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天天快樂。
1
熱愛運動。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被譽為“人民演員”的于洋先生,早年家境貧寒,12歲兼職兒童演員,就開始賺錢養家了。
此前,他沒有經曆科班學習,沒有受過系統訓練,完全是摸着石頭過河。
但是,他有一股鑽研精神,不怕吃苦不怕累,凡事愛問個為什麼,前輩們都很喜歡他,言傳身教,讓他獲益匪淺,進步神速。
于洋先生從17歲演繹第一部作品《留下他打老蔣》,到如今從藝70多年,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矢志不渝,不離不棄。堪稱演藝圈的老戲骨、“常青樹”。
于洋先生到了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意氣風發。讓周邊的人羨慕不已。
運動改變人生,快樂帶來春風。
在一次文藝活動時,有人跟他請教養生之道,他坦言:“我身體健朗,與我常年來參加體育運動不無關系。”
人們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但是,能把它堅持到底的,鳳毛麟角。
于洋先生15歲參軍,在部隊的熔爐裡,他百煉成鋼。騎馬、打槍、跑步、攀岩、球類,都是他的拿手好戲,樣樣佼佼者。
于洋先生回憶從前,萬般感慨道:“那時候盡管受到場地、設施的限制,也沒有運動服,但我們依然玩得很開心,直到天黑得什麼都看不見才回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就會快樂成群,妙趣橫生;就會樂此不疲,永不覺得累。
默默無聞學習,不離不棄奮鬥。
2
勇敢探索。
人生苦難重重,處處都有挑戰,迎難而上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于洋先生主演的電影《水上春秋》裡,有個角色叫華小龍,是蛙泳世界冠軍,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當時,他沒有任何基礎,隻會“狗刨式”遊泳。不過,他有個優點,勤奮好學,勇于探索。
為了早日練成“絕世武功”,他跟着教練成天泡在遊泳池裡,一招一式,反複打磨。
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訓練,他演活了華小龍這一形象,遊泳技術也發生了質變,達到了專業運動員的級别。
後來的日子裡,他把吃苦當做“吃補”,用勤奮付出提高自身能力;還勇敢探索,力圖有所創新。
奮鬥者,總是美麗的。
他主演的影片《萬裡征途》、《青春之歌》《英雄虎膽》、《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精彩紛呈,有血有肉,為他圈粉無數……
後來,他還導演了《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電影,可圈可點……
每一部作品,對他來說都是一級台階,拾級而上,他看到了不一樣的美好風光。
3
勞逸結合。
于洋先生有句養生名言:“人生是一座天平,一頭是勞,一頭是逸,隻有注意調節,才能确保健康。”
這與《黃帝内經》裡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思想精髓一緻,他從不“拼命三郎”,從不“竭澤而漁”。工作安排得當,按部就班,腳踏實地;不奢望一步登天,隻保持步步為營。
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就是養生。
于洋先生在生活中特别注重一張一弛,勞逸結合。累了,就按下暫停鍵,放松休息;閑了,就報名參加一些活動,忙裡得趣。
神經繃得太緊,容易精神崩潰;思想太過放松,容易萎靡不振。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緊不慢,腳步穩健。
于洋有一個業餘愛好,那就是釣魚。
他認為這是勞逸結合最好的方式,有靜有動,有忙有閑,安安穩穩,心平氣和,不僅是一種休閑娛樂,還是一種體育鍛煉,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剛開垂釣的時候,他完全是個小白,常常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不得法,經常一無所獲。痛定思痛,他決定學習。
會生活,即是高手;常快樂,必為智者。
他發動好朋友一起開“玩兒”。
葛存壯、謝添、陳強,都被他發展過來,他們互相切磋,共同進步,在和諧的氛圍裡,其樂融融。。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大家集思廣益,很快就得出了一整套“方法論”于洋說,“釣魚有不少學問,要了解魚的生活習慣,要看魚下菜,投其所好,才能有所收獲。”
釣魚,在優美的環境裡端坐,陶冶情操,補益精神,對于健康大有裨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