡發源。在千年、萬年的曆史長河中,這一大道孕育出中華民族的廣闊胸襟、大同理想、和合品質,書寫出一幕幕動人篇章——仁義禮智的道德準則、和睦齊整的家風傳統、團結互助的社會精神,追求國富民強的大治之世、睦鄰友好的天下圖景……直到今天,我們還一直承傳着這一理念,它已化作中國人精神深處的文化基因。

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回顧曆史,支撐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曆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我們認為,世界各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産生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 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充分講明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理念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能夠在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